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从2004年恢复增产以来,至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6.07亿吨,比2013年增加516万吨,增长0.9%,实现了"十一连增"。数据显示,我国粮食进口在2014年也再创新高,仅前10个月的粮食进口量就几乎相当于2013年全年进口量,全年进口总量突破1.042亿吨,其中70%以上进口的是大豆,达到了7140万吨。一边是国内粮食产量连年增加;一边却是进口总量连年暴涨,这成为近年来我国粮食市场的基本特征。农业需要的是全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的前20多年,我国能源与经济发展总体情况是好的。1980年到2000年,我国GDP提前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而能源消费总量仅翻了一番,由6.03亿吨标准煤增长为13.03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小于1,能耗强度(万元GDP可比能耗)也连年下降。  相似文献   

3.
燃烧吧!秸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去年的农作物秸秆年产量为6.6亿吨,可作为能源用途的秸秆近2亿吨,至少可替代1亿吨的煤炭,相当于3个平顶山煤矿一年的产煤量。这组数据是提及秸秆经济经常被引用的,我们不去究其准确性,但是它已经得到了秸秆经济投资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1997/98年度,世界粮食总产量约为18.69亿吨,比上年度下降0.4%。其中小麦产量为6.0亿吨,增长1000万吨;粗粮产量为8.88亿吨,减产1800万吨;大米产量为3.81亿吨,与上年度持平。 全球粮食消费需求总量预计为18.67亿吨,比上年增加2000万吨,增长1.1%。其中,对小麦的消费需求为5.91亿吨,增加1100万吨,增长1.9%;粗粮的消费需求为8.93亿吨,增加600万吨,增长0.7%;大米为3.83亿吨,增加200  相似文献   

5.
洪涛 《中国市场》2005,(10):17-19
中国是世界石油生产、消费、贸易大国 中国是世界石油生产大国、消费大国、贸易大国.生产大国是指中国能源自给率为94%,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平高20多个百分点,中国能源消费对外依存度仅6%,2004年中国第一次能源生产量达18.45亿吨,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生产原油1.75亿吨,为第五大原油生产国.2004年我国原油净进口1.17亿吨,占世界原油贸易量的6.31%,预计2005年原油产量达18亿吨,在未来20年内,我国能够有条件保持原油产量在1.8亿吨.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催促生物能源"上路"何谓生物能源?主要指以淀粉质生物,如粮食、薯类、作物秸秆、植物油等为原料生产的石油替代品,其中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尤被看好。2006年底,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拟在未来几年内,全国各地将有100个生物能源项目上马。其中,由农民"种出来的石油"总量将年产能源100万吨。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是世界石油生产、消费、贸易大国中国是世界石油生产大国、消费大国、贸易大国。生产大国是指中国能源自给率为94%,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平高20多个百分点,中国能源消费对外依存度仅6%,2004年中国第一次能源生产量达18.45亿吨,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生产原油1.75亿吨,为第五大原油生产国。2004年我国原油净进口1.17亿吨.占世界原油贸易量的6.31%,预计2005年原油产量达1.8亿吨,在未来20年内,我国能够有条件保持原油产量在1.8亿吨。  相似文献   

8.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始建于1958年,资产总额110亿元,生产矿井14对,年生产原煤2000万吨以上,年产精煤500万吨。2003年,全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1.7亿元。多年来,在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矿区几代人的辛勤努力,逐步发展壮大。1976年原煤产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国家十大能源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资源消费也持续增长。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加强用能监管,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全市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五”期间,全市主要行业累计节能达到113.1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硫1.57万吨,烟尘0.22万吨;主要产品的单位能耗持续下降。2005年,全市实际消费能源总量2300万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强度为0.94吨标准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3%;全市能源利用效率约39%,比全国平均水平约高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一、节约统计数据情况根据节约统计汇总,1994年船总全年消耗钢材72.7万吨(生产用),消耗能源80.4万吨标煤,分别比93年下降3.8%和8.8%;万元产值消耗钢材O.54吨,万元产值消耗能源0.6吨标煤,万元产值电力消耗0.631千瓦时,分别比93年下降10%、18.9%和24%;节约钢材1.97万吨、铜材128吨、代用木材1.85万立方米、能源10.8万吨标煤,据估算节约价值1.99亿元。详细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11.
如果在所有工业部门实现高效能源照明,每年将节约1000多太瓦时能耗,相当于印度和英国年用电量的总和,并减少5.3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广泛应用商用高效灯具和照明设备,每年全球将节约1200多亿美元的电力开支,并可以避免新建280座燃煤电力厂,节省230亿美元的额外支出。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农作物秸秆产出大国,每年产出的秸秆总量达7亿多吨,居世界第一。由于技术财力、耕作习惯和生产观念所限,目前综合利用约为三成,多半被农民当作废物焚烧了,不仅造成宝贵资源的浪费,而且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  相似文献   

