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芯科技·新力量"2017全国画报走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摄影采风。此次采风活动由中国画报协会、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主办,合肥国家高新区工委办、安徽画报社、市场星报社协办。通过走进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公共安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重点企业、科研机构等,以点带面的形式反映合肥高新区科技创新的硬实力。人民画报、民族画报、浙江画  相似文献   

2.
合肥国家高新区是1991年经国家批准的全国首批、也是安徽省目前仅有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凭借先进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卓越的投资环境,合肥高新区已经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颇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区域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产业》2010,(6):F0002-F0002,1
作为刚刚获得国家科技主管部门批复建设的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合肥国家高新区是1991年3月经国家批准的全国首批27家国家高新区之一,是安徽省唯一的国家高新区,也是合肥"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城市西部组团的核心区;  相似文献   

4.
杨萃 《中国高新区》2013,(6):116-117
这里是人才汇集、群英荟萃的智慧之城;这里是特色产业聚集、文化创意蓬勃发展的江淮硅谷;这里是成绩鼎著、亮点频增的创新高地——她就是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合肥高新区)。1991年3月,合肥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阳家级高新区,是首批“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全国首批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荣誉称号,国家城市安全和信息安全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  相似文献   

5.
合肥国家高新区是1991年经国家批准的全国首批,也是安徽省目前仅有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凭借先进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卓越的投资环境.合肥高新区已经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颇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区域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相似文献   

6.
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合肥高新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高新区地处蜀山脚下,董铺水库之滨,毗邻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区域面积128平方公里,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空间广阔,是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西部组团的核心区域,是首批"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两度荣获全国"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合肥国家高新区在全国可谓风生水起:安徽“四创电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被称为“中国雷达第一股”: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家获准上市的合资家电企业;科大讯飞勇夺国际英文合成大赛三连冠……位于我国内陆的合肥高新区,缘何拥有如此众多的“第一”?面对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新一轮机遇,合肥高新区在各地一浪高过一浪的创新热潮中,如何凸现自身的优势,生生不息、永葆生机呢?带着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面前的这本《国家高新区智库一瞥》(新华出版社出版,黄胜平、高圣华主编),是无锡国家高新区发展研究院成立8年来的一本成果选编.全书涉及到高新区的科技创新、政治建设、社会管理和文化工作等.总览全书会发现,该书作者们研究的恰恰是高新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也一定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2010年6月3日,合肥高新区收到国家科技部下发的《关于同意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的函》,正式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  相似文献   

10.
"胜景天然别,精神入画图.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唐代著名诗人罗隐在游历合肥四顶山时,看到百里巢湖片片风帆,姥山忠庙绮丽风光时,有感而发吟唱出了这首千古绝唱. 坐拥2200多年历史文化的合肥古城,秉承着博大精深的徽文化精髓,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淮军摇篮"闻名海内外.如今,在这方热土的西边又融入了生动的时代气息和令人惊叹的现代科技魅力,以"江淮硅谷"的新面貌示人——她,就是合肥高新区. 从1991年成立至今,短短20多年时间,合肥高新区由起步时的2.2平方公里,扩增到128平方公里,时刻都在释放着科技创新带来的无限魅力和演绎着企业自主创新的感人故事.在这里,1000多项科技成果实现了产业化,100多个项目登上了国家科技奖的舞台;在这里,高新技术产业与开放型经济并驾齐驱,自主创新能力与综合经济实力突飞猛进.  相似文献   

11.
7月6日上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明确指出:到2020年中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向全国人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依靠创新驱动,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7月7日下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会议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新区负责人齐聚北京,共同回顾与总结国家高新区二十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发展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国家高新区所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和发展目标.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国家高新区二十年建设成就展".  相似文献   

12.
自1991年3月国家高新区建立以来,科技部分别于1993年、1999年、2004年、2008年先后四次制定和修改《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体系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高新区发展而与时俱进,从对国家高新区的系统评价逐步转变为政策评价,总体上一脉相承、创新完善,为不同时期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搭建了重要的制度平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3年《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修订版)》(以下简称"新体系")随着科技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一同发布,"新体系"既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体现,又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任务内容,同时也是高新区实现转型升级、战略提升的需要,必将进一步充分发挥引导经济发展的"指南针"、转变发展方式的"驱动器"和规范政府行为的"导航仪"作用,为国家高新区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方向引导.  相似文献   

13.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暮秋时节,江城武汉天朗气清,阳光和煦,一派秋色迷人的光景.11月8日,武汉科技会展中心六楼多功能厅嘉宾云集,高朋满座.由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支持、中国高新区协会主办、武汉东湖高新区承办的第十届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联席会议在这里隆重开幕.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中国高新区协会理事长张景安、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武汉市长唐良智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105+1家国家高新区共200余名代表齐聚东湖之滨,就进一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言献策,同时分享部分高新区的成功经验,探讨科技体制改革之道.会议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张志宏主持.  相似文献   

14.
理事名片     
《中国高新区》2009,(1):128-128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厦门火炬高新区”)是全国三个以“火炬”冠名的国家高新区之一,先后荣获“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科技兴贸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先进管理单位”、“国家火炬计划实施二十周年先进高新区”等称号。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新区》2014,(5):20-21
为传达贯彻党中央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指示精神,落实科技部促进高新区“又高又新”发展的重点任务,全面提升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水平,5月6-8日,2014年国家高新区科技局长培训班在宁波主办.科技部火炬中心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张志宏,党委副书记武毅出席培训班开班仪式.共有90余家国家高新区科技局负责人参加培训.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新区》2010,(2):122-123
合肥高新区家电配套产业基地项目一、项目所在地合肥高新区南岗科技园二、项目背景近年来长三角家电基地正在向中东部转移,合肥在家电版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快速放大,在合肥投资发展的全国名牌家电企业越来越多。集天时、地利、  相似文献   

17.
矢志不渝十九载,勇攀科技最高峰。2011年11月26日,临沂国家高新区建设推进大会在沂蒙老区隆重举行,国家科技部、山东省以及临沂市领导共同为临沂国家高新区揭牌,这标志着全国革命老区中第一家国家高新区诞生了,这既是临沂高新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开启了全国革命老区创新发展的一个新征程,革命老区迎来科技创新的又一个春天。2011年是临沂高新区发展史上  相似文献   

18.
无锡国家高新区发展研究院主编的《国家高新区创新之路——江苏无锡新区的探索》一书,最近由江苏省凤凰出版集团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共计40万字,从内涵、路径及保障等方面对建设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展现了无锡高新区干部对建设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不断探索的历程.也融汇了关心无锡高新区发展的领导干部、学者对新区长远发展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9.
为了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利用科技支撑和引领区域发展成为当前国家高新区最为紧迫的任务。但是,在国家高新区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自主创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国家高新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必须加以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新区》2010,(11):13-13
11月10日-11日,由科技部火炬中心主办,合肥高新区管委会承办的“2010年度全国火炬统计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蔡文沁、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王洵、合肥市副市长吴春梅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建设兵团、科技部门和70家国家高新区3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