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甘肃定西是全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被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最好的马铃薯产区之一”,也是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产业之一.基于此,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定西地区为例,以调研所获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对以马铃薯开发加工为核心的价值链进行分析,探寻马铃薯产业开发价值链运转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延伸、优化定西马铃薯价值链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带动甘肃乃至全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地流转的因素,为农地流转的定性研究提供量化的依据和支持,项目组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市、38个县(市、区)进行抽样,对156户农户的农地流转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所得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对农地流出与流入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农地流转的行为受到家庭劳动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且影响程度不一。其中非农收入比重是所有10个因子中影响最为显著的因子,这说明非农收入比重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决策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云南红河州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多层统计分析方法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收入不平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收入不平等不仅存在于乡镇之间,还存在内部家庭之间;地理地势是影响农户在乡镇之间收入差异的重要因素,而土地、种植结构、资本投入、教育、工资比重、负担率、培训、非农产业参与率反映了农户之间的个体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减少收入不平等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农户调查法,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法等方法,从意愿角度揭示农户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占收入比重、非农就业机会以及地区变量对于农户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意愿影响较大;而保护补偿方式、农户人均耕地面积、家庭社保率、家庭人均受教育年限、非农就业机会与耕地产权认知对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何娴 《发展》2009,(3):150-150
马铃薯在甘肃定西有很长的种植历史,但一直规模不大,没有形成产业,更没有形成经济优势。许多农民只把它当作度过灾年的口粮。几年前,定西市委、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大力实施马铃薯开发战略,迅速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而要发展马铃薯事业,又有许多制约因素,定西的马铃薯产业,渴望有志者来挖掘。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种植及流通的成本收益比较分析——以定西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新  王学定  高峰 《乡镇经济》2009,25(9):28-30,51
文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定西马铃薯种植及流通的成本收益进行了统计核算,并对农民和流通商的利益分配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流通商获得了近70%的利润,影响了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和收入的提高。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建立新的信息化平台、引导形成更多的中间商、规范市场行为和建立储藏库等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俊  肖敏 《发展》2003,(1):62-63
近年来,定西马铃薯产业的开发在甘肃省内外小有名气。在定西县城的入口处,矗立着一座醒目的城雕,上书“中国马铃薯之乡”。许多定西人都清楚地记得,多少次旱灾,因为有了马铃薯,他们才不至于饿肚子。从1996年起,定西地区以“马铃薯工程”为突破口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2002年,接近300万亩,占到全国的1/20。1999年,定西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定西人都承认,小小马铃薯功不可没。然而,大旱逼出的规模优势能解得了温饱,却不足以抵御市场的风险。在种植扩大的同时,马铃薯…  相似文献   

8.
收入不平等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源于家庭对社会地位的追求。文章利用2008~2016年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实证研究了收入不平等对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在控制农户家庭纯收入等因素后,收入不平等与农户家庭消费呈显著负相关。在此期间,浙江农户家庭基尼系数平均下降了0.071个点,农户家庭消费上升约4.5%。另外,收入不平等对中低收入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明显强于高收入家庭,对不同年龄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以上结论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来自湖北、四川两省4个贫困县遭受大病风险冲击的621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农户民间借贷发生概率和发生金额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和分析。研究发现,农户民间借贷发生概率受户主年龄、户主文化教育程度、户主职业、家庭收入水平、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家庭医疗费用水平、家庭劳动力人数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农户民间借贷发生金额受家庭收入水平、户主职业、家庭医疗费用水平、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是否建房等因素的显著影响。针对农户的民间借贷状况,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土地流转是实现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我国农业转型的关键。文章基于对盐城大丰市的实地调研,针对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进行分析,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影响农户转出土地主要因素是家庭成员的外出打工比例,影响农户流入土地的主要因素是家庭中务农劳动力数量以及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相应地提出促进土地流转的有关建议,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为土地流转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实现土地有效流转是促进土地资源合理流动、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文章以河南省三市263户农户家庭调查问卷为基础,分别从户主的个人特征、农户的家庭特征、农户家庭拥有的土地特征和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等四个方面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利用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户主的年龄、家庭的非农收入比重、对当地土地流转方面信息的了解程度等因素对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有显著的影响。文章据此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于文化背景、居住环境、社会发育程度等的特殊性,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农户行为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农户,因此影响其收入的因素可能存在差异.