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决策参考     
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机制目前业已实施的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以及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都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有效形式。但同时也出现了水资源保护区有保护责任而无补偿政策、有治理要求而无项目资金、有限制性法规而无补偿机制的矛盾。既挫伤了水源保护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也使地方政府处于十分尴尬和无奈的窘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需求日益增加.丹江口水库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旦水库发生富营养化,将会对当地和北方诸多地区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本文概述丹江口水库基本情况,分析水库营养程度和富营养化发生机制,最后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关于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已成为进入新千年后全国“两会”常盛不衰的话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向河南、河北、北京及天津四省市供水,重点解决沿途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作为该工程的主要水源区,陕南汉江、丹江流域责任重大。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水源区人民正在努力地要求着属于自己的那份权利——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千里之外的丹江口水库的一库清流送往北京以及沿线的缺水城市,每年将产生经济效益300亿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期的投资量将超过2000亿元,但没有一分钱是用于投资水源地的。陕南汉江、丹江流域是丹江口水库最大的水源地,水源地人民为了保护和涵养水源,不得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当地经济发展受到较大的约束,回馈补偿理所应当。  相似文献   

5.
《调查研究报告》2002,(33):1-24
对日本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从法律、组织机构、规划、资金投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并重点关注了日本在水权、水价、河流管理中各级政府的分工、对水源区的利益补偿机制、地下水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在借鉴的基础上对我国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许多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中最短的“木板条”。南水北调是解决我国华北地区严重缺水情况的措施之一,其修建理由: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是修建南水北调工程的客观自然前提;我国经济布局与水资源分布的矛盾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社会根源;我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以及水资源利用现状是选择南水北调工程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森的功能和能力福利理论构建农村社区居民福利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成都市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得到的10个农村社区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成都市农村社区居民的福利水平为0.421,整体偏低;成都市农村社区居民经济状况城乡差异显著,内部差异不显著;成都市农村社区居民居住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二元化降低了成都市农村社区居民的福利水平;成都市在农村社区管理方面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农村社区居民的发展空间依旧狭窄;农村社区居民亚健康心理状态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2010年,随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完成,北京人将喝上甘洌洌的陕西水。南水北调,是国家为改变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而实施的一项  相似文献   

9.
以京津冀合作水源保护林生态效益补偿分摊问题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京津冀合作水源保护林生态效益补偿的背景和存在的问题,理论分析了水源保护林生态效益补偿分摊的必要性,构建了京津冀合作水源保护林生态效益补偿分摊核算指标体系,并对京津冀合作背景下的京冀合作水源保护林项目一期工程中的潮白河水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京冀合作水源保护林的生态效益具有外溢效益,即受水区存在正外部性,应由受水区和水源区共同分摊。可以计算出受水区向水源区进行生态效益补偿时其补偿标准的上限。受水区和水源区对京冀合作水源保护林项目的生态补偿分摊系数应是动态变化的。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及水竦境保护,主要指在水资源(水权)运营中,一方面是水资源及水环境免受破坏(污染),另一方面是水源地及涵养水源区的保护。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是水法(环境资源保护法)规制的主要对象。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基本原则必然是水法(环境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受益方对受损方利益补偿原则,预防为主与防治结合、从源头防治与保护原则,公众参与保护及全过程监督原则和协同合作原则。  相似文献   

11.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的新形势,为西北、华北地区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东风,改变因水资源严重短缺制约发展的局面带来新希望.在南水北调中线建设业已取得重大成效的情况下,通过积极总结经验,可为推动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在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南水北调中线建设创造了高站位、宽视野、管长远,作战略性布局;统算利弊,全局利大弊小即坚决实施;兼顾各方,使受益省区最大化三个方面的经验,对比选规划西线方案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项目采取代建制管理方式,是代建制在国内大型引、调水工程中的首次尝试。本文通过总结分析代建制实施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代建制的思考和建议,对丰富和发展工程建设管理中采用代建制的理论和实践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调去河南省境内丹江口水库130亿立方米的优质水。但是,每年向丹江口水库输送70%水源的汉江、丹江(简称汉丹江),却鲜有人知。 随着水源涵养地的保护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汉丹江的发源地,陕南如何做好水源保护工作也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本刊记者历时15天,走进汉、丹江的水源区,对陕南三市进行了实地调查采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十堰市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坝区、主要库区、移民集中安置区、核心水源区。近年来,十堰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光荣使命,坚持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的理念,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生态建设,加速推动转型发展,全力以赴保水质安全,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如期顺利调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根据国家、省、市34个水环境监测断面常年监测,十堰境内汉江干流及丹江口水库水质状况总体良好,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宁强县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为陕南水源区宁强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建全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拓宽宣传渠道,丰富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6.
要搞好生态治理,要使山变绿、水变清为了形成中线调水水源保护的长效机制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绝对必要的。需要付出治理与保护的成本。实现水源保护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本着“谁建议国家建立水源地生态保护和水资源补偿机制是南水北调,不能以牺牲当地人民的生计作为代价。即使见了温总理,我还是这样说。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辽宁社会保障改革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泗  许惠敏 《辽宁经济》2001,(12):18-18
一、福利意识与福利政策  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看,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保障水平、内容、重心存在差异的直接原因就是各国选择的福利政策不同。我国政府在50-70年代就是基于社会主义“人人平等”的纲领意识,构建了“高就业、高积累、高福利”的发展模式。由此可见,福利意识与福利政策对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保障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90年代是我国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进入基尼系数的警戒线之上,…  相似文献   

18.
数字点击     
陕西:安康南水北调中线水保项目总投资9.23亿有望年内启动据了解,安康每年平均自产水资源径流量107亿立方米,占丹江口库区水资源总量的27.5%,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地。2004年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委")在编制南水北调中线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19.
后工业化时代,欧洲福利国家面临去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就业带来的失业、女性劳动参与率提高、家庭结构不稳定、无法协调家庭与工作等新社会风险。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后工业化进程中福利国家或多或少转向社会投资政策。北欧社会民主主义国家在此过程中走得最远,成功地将积极的社会投资政策与传统福利国家“消极补偿型”福利政策相结合。借鉴欧洲福利国家经验,我国应该大力推动人力资本投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劳动力市场安全性,鼓励终身教育与延迟退休或灵活退休政策相结合,并系统策划、实施针对儿童的社会投资政策。  相似文献   

20.
采用贫困家庭的调查数据,从社会资本的五个维度探讨累积效应对家庭福利的影响。这五个维度中,尤其是其中的社会网络规模、信任及其参与公共事务对家庭福利的影响系数为正,且在统计上显著。研究发现,对贫困家庭而言,社会资本的收入补偿效应很大。因此,在政策设计上,应提升贫困家庭的社会资本累积程度,从而提高贫困家庭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