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产品发展正进入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奇瑞、华晨、吉利、哈飞等部分国有、民营汽车企业看到并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遇,大胆地进行自主品牌产品的开发实践。 组织方式 哈飞、华晨、奇瑞、吉利在开发组织上的共同特点是,以我为主,广泛灵活地利用国内国际资源,积极参与开发,培养锻炼人才,拥有自主开发的产品,初步创立了企业自己的自主产品品牌。  相似文献   

2.
我国汽车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对提高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汽车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国家对于汽车领域重大项目研究投入相对分散、政府采购对自主品牌支持不足、现有汽车零部件体系对整车自主开发支撑乏力、研发资金投入不足、人才支撑体系能力弱等问题.应提升政府相关扶植政策的实际执行力、改善汽车整车厂与零部件企业关系、加快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家创新的核心作用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产业不仅关系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而且关系到汽车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基于挤出效应理论,实证分析了EPR 制度的实施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影响。研究表明:① EPR 制度的实施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具有挤出效应,同时,合资品牌汽车企业推进EPR 制度的活动具有技术溢出效应,这一外部效应可以缓解EPR 的实施对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挤出程度;②基于受益者负担原理、责任原理和竞争原理,文章提出了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汽车领域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内汽车市场开始进入高速成长期,其中代表着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自主品牌汽车开始崭露头角,并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飞速发展,成为中国车市不可忽视的一股新生力量。中国车市的品牌力时代已经到来,面对大品牌占绝对主导的中国汽车市场,目前尚处于弱势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应该如何应对?关键在于提升品牌力,打造强势品牌。就如何提升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品牌力,作者从品牌定位策略、渠道构建策略以及品牌国际化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2014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第二届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名单。福田汽车荣膺此项殊荣。 商用车领域第一品牌 为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3年4月全面启动第二届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工作。经各地经信委及行业协会推荐、专家遴选等环节,评选出包括福田汽车在内的262家工业品牌培育试点企业。通过一年多的试点推进,最终评出了42家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  相似文献   

6.
张久 《汽车与社会》2013,(26):68-71
在大多数同行印象中,自主品牌阵营里的江淮汽车赢利能力好像不如长城,知名度似乎也不如他所在安徽本省的奇瑞。但是你如果与他接触越多你会越发地发现这是一个踏踏实实造车的车企。特别是在基于江淮全新二代平台开发的和悦A30身上,已经代表了江淮人全新的造车理念。  相似文献   

7.
杨锋磊 《汽车观察》2012,(12):94-99
门外汉造车并不鲜见,但靠做纺织机械起家的中国恒天集团却是个"另类":在不到四年的时间内,其通过收购上十家汽车企业来进入汽车领域造车的做法,着实令人大跌眼镜.作为国资委直属的央企,中国恒天集团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纺机巨头,之前的主体业务涉及纺织、机械、地产等三大板块.不过,从2008年重组凯马股份开始,恒天集团先后收购重组了郑州宏达、湖北新楚风、江西百路佳、河北利达特种车、保定大迪、天马等汽车或与汽车相关的公司.2012年,恒天甚至将触角伸到了海外,于7月25日以900万欧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荷兰重卡企业——GINAF.另有消息称,恒天还一直在跟国际知名卡车企业佩卡集团旗下的达夫卡车进行谈判.  相似文献   

8.
当代工订单开始飞向中国市场时,本土造车企业也将在自主研发和做加工厂之间开始分化。中国制造从鞋、帽、衣服、电器等,终于蔓延到了汽车。2006年9月下旬,从戴姆勒-克莱斯勒(以下简称戴克)传出消息,戴克已与奇瑞达成框架协议,奇瑞将为戴克代工生产小型汽车出口美国,车型是克莱斯勒旗下的道奇品牌。2006年10月,英国伦敦黑色出租车制造商ManganeseBronze与吉利签定协议,将在吉利上海基地生产这种黑色出租车。也许不久以后,类似的消息会一个接一个。因为,汽车制造外包将会演变成欧美汽车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之一。代工机遇随着全球汽车市场…  相似文献   

