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文章以2000-2015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借助ARCGIS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区分析、趋势面分析工具,对河南省108个县域的城乡收入比的空间差异和时空演化格局进行探究,并对其演化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县域城乡收入比值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弱,集聚态势不明显;收入差异空间集聚明显,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南和豫东地区,呈"Y"字形分布,冷点区分布于豫中和豫北地区,并呈连片状;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四个年份,河南省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分异格局明显,中部、北部收入差距相对较小,其他地区较高,且随着时间推移,总体城乡收入差距在减小。河南省县域城乡收入差异的空间分异规律既缘于豫西、豫南和豫东不同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也与中原城市群经济政策等密切相关。政策启示是县域经济今后应注重二、三产业的优化,发挥中原城市群区域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2.
利用空间统计方法精细地刻画了2003—2011年我国全国及东部沿海地区GDP和消费市场的空间变化。2003年以来,我国GDP及消费市场空间向内陆方向移动,呈现收缩密集化态势,表明国内市场对我国经济的驱动作用在增大,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在提高;同时,沿海地区GDP与消费市场空间呈现快速密集化趋势,GDP空间向内陆移动、收缩,消费市场空间向南移动、扩张,表明聚集经济对沿海地区的驱动作用明显高于它对全国的影响,沿海地区在引领全国经济一体化进程,国际市场对沿海地区的驱动作用高于它对全国的影响。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发挥国内市场一体化的驱动作用,构建以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依托的国家经济核心区,推动我国经济向沿海—内陆共同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3.
交通基础设施升级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纽带。以连通国内东部发达地区(“核心”)与西部欠发达地区(“边缘”)的南广与贵广高铁开通为准自然实验,首先,分析高铁开通前后广东、广西以及贵州3省(区)旅游经济分布格局的演化,发现高铁开通后国内旅游经济的重心逐渐由核心区向边缘区移动,但国际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并无显著变化。其次,稳健性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高铁对边缘区国内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明显,对核心区具有一定的扩散效应。据此,建议依托高铁构建旅游大市场和经济带,深化核心-边缘区际旅游产业差异化分工与互补合作新格局。核心区应侧重国际游客市场及国内购物市场的开发,打造世界级旅游消费中心,发展旅游新业态,并通过高铁带动与边缘区的旅游产业合作;边缘区则应在高铁带来的客流增量效应的基础上,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推进本地旅游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4.
依托百度搜索引擎提供的“百度指数”平台,通过搜索沿海地区5A级景区的关键词,分析2011—2020年景区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时间分布上,中国沿海地区5A级景区网络关注度总体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呈现多个高峰期和低谷期;空间分布上,首先满足“距离衰减”规律,即距离沿海地区5A级景区越近省份的网络关注度越高,其次,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份对沿海地区5A级景区网络关注度越高,且地理距离、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目的地景区知名度等是网络关注度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产业的不断发展,沿海地区旅游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快速、稳定的发展。文章在深入分析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集聚特征及其演化趋势的基础上,采用中国大陆沿海11个省区市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样本对影响旅游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以来,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战略取向。沿海地区以外向型经济为先导,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资源、技术和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不仅对内陆地区的资源依赖程度减小,而且因其越来越多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而减缓了对内陆市场的压力。内陆地区则主要依托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同时占有沿海地区经济外向发展后腾出的部分发展空间,经济发展速度相应加快,未来一个时期,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两大区域并存仍将构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但是,随着内陆地区逐步扩大开放,这两大区域的经济联系将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7.
