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振兴.6月8日,“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渐入佳境,并掀起纺织非遗传承与保护的一轮热潮.当日下午,“振兴传统工艺”学术论坛暨传统纺、织、印、染、绣技艺传承与发展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恭王府如约而至. 来自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文化部非遗司等单位的嘉宾,以及企业界、设计界、学术界、地方政府的嘉宾和代表聚集一堂,深入探讨了传统服装服饰的技艺元素如何融入现代生活、融入现代时尚,以及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中国纺织传统工艺,对于纺织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首届中国刺绣传统工艺振兴论坛暨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成立仪式致辞中,全面阐述了振兴纺织传统工艺的意义,深入剖析了在振兴纺织传统工艺时需要注重的特性,并为刚刚成立的中国刺绣艺术研究院指明了探索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中国纺织传统工艺,对于纺织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振兴传统工艺已成为我国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王真真 《玩具世界》2024,(1):154-156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立足基本国情,实施非遗主题产品的文化创意设计,能够彰显乡村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创造力,增强文化自信。文章基于优秀乡村文化的地域性和多样性,从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案例出发,提出视觉形象设计的具体方式,探索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视觉形象设计,通过对乡村非遗文化的记录、产品的开发等手段,开发出更多有特色的产品,旨在更好地保护传承非遗文化,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文化、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了云锦、宋锦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的现状,对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中遇到的保护传承的配套政策及支持力度不够、后续人才培养、保护传承的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需要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生产企业、研究院所及高校各方合作,从发展平台、人才培养及创新保护传承渠道路径几个方面提升云锦、宋锦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纺织服装周刊》2016,(41):21-21
为了加强纺织类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今年8月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批准,正式成立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该办公室的成立将从体制机制上保障纺织类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进一步在纺织行业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并使传统技艺在现代产业发展中得到传承与创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为加快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苏州丝绸历史悠久,丝绸"非遗"资源丰富,本文对苏州丝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特别是缂丝非遗传承人从技术传承与创新、传承人才培养、学术方面等角度进行分析、阐述了苏州丝绸非遗传承模式并对苏州丝绸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提出建议,认为采用现代学徒制培养非遗传承人是一种较好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非遗保护与设计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探析蜀绣引入服饰设计教学的意义,提出蜀绣引入服饰设计课程体系的初步构想,对传统技艺传承与当代设计教学的结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韩雅勤 《玩具世界》2024,(1):169-171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其在非遗文旅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泉州具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于泉州非遗文旅的保护、传承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重点探讨数字化技术在泉州非遗文旅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近来,“纺织非遗”热度不断蹿升,大事频繁发生.7月10日,纺织非遗又在广东潮州以三件大事掀起新一轮热潮. 7月10日,第一个由行业性组织负责建立的传统工艺工作站“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驻广东潮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成立仪式在广东潮州隆重举行,同期还举行了首期潮州钉金刺绣研习班开班典礼,以及服装品牌与潮州传统工艺对接交流会.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陈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办公室主任段红,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陈杭,潮州市委书记刘小涛、市长殷昭举,文化部非遗司副处长张晓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李当岐,故宫博物院宫廷部主任苑洪琪,广东名瑞集团董事长蔡民强,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中纺联品牌办副主任屈飞,中纺联非遗办公室主任张家洲、主任助理陆茵,来自艺之卉、例外、酷特智能、聚丰泉定制、中山装文化馆等企业及机构的代表,以及潮州市非遗代表陛传承人共同出席了潮州工作站成立仪式及相关活动.  相似文献   

11.
“我一直想的就是用公益的心、商业的手法,把非遗传承做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说这番话时,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正在展示一张依文手工坊在12年探索中形成的运作模式图. 在6月8日“振兴传统工艺”学术论坛暨传统纺、织、印、染、绣技艺传承与发展创新学术研讨会的“依文集团手工坊数字化研究成果发布”环节中,夏华分享了近年来挖掘、研究、保护民间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技术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瑰丽的宝藏,而生产性保护是纺织类非遗活化传承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何合理地做好这项事业,平衡好手工技艺与工业生产的关系,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创新纺织类非遗,这不仅是每个非遗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更是纺织业界、文化业界的聚焦要点。  相似文献   

