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品牌》2015,(3)
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因此具有稀缺性、不可复制性、美学性、传承性等基本特征。它是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样,它也是一种旅游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因此,对于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价值研究,有利于提高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身也是对文化遗产的活化。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到中西方文化等不同思维意识的影响,外国游客,特别是西方游客对我国文化遗产旅游价值的认知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顾客价值理论,对保定市文化遗产进行时空对比分析,全面展现文化遗产旅游价值。通过景点建筑形式、景区服务、导游业务素质等旅游基本要素的结合,对中外游客进行指导,辨识文化遗产所含有的丰富内涵与价值,真正做到宣传、教育、传承、发扬文化遗产精华的最终目的。从"他者"的角度来认识自身的文化特征,促进保定文化遗产的价值,实现跨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关于文化旅游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产业价值和价值评价方法等方面已经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很多专家学者就文化资源分类和遗产所具有的价值已经达成共识,提出要保护文化资源,促进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综合现有研究,关于文化旅游概念、文化遗产价值和区域文化旅游价值评价研究方面还存在不足。据此,在合理开发与保护文化资源、重视遗产价值、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建设和提升文化旅游的社会价值方面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张丽 《北方经贸》2010,(3):119-121
我国满族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完整,民族特色鲜明,地域文化浓厚。同时又兼具开放、包容等显著的特征,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应深入挖掘满族文化内涵、整合满族文化遗产资源、对其进行品牌建设、开发具有满族特色的体验型旅游产品等。  相似文献   

5.
文化遗产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对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经济发展的双赢,必须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利用,同时又以发展旅游得到的收入来强化保护。重庆大足石刻是我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和世界文化遗产地,本文对其旅游发展态势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文化遗产保护、假日旅游危机、旅游商品开发、旅游产品延伸、文化遗产教育和旅游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南充市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丝绸之乡",西部唯一的"中国绸都",丝绸文化独具地方特色和优势,相关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依托南充丝绸文化开发旅游产品,对于提高南充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深化旅游产品体系,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南充丝绸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探讨南充丝绸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以期为南充建设"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宝贵文化财富,应用于旅游开发将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保护李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佳形式之一.目前四川江油李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与开发.灾后重建中,如何实现其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有深刻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戏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类,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本文通过对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的总结,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进而提出开发戏剧元素旅游文创商品、建设戏剧主题旅游景区、打造旅游IP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家口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由此成为实现可持续冰雪旅游开发的核心吸引物。对此,论文着眼张家口冬奥文化遗产的资源价值,在具体分析冬奥赛场项目建设的价值外溢、冬奥冰雪旅游资源的价值提升以及冬奥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影响等多重价值生成基础上,以“两山”理论为指导,立足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冬奥文化遗产资源的研学服务、冰雪旅游大众化的普及服务、冰雪场地专项设施的赛事服务以及冰雪旅游节事的营销服务等层面,系统分析后冬奥时期张家口冰雪旅游可持续开发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0.
随着湘西旅游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对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影响力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湘西旅游业和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共同发展中实现了和谐共生和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多赢"。  相似文献   

11.
生态旅游市场消费满足旅游群体返朴归真的特别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同人与社会的和谐紧密联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条件。研究黑龙江旅游市场的价值追求及目标取向与生态和谐元素,生态品牌消费文化特色与资源保存和旅游目标市场营销,生态环境保护及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对老工业基地改造市场化和维护旅游环境栽体与保持人类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发源于农耕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文章分析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将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可以实现文化与旅游的共赢,并提出了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3.
《商》2016,(9)
通过旅游的方式传统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究分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意义以及价值,并谈论开发因素和开发模式,以期提升旅游产品化链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洁  何靖 《现代商业》2022,(9):56-58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结合是文化旅游的一种形式,本研究从非遗体验价值中的经济、认知、情境、传承、活态五个价值维度假设验证非遗体验价值对游客非遗旅游支付意愿的影响.通过问卷收集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拟合,发现经济价值与活态价值对游客非遗旅游支付意愿起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认知、情境、传承三个价值对支付意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旅游创新是城市整体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科技在创新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和旅游管理等方面的显著价值,以及科技旅游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抓手作用,提出发展科技旅游是创新旅游的核心,并就如何发展科技旅游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是当前我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热点,旅游开发则是保护传承的重要途径。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丰富,种类多样,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深厚,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然而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着保护意识淡薄、人才基础薄弱、法律法规不健全、开发模式单一、原真性破坏严重等问题。对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必须坚持增强保护意识、重视人才培养、完善法律法规、丰富开发模式、分类适度发展等措施,实现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董承岳 《商》2014,(6):78-7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载体是吸引人文旅游的重要动力。保定市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商品开发,能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促进保定旅游经济发展,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本文以保定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商品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及乡村旅游的兴起,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成为地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关注点。在阐述广西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并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介绍广西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现状,进而探讨广西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对策,以期为地方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雷蓉  胡北明 《商业研究》2012,(7):210-21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问题是当前我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热点。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内涵、承载形式的不同其旅游开发模式也有较大差异。本文针对不同类型的非物遗产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旅游开发模式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周俊满 《商场现代化》2006,(21):152-153
民族旅游是以少数民族独特的自然生态和奇异的民族文化为吸引物的观光旅游,在现代旅游活动中,民族旅游越来越成为一种具有特别价值的项目和形式。区域民族旅游开发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民族价值认同,保护民族特质文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广西富川县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和百越文化的交汇处,具有独特的民族原生文化,在县域旅游开发时,应该大力发展民族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