刘波 《特区经济》2011,(4):42-44
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处于沿海"经济低谷"的江苏沿海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融资机遇。综合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种评价方法,对江苏沿海地区14个市、县(市)的融资环境进行排序和分类,总结出江苏沿海地区融资环境的空间差异。同时,对进一步发挥江苏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突出的战略地位,改善融资环境,树立开放合作的融资理念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文核心、CSSCI和CSCD期刊1992-2019年相关论文为数据基础,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旅游消费研究的发文分布、研究机构、发文作者、共识文献、热点问题及演化趋势进行分析,并构建了旅游消费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本文对深入认识旅游消费领域的知识结构及其演化关系具有一定价值,同时也能为国内旅游消费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月  毛春元 《特区经济》2012,(3):148-150
发展滨海旅游业,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提高沿海地区居民生活质量,带动沿海地区社会文化全面发展。本文应用TOPSIS评价方法研究了江苏省滨海旅游城市的竞争能力,并应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江苏省滨海城市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临港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及发展方向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相继出台了“半岛制造业基地”战略、“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及“建设海上新山东”等政策措施.提高了发展海洋经济意识,加大了政策倾斜力度,加强了资金、技术等的投入,改善了沿海地区基础设施状况,有力地推动了山东省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的发展。为了使未来山东省沿海地区能够快速健康的发展,从而带动山东经济的总体增长,分析研究山东省临港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及发展方向就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消费需求的城乡差异显著。通过分析山东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差异变动趋势以及消费结构的差异,对城乡居民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差异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为0.69,高于城镇的0.64;城乡居民食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均小于1,但城乡居民在居住、交通通讯等方面的需求收入弹性基本都大于1,这说明城乡居民的消费层次都在提高。控制价格水平、提高收入水平、改善消费观念等措施对扩大居民消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改善民生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田晴雯 《科技和产业》2023,23(19):92-100
为了解山东省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以山东省957家3A级及以上景区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10.8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视角分析山东省高级别景区的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山东省整体空间分布格局具有两端分散、中间集聚的特点;山东省高级别景区的空间密度分布存在不均的情况,总体来看,山东省的东部和中部地区拥有较多的景区,而西部地区相对较少,其中,枣庄、济宁、泰安、济南、淄博、临沂、潍坊和日照等地区密度较高,它们相互连接形成一个“M”形的分布格局,并且向东南沿海地区的青岛市倾斜;山东省高级别景区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有着较为明显的“团块状”集聚特征;影响山东省高级别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的因素主要包括旅游资源、区位交通、旅游业发展水平、客源市场及政府政策。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2012—2021年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维度构建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模型测算沿海地区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中国沿海地区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总指数和五个分维指数纵向呈上升态势,横向呈低—中—高三个类型;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5个维度发展指数及其低—中—高地区发展不平衡统计上显著;5个维度耦合协调度总体水平和分维水平分别处于中级向良好、初级向中级趋好状态。研究结论可为协调推进沿海地区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基于土地利用转移流、土地利用活跃度等土地利用变化测度指标,对江苏沿海地区1990、2010年土地利用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转移流集中于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占区域土地利用转移流总量的34.72%,连云港和南通的土地利用转移流更为集中,而盐城土地利用转移流较为均衡;(2)从土地利用活跃度来看,江苏沿海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活跃度的顺序为未利用地建设用地水域林地滩涂湿地耕地;(3)受到沿海岸段类型和开发利用方式的影响,江苏沿海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活跃度差异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13—2020年沿海地区数据,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和灰色预测模型,探究沿海地区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沿海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呈上升状态,北部沿海地区起点较高,但上升幅度不大;3个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大体呈稳步上升态势,北部和南部沿海地区2020年有些许下降;3个地区区域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均稳步上升,北部沿海地区为良好协调状态,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为优质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2013年泛珠三角区域9个省份能源消费的相关数据,构建能源消费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对区域内9省能源消费水平进行排名,通过聚类分析法将各省的能源消费水平按相似性划分为四类地区。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各省能源消费存在较大差异,各类地区间能源消费差异也很明显。  相似文献   

17.
住宅价格空间格局不论对于学界还是决策层来说都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华东地区2005-2011年间区域住宅价格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化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总体上,华东地区房价水平区域之间的分异程度较高,空间相对与绝对差异都不断增长;华东地区住宅价格的空间相关性以长三角地区为核心,逐层衰减分布;同时,沿海地区的空间相关性往往高于内陆。住宅价格趋同现象较为显著的除了长三角地区之外,还有江西省、山东南部与安徽北部,但前者是高高聚集,后者是低低聚集;整个华东地区住宅价格的重心主要向长三角地区偏移。导致华东地区住宅价格变化的主要原因为居民收入水平、住房的供需、货币投放量。但其中供需机制与传统供需理论呈现反向作用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人口规模和消费水平两个角度共同分析了我国出境旅游的发展格局,发现目前我国出境旅游存在规模高扩张和消费高增长的局势,认为这样的发展格局是促进旅游三大市场平衡发展的动力,并通过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出境旅游这种发展格局的影响因素。应正确看待出境旅游发展格局,积极制定并出台出境旅游的相关规章制度,切实提高出境旅游的文明程度,支持和鼓励国内旅游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优化出境旅游消费者层次。  相似文献   

19.
梁会君  史长宽 《改革》2013,(2):116-123
从国内市场贸易成本的视角,在改造Melitz的异质性企业模型的基础上,对2010年我国各省(区、市)的横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国内市场贸易成本与国内市场需求呈显著负相关,沿海地区的国内市场需求比西部地区更旺盛,但是沿海地区通过降低贸易成本来拉动内需的效果小于内陆地区。降低国内市场贸易成本可以扩大内需,相关的优惠措施应尽力向内陆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20.
一、把握商机,必须研究供求差异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人们对商品的消费量和消费观念也有极大的差异。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与内陆和不发达地区有极大差异,与其同时产生着观念上对商品的依赖程度不一。加之消费层次,文化层次,生活习惯及生活质量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则就更加复杂了。比如高档家电产品在发达沿海地区,基本饱合,而只存在换代问题,而内陆地区却正在向普及化发展。也就是说在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消费中,总有尚未满足的地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商机。不断捕捉供求关系和供求点,也就是把握商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