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5 毫秒
1.
耿丽 《中国电子商务》2010,(11):300-300
伴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行,中国电子政务从起步到如今步入正轨,却是经过了漫漫长路。今天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如何具体体现电子政务的优越性、如何将电子政务的理论优势转化到现实中的实际成果,这是中国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是对电子政务建设与开展本身,更是与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政务是伴随着社会的信息化而产生的,是政府职能转变,行政理念变革和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政府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电子政务以及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完善,政府也在向着办公自动化,部门信息传递网络化,公共服务在线化,政府资源高度共享发展。而这些都无疑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由于各种因素,我国的电子政务在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过程中,仍有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采取对应措施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辉 《电子商务》2012,(12):38+54
电子政务建设在农村基层政府建设过程中日益受到重视,逐渐发挥出了作用,但"信息孤岛"、"数字鸿沟"等问题长期困扰基层农村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本文从深处探讨了这些问题的实质,并试图尝试找出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4.
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和网络的发展给政府变革提供了新平台,产生了电子政府(Electromc Govemment).文章对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以及对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现状,功能和问题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可以提升政府服务的便捷性、高效性。但是,在开展具体的工作时,出现了信息更新慢、信息公开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从而导致县级电子政务的办公水平偏低,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电子政务信用水平。文章对影响县级城府电子政务信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经济、管理、文化等发展的热门主题。大数据对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可以创新政府职能部门管理模式,可以拉近政府与市民的距离,可以推动政府从管理走向治理等。大庆市政府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但在电子政务发展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电子政务缺乏创新服务,电子政务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与保密制度不健全等方面。大庆市政府在电子政务发展中要敢于创新,建立数据之网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打造政府大数据复合型人才队伍,以此来完善电子政务,提升大庆市政府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7.
电子政务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如此丰富的今天,简单来说就是将通信网络技术引入政府机构,运用网络电子的方式,通过网络技术集成,实现政府管理与服务的虚拟化电子系统,电子政务可在网络上创建一个虚拟的政府办公系统供政府办公,同时实现各个组织结构和工作的优化,实现政府政务智能无纸化办公的信息系统。随着互联网应用服务趋势的不断发展,更进一步利用互联网和通信网络强大的传输能力,将传统的终端运算和应用服务功能,通过互联网传输全部转移到以网络资源来实现,而终端仅仅保留输入指令和输出结果的功能,其对电子政务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主要举例介绍了部分地区当前国内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并且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其问题及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8.
石江林 《现代商业》2014,(18):57-58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明显,电子政务的应用快速提高政府管理服务效率,金融服务也在更加深入地向民生领域扩展。由于电子政务内部网络涉及大量的国家机密信息,金融服务网络需要保障客户信息和资金交易安全,可是因民生服务工作需要进行POS支付时,又不得不将电子政务网络与金融网络对接,二者必须保护各自系统内部重要信息,防止外来攻击和信息泄密,以免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建设进程中,政府的准确决策和领导使得社会经济稳步上升,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也日渐巩固,由此可见,在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中,政府工作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纵观政府工作的现代化转变可以发现,当前电子政务工作迅速发展,这也使得政府信息公开性得以提高.本文在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针对政府工作的信息公开性与电子政务的关系进行了简要探讨,并在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的优势,为政府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用户对于信息安全方面越来越重视。为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我国绝大多数地方政府都开放了政府电子政务平台,由于电子政务逐渐凸显出在政府实务工作中的优势特性,所以面对安全问题我们更需要保障和提高政府办公电子政务的相关信息不被窃取泄露。文章对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电子政务是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它一产生就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是大多都致力于电子政务的法制化、本土化等问题。我们这里把它定义为政府行政改革的一种工具,从电子政务自身发展的好坏、电子政务的使用主体以及电子政务开展的环境三个条件出发,分析我国电子政务自身发展的不足,继而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指明方向,以更好地发挥其对我国行政改革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忠  范君晖 《商业研究》2006,(11):85-87
电子政务改变了政府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增强了政府网上信息服务功能,同时政府事务也更多地依赖先进技术。由此,也产生了对电子政务服务安全性的要求,推动着政府事务从传统走向网络化。在电子政务安全体系中,引入知识管理技术桌面,设计了基于知识管理技术的电子政务安全体系模型,为电子政务及其支撑系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康贻建 《市场论坛》2006,(4):125-126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在我国政府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公共服务协同研究是各国在开展电子政务和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的一个新课题,主要从政府公共服务改革研究、协同政府研究、协同政务研究及网络环境下政府的协同服务研究四个方面展开研究。政府协同服务已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新趋势和新热点,并将最终导致网络环境下政府协同服务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浅谈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信息孤岛”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珺 《电子商务》2010,(4):55-56
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着信息孤岛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制定出全局战略规划和统一技术标准,并以此为指导,进行信息资源和系统整合,文章通过对电子政务"信息孤岛"现象的概念界定,从体制层面和技术层面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电子政务"信息孤岛"的解决方案,在体制方面要打破政府部门的条块分割,而在技术层面需要构建统一的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全球各国政府都把发展电子政务作为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手段和内容,但当前电子政务发展存在政府组织结构和制度变迁的滞后性等问题.政府必须遵从信息技术的内在逻辑和潜在能力,以信息主义为依据对政府管理的理念、结构、过程、体制和机制等进行全方位的变革,形成一种信息主义趋向的政府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此即电子政务发展的政府基础.研究电子政务发展的政府基础,不仅能够深化对电子政务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可以为推动信息社会条件下的政府改革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际策略.  相似文献   

17.
张敦 《大经贸》2007,(7):89
2006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就印发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并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电子政务工作会议.与此同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十一五"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络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陆续出台.  相似文献   

18.
陆凤兴 《现代商业》2011,(14):213-214
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政府传统的服务方式提出挑战。电子政务不仅能使政府更好地向民众提供服务,并且将带动整个政府与民众关系的变化。本文首先分析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作用,然后提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接着剖析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要改善的问题,最后提出开展电子政务网站评比能有效促进电子政务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各级政府在推行电子政务过程中,只注重部门内部信息化建设,部门之间无法协同工作,而导致政务服务无法满足公众和社会要求的问题,提出了建立部门协同平台和社会部门协同平台的建议,期望能从根本上解决政务服务质量低下的问题,进一步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电子政务审计是一种对政府信息化投资项目的政府审计监督手段,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电子政务长效健康发展。如何根据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审计的现实状况,对电子政务审计未来发展作出整体规划和模式设计,已经成为信息系统审计领域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分析了国内外电子政务审计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四项优化策略,以期对国内电子政务审计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