13.
陈刚 《中国海关》2007,(3):68-69
数据 2000年,我国粗钢产量1.285亿吨,2005年上升N3.493亿吨。在我国钢铁生产总量高增长的带动下,我国进口铁矿石连年高增长。2000年,进口铁矿石6997万吨,2006年增加到32630万吨。6年间年进口量增加了25633万吨,增长3.66倍。  相似文献   

14.
杨涛 《电子商务》2013,(3):14-15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能源消费总量40亿吨标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能源综合效率提高到38%。为了确保"十二五"目标的实现,一场"节能减排"风暴已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掀起。本文主要根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结构与能源现状,构建了基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为目标的产业结构优化模型。对该地区产业结构进行优化,确保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达到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目标。并探讨能源利用效率与产业结构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5.
柯明 《市场周刊》2005,(9):38-38
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日前公布的数据,2004年我国煤炭总产量比上年度增加2亿吨以上,增幅超过10%。与多家能源机构原先预期我国将到2010年实现产煤20亿吨的目标相比,时间整整提前了六年。截至2005年2月15日,今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20734万吨。同比增加了5190万吨,增幅达33.4%。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我国消费总量34.8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7%,比上年增加2.3亿吨标煤,是2006年以来能源消费增量最多的一年。其中,煤炭、天然气和电力消费量分别增长9.7%、12%和11.7%。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76,创2006年以来的新高。从节能情况看,2011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仅下降  相似文献   

17.
——沃尔玛,一个从乡镇开始,一州一县填满,然后象滚雪球一样占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零售业巨擎。 ——如今,它的规模已经比紧随其后的全球5个大零售商(包括家乐福、麦德隆在内)的总和还要大,它刚刚宣布的2002财年销售额为2445亿美元。也就是说每当你眨一下眼睛,沃尔玛的全球收入进账就超过1万美元。在2002年秋天,沃尔玛一天的营业额(14.2亿美元)就比36个国家的GDP总和还要多;它是全美21个州最大的雇主,雇佣人数比美国军方还要多;它2003年的成长目标,相当于增加100家百事可乐或者微软的规模;历年来因为店内偷窃而损失的产品总金额(20亿美元)相当于《财富》杂志“1000大排名”中的第694位企业的营业额…… 有关它和它的创始人的故事现在正在整个世界流传……  相似文献   

18.
2000年,中国大豆年进口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目前中国国内的大豆需求80%以上依赖进口。去年7月,中粮集团14年来首次从美国进口了6.1万吨转基因玉米,比过去15年还要多。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蜂产品生产和出口国,据统计我国有蜜蜂700万群左右,年产蜂蜜近20余万吨,王浆约900吨,花粉2500吨左右,蜂胶约250吨.世界蜂蜜市场年贸易总量约为23万吨,我国年出口10万余吨,占世界年贸易量的40%以上,稳居世界第一.我国蜂蜜主销日本、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年均创汇1亿多美元.此外,蜂蜜的加工和出口对我国农作物大然授粉和农民致富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现今蜂蜜产业从业人员高达10余万人,被誉为"甜蜜的事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大学调查显示,保守推算,我国2007年至2008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达800万吨,相当于2.6亿人一年的所需;浪费脂肪300万吨,相当于1.3亿人一年所需。(央视《新闻1+1》4月20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曾经是常被用于儿童启蒙的诗句,可是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