13.
首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是一次纺织服装行业万众瞩目的盛会,一次纺织非遗精彩纷呈的全面展示,更是一个纺织行业与社会各界通力协作传承创新纺织非遗的新起点. 11月28~30日,首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在杭州千岛湖文渊狮城隆重召开.水韵古城与传承数千年的纺织非遗璀璨文化和技艺相映成辉、相得益彰.这是我国纺织行业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肩负新时代弘扬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使命的一次盛会.来自国家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及社会各界的领导,研究与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及非遗保护机构代表,企业家、设计师、新闻出版及媒体界人士数百人欢聚一堂,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极大的热情,共谋新时代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4.
谢书培 《玩具世界》2023,(3):102-104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愈发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工艺、表演艺术和民俗习惯等,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麦草画作为我国的传统工艺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研究对象之一。文章以汝南麦草画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策略,以期促进麦草画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中国凉茶领导品牌王老吉对正宗独家秘方启动了秘方封存,将传承186年的正宗独家凉茶秘方存入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这是继获得"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凉茶品牌"吉尼斯世界纪录和"凉茶品牌始祖"认证之后,对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王老吉凉茶的传承与保护。国家非遗传承人郑荣波将王老吉秘方封存,并交至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王志恒。王老吉封存正宗独家凉茶秘方11月26日,王老吉正宗凉茶秘方存入中国银行。据介绍,清道光年间,瘟疫四起,广东鹤山青年王老吉寻得秘方,煎煮药茶拯救百姓。1828年,王老吉在广州十三行设立第  相似文献   

16.
基于目前信息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字化保护、传播、管理与传承上面临的挑战,文章以杭嘉湖桑蚕丝织传统技艺为研究主体,通过对杭嘉湖桑蚕丝织传统技艺的田野调研,获取桑蚕丝织织造"形、艺、技"的相关资料,然后从数字化传统技艺、实景活态展示、数字水印技术三方面探索数字化保护与应用方案,最后,从蚕乡遗风、制丝技艺、丝织奇葩和保护传承四个部分探索杭嘉湖桑蚕丝织织造技艺数字化资源管理平台,探索非遗项目桑蚕丝织传统技艺数字保护、管理与传承的可行性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一句话新闻     
武汉纺织大学完成刺绣非遗报告近日,武汉纺织大学历时三年最终形成调研报告《中国刺绣"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基于湖北省武汉、荆沙、洪湖地区汉绣流派的调查研究》,并荣获湖北省第八届"挑战杯"学术科技竞赛特等奖。  相似文献   

18.
李晓晓 《玩具世界》2024,(2):229-231
文章以如皋板鹞风筝为具体案例,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设计在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教学中的融入与实践。通过对如皋板鹞风筝传统工艺的深入挖掘,结合现代文创设计理念,尝试将非遗元素与现代艺术表现形式有机结合,为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提供新的教学范例。  相似文献   

19.
春寒料峭,2月6日,波司登集团开工第一天,2017年度员工股东大会的会场内却暖意融融,波司登集团董事长高德康的新年动员令慷慨激昂、掷地有声,激发了股东们担当重任、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列为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四大重点工作之一,并用质量、创新、品牌和"工匠精神"明确了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攻方向,给出了实体经济振兴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生产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种方式,通过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商品,产生自我造血功能,适用于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性保护方式有利于丝绸类传统技艺项目的扩大发展、技艺传承和文化弘扬。苏州宋锦作为丝绸中的精品,适用于利用生产性保护方式,进行丝绸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目前,从宋锦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现状来看,苏州宋锦非遗项目已经采用了生产性保护发展模式,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