9.
中国汽车合资公司的外资伙伴们突然来个180度大转身,难道中国人在“耐得住寂寞20年”之后,合资公司自主开发破冰启航了? 9月,自主再次成为中国汽车的一个关键词。龙永图与何光远在广州花都的争论,经过媒体无限放大后俨然成了一场“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随着争论的升级,“如何发展自主品牌”代替了“要不要自主品牌”成为争论的焦点。提到发展中国自主品牌,奇瑞、吉利、华晨等企业首先进入人们的脑海中,之前对于自主品牌路径的争论,也都是局限在这些企业范围内的。虽然具体的操作方法大相径庭,但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单纯的中资背景。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社会》2014,(33):36-37
11月7日,成功·驭悦于心——华晨汽车新品牌发布盛典于上海飞行家主题园醇美绽放。这是一个对新品牌的“悦级”加冕,更是对自信、进取人生的礼赞。中国人自己的世界级品牌——华颂,是华展汽车基于与国际工程及设计公司的深度合作,以“芯”的力量整合全球造车精湛技艺,所推出的合作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11.
虽然我国国内汽车市场已处于"井喷"后的低潮期,但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创业却异军突起。如2011年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实现了49.45%的大幅增长,一些自主品牌汽车通过对外投资、并购等方式陆续进入国际市场。但是,由于自主品牌汽车依然缺乏足够的国际创业经验和系统的国际创业战略,加之产品本身存在某些不足,使其在国际创业时遇到了一些挫折和困难。因此,加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创业的研究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与体检中心抢生意的有可能是一辆车. 第二届世界智能汽车大会现场,创维集团创始人、创维汽车创始人、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董事长黄宏生再一次阐释了他的造车理念——为14亿中国人的"长命百岁"造车.  相似文献   

13.
自主品牌原本是奇瑞、吉利等民族汽车工业的代名词,但最近合资汽车企业也加入这一阵营,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在继广汽本田发布自主品牌“理念”、上汽通用五菱启用“宝骏”、东风日产友布“启辰”之后,神龙汽车也在最近公布的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启动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计划。此外,一汽丰田、东风本田等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推出合资公司旗下的全新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14.
张帆 《汽车观察》2013,(12):41-41
<正>第八届"爱我中国车"测评活动期间,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充分肯定了自主品牌汽车今年取得进步,并将其原因归结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更加了解中国国情。"2013年自主品牌汽车的亮点在哪里?"毫无疑问,SUV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最大的亮点。不仅在性能方面已经可以和很多合资企业的SUV叫板,市场表现也非常出色。"宋健说。"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自主品牌企业知道,中国老百姓喜欢SUV。可能因为中国经常堵车,老百姓就更  相似文献   

15.
《汽车观察》2016,(4):13
在3月20日举办的"思辩互联网汽车——第三届国际汽车安全高峰论坛"上,面对当前如火如荼的互联网企业造车,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泼了一盆凉水。他表示:"今后主导汽车工业的一定是汽车公司,而不会是互联网公司。对于汽车工业来说,实干与梦想同样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加入造车大军,互联网颠覆传统车企的言论也甚嚣尘上,一场新的造车运动正在中国如发烧般蔓延。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主造车看来是一种奢望,156项重大工业建设项目中,建立综合性的载货汽车制造厂被很快提上日程. "三年造车"的重任下达后,一汽建厂造车的同时,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为解放汽车配套的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四化"浪潮的来临,传统车企都在向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第一批造车新势力已迎来逆袭,不仅特斯拉市值突破万亿美元,蔚小理市值也都过百亿.一片热闹的背景下,新入局的互联网造车企业的机会又在哪里? 作为新进入的互联网造车代表,集度汽车CEO夏一平在集度汽车成立1周年之际,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2)期间接受了《汽...  相似文献   

18.
飞鱼再进化     
当下,随着汽车数字化进程的迅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进入智能车机领域。自2003年开始,科大讯飞便进入汽车智能化领域深耕。在过去的十多年间,科大讯飞主要为智能车机行业提供智能语音助理和车载系统。截至目前,科大讯飞汽车化智能产品在中国主流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车厂的覆盖率达90%,累计用户突破2500万人。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汽摩配》2006,(12):44-45,43
产品篇2006年即将过去。这一年里,我国的汽车工业又有了可喜的变化。汽车产销有望突破700万辆,市场销量超过日本并成为世界第二汽车消费大国。今年北京车展上,人们感受到了自主品牌的爆发。我们为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而欣喜,更为自主品牌企业的壮大而自豪。回顾一年来自主品牌企业所走的路,自主品牌收获了什么?新能源汽车之路关键词:混合动力、纯电动、氢燃料动力事件回放:节油成为2006年大家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摩配》2006,(9):20-21
中国自主品牌虽然有广阔的前景,但伴随的风险也极大,国外巨头们,尤其是日韩系厂商不会坐等自主品牌壮大。我们应该欢迎任何经过充分准备并真的有意愿做自主品牌的企业进入这个领域。但没经充分准备只是为了自主而自主的企业就应慎之再慎。自主品牌的主动与被动做,还是不做?的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