文章基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族自治州13个县(市)、223个村、3000户农户2006年至2009年4年收入的微观数据,利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建立农户收入的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对影响农户收入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在农户资本要素禀赋中,农户生产性资本、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劳动力是否受过培训以及就业劳动力人数对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农户生产经营结构中,种植结构和是否兼业都对农户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而非农就业却对收入有反向的影响.村庄的外部环境亦对农户收入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支持首位产业发展是推动当前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和促进区域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提出的新要求,对各市州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发展后劲具有重要意义。定西作为典型的传统农业区,工业发展动力不足,而以马铃薯、中药材和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生物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把生物产业确定为定西的首位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服务业等产业,从而为定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江汉平原粮食主产区400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种植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其拐点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的综合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对规模效率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而“年轻户”对农户的综合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规模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其他环境变量中,是否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户种植业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而家庭非农收入的比重、家庭劳动力中60岁及以上劳动力劳动时间的比重、复种指数、是否2012年受过灾害、灌溉水质评价均对农户种植业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随着家庭务农劳动力平均年龄的不断增大,种植业农户层面的生产技术效率水平不断提升,直至平均年龄达到55岁时达到综合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最高值,而直至60岁时达到规模效率的最高值,其后都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农业一直以来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又是土地问题的核心。我国当前的土地承包方式是平均而又分散的。因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能满足规模经营的用地需求,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以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对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本文采用样本点调研问卷的方式,通过模型的建立,并结合SPSS软件对真实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个体特征和家庭农业收入显著影响土地的流出和流入。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有较强烈的土地流转意愿,家庭收入中农业收入比重较大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较低。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青海东部农区农户家庭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户家庭收入现状和原因.指出了影响青海东部农区农户家庭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增加农户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外出务工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来自西部山区农户的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家庭收入来源的增加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基于西部山区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家庭外出务工收入和贫困脆弱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西部山区农户的外出务工收入增加可以降低因农业收入损失所导致的贫困脆弱性,但对因疾病冲击所导致的贫困脆弱性的降低没有影响.本文还发现家庭层面的社会资本可以降低贫困脆弱性,对同质风险冲击所导致的脆弱性也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8.
赵恒庆 《北方经济》2010,(16):69-72
本文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甘肃省700个农户收入及其来源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农民家庭收入的构成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年内从事各种行业的时间、农户家庭物质资本投资、农户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家庭成员中受教育程度以及参加专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对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均有正向的影响,而粮食播种面积比率、家庭税费比率和离最近县城的距离均与农户总收入呈负相关关系。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可能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定西市开发马铃薯产业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迪隆 《发展》2004,(12):74-75,77
甘肃定西市,近年来在调整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方面成绩斐然,其关键在于发挥了比较优势,发展了以马铃薯、中药材等产品为代表的支柱产业.2003年,全市特色产业产值达2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9%.定西自然条件严酷,气候冷凉,不利于小麦等夏粮生长,但发展马铃薯种植业可谓得天独厚.经历届政府的大力扶持、积极引导,定西马铃薯产业在产、加、销各方面已形成了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参与性农户评估的调查方法对水库周边地区的877户农户的收入基本情况以及重要收入项目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密云县的农户收入结构调整,畜牧业和服务业等收入已经成为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但二三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个体规模较小,服务种类较为单一,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区域比较来看,水库上游区在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方面较水库下游区更有潜力.协调保护水源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双重矛盾,应当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和北京郊区的区位优势,发展生态环保的都市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