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加快是冷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目前在世界贸易组织登记的区域贸易协定超过100项。其中大多数是小的项目。世界贸易组织干事长鲁杰罗指出,重要的是四项大的计划:“首先是欧洲联盟,它将朝两个方向扩大——同东欧和俄罗斯建立自由贸易区,同地中海南部地区订立协定。这里可能产生一个从大西洋到太平羊、从北极到撒哈拉的自由贸易区;第二个自由贸易区是占世界贸易45%的  相似文献   

2.
从CEPA看两岸经贸合作之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春 《开放导报》2003,(10):5-8
引言 继1960-70年代第一次区域一体化浪潮之后,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 Integration)或区域主义(Reginalism)自1990年代以来重新崛起,并与全球化形成并驾齐驱的格局.不过,这一轮新的区域一体化之内涵,不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远远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范畴.至2003年6月底,已经通知GATT/WTO并且正在实施的267个区域自由贸易协议(Free TradeAgreements,FTA)中有130多个是在1995年以后通知的.绝大多数的WTO成员参加了一个或多个区域贸易协议.亚洲国家和地区参与区域贸易协议较迟,但近年来发展步伐加快,特别是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已签署多项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议.2002年11月,中国和东盟十国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即10+1),决定到2010年,建成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目前,在全球GDP排名前30位的国家和地区中,仅台湾尚未参与任何区域贸易协议.  相似文献   

3.
张茉楠 《中国经贸》2009,(19):35-37
东盟经济部长会议刚刚落下帷幕,中国和东盟《投资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合作框架全面建立。随着《货物贸易协议》(2004)、《服务贸易协议》(2007)、《投资协议》(2009)三个协议的签署和实施.中国与东盟地区将成为继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至此.一个拥有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约45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世界最大自贸区框架已初露雏形。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贸易自由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众敏 《世界经济》2007,30(8):46-51
随着区域贸易自由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中国参与区域贸易协定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各种可能的自由贸易协定方案都在积极的讨论之中,中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韩国、日本和南非的自由贸易协定是六个主要的方向。本文分析了中国与以上六国的贸易关系,并根据GTAP模型分析了中国与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从短期看,中国有必要加强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三国的贸易关系;从长期看,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重点是韩国、印度、南非三国。中国在与韩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时,要重点关注自由贸易协定对纺织服装业、交通工具和其他制造业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5.
程超泽 《开放潮》2002,(3):29-30
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水图2001年11月28日在香港举行的第14届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上透露,中国政府正考虑入世后在内地、香港及澳门(下简称“中港澳自由贸易区”)之间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在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条例和框架之下进一步促进中港澳的经济发展和繁荣。本文作者认为,建立中港澳自由贸易区,首先应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并就建立中港澳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前景、贸易自由化的内容等提出自己的见解,意在与读者共同求证此设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朱总理最近在同东盟10国领导人举行会谈后宣布,中国与东盟已经达成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双方努力在10年内落实这项计划。这将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到2010年,它将覆盖20亿消费者,国内生产总值(GDP)高达2万亿美元,双向贸易总额将从目前的1.3万亿美元大幅提高,接近欧美水平。早在一年前,在同样的中国—东盟(10+1)峰会上,朱总理就提出了成立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希望藉此加强各国在贸易与投资方面的合作,振兴东亚经济。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双方有必要进一步相互提供便利,促进商品、技…  相似文献   

7.
王广宇 《发展》2010,(2):72-72
建立自由贸易区必须按照一定的准则或原则进行,WTO规则对区域经济组织的建立模式有规定,但是仅限于原则性的,凶为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并不均衡.无法作出具体、详细、统一的规则。各区域经济组织也有自己的特点,甚至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模式。我们在建立大中华自由贸易区时,可以借鉴这些有影响力的、与我国经贸往来密切的区域经济组织模式,结合我国实际订立大中华自由贸易区协议。  相似文献   

8.
对双边自由贸易组织的现实合理性及其过渡性分析发现,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倾向于选择双边先行的自由贸易体制。要获得更大的贸易收益,中国必须积极主动融入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贸易收益只取决于相对偏好和相对人口比例大小的条件下,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符合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同时中国应加快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扶植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掌握先发的制度优势和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9.
4月15日,中国与冰岛签署自由贸易协定。4月26日,中韩自由贸易区第五轮谈判举行。5月24日,中国与瑞士签署谅解备忘录,中瑞自由贸易区谈判基本尘埃落定。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形势下,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转向双边或多边的区域自由贸易来解决贸易问题。既然有了WTO,为何还要自由贸易协定?两者有何不同?  相似文献   

10.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SCFTA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协议(SCFTA)的建设,影响中国在亚太经贸合作的长远发展。SCFTA建设的贸易引力模型构建分析框架,考察双边自由贸易区的有效性。适用的双边自由贸易制度安排能够促进中国加快CAFTA体制外经贸合作的可能。建议中国推进具备贸易地理优势国家的经贸合作进程,谋求WTO框架下多层次双边自由贸易机制建设的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