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手术。对照组30例采用人工晶体植入加白内障囊外摘除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手术。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行平均10个月的随访,视力恢复及眼压控制情况两组均优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角膜散光较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并探讨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于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共收治的20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分别由10例白内障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运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的患者则运用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在患者进行治疗之后,对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的10例白内障患者中,显效7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100%,对比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方式来对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安全、可靠,且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现代的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的注意事项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近年共收治82例白内障患者,对其进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随访,记录统计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82例患者术后随访4~6个月,治疗效果明显,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3例(3.7%)患者<0.1,12例(14.6%)患者0.1~0.3,41例(50.0%)患者0.3~0.6,26例(31.7%)患者>0.6。术后并发症情况:虹膜损伤18例,后囊膜破裂19例,角膜内皮水肿15例,一过性眼压升高13例,术后炎性反应17例,出现并发症经过相应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显著改善白内障患者视力,治疗成功关键在于规范操作,术后应警惕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并及时给予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心有效的护理对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成功的影响。方法对白内障术后的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精心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患者视力提高,"飞蚊"症消失,平均住院4~5 d。随访1~3个月,患者视物清楚,裂隙灯检查及裂隙灯眼底检查,未见晶状体混浊。结论精心有效的护理是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与小切口乳化治疗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切口乳化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裸眼视力(0.80±0.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散光度、术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散光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出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远期效果均较好,并发症少,但超声乳化吸出术近期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6.
目前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为0.057%,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常见,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杆菌,在少数病例中,也查到真菌感染。本文对1例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患者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1典型病例患者,女,76岁,岳阳人。因右眼白内障术后4天,进行性视力下降2天入院,患者于2013-5-18在外院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第2天突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对83例高龄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护理,重点进行术前健康宣教、术前血糖值、术中监护、术后眼部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 90例(眼)自身配对四格表的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的期望值达7分以上者为59眼(65.6%),手术舒适度达7分以上者为68眼(75.5%)。结论为保证高龄糖尿病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前积极控制血糖,做好健康教育,术中加强巡视,术后强调复查和合理用药,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并探讨利用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表现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46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病情均有所好转,其中有28眼视力恢复至0.4~0.6,占60.9%,视力恢复至0.3~0.4者有10眼,占21.7%,0.1以下的患者有8眼。结论联合手术能够有效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为患者减轻手术痛苦,缓解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讨论对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的意义。方法对102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优质的护理干预,现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后随访半年,未发现有出现并发症的问题,视力恢复效果佳。结论对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给与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遵医性,增强患者健康意识,提升手术效果,避免并发症发生,帮助患者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阳江光明眼科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28例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排序,观察组14例患者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对照组14例患者接受单纯眼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基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视力矫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视力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健康宣教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6月,接诊的60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术前进行健康宣教,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的宣教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情况及各项指标。结果在对疾病认知度、配合手术等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患者在术前进行健康宣教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就20例先天性耳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所收治的20例先天性耳聋患儿,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结果所有病例均1次植入成功,电极全部插入,未发现切口感染、面瘫、脑膜炎、脑脊液耳漏、植入体故障等手术并发症。术中有1例患儿出现面神经垂直段暴露,术后立即给予地塞米松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恢复良好未出现面瘫并发症。术后无1例患儿出现眩晕现象。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效果的最重要因素是听觉通路的完整性及听觉中枢感知的可塑性,人工耳蜗是目前国内外唯一一种对于治疗重度聋患者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可较好地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言语说、听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42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72例患者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70例患者采用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后对患者随访6~12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复发情况。结果 B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切除手术治疗方法,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剖腹产患者的手术护理措施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5月收治的剖腹产患者126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手术室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12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少,且未出现术后并发症,同时患者对护理工作均有较高的满意度。结论剖腹产手术中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手术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手术顺利完成,并且术后并发症也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管理在白内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84例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7.62%,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0.9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管理的实施有利于控制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杂性白内障手术中前房内注射曲安奈德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38例(138眼)复杂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患者术中前房内注入曲安奈德0.4~0.8 mg;对照组99例患者术中球旁注射地塞米松针2.5 mg。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2周、1个月的视力矫正≥0.3者,记录术后第1、3、7天及2周出现渗出情况,并观察患者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视力矫正≥0.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第1、3、7天及2周出现渗出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杂性白内障术中前房注射曲安奈德,可减轻早期术后炎性反应,促进视功能早期恢复,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及效果,且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分析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行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治疗患者75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22例患者手术成功,术后1例出现感染,1例出血,2例胆瘘,并发症发生率16%,2例复发;观察组49例患者手术成功,术后1例出现感染,1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4%,无患者复发。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患者行舒适护理干预可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甲状腺超声异常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都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经过检查发现,40例患者甲状腺超声异常,并对其进行甲状腺超声结构特点分析,取所有患者的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检查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常规生化法检测血生化指标,还需采用高压液相法检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最后和甲状腺超声异常者做对比。结果超声异常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与正常组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异常患者多表现出亚临床甲亢、亚临床甲减以及甲亢;而且甲状腺超声异常组患者出现腺瘤的几率明显大于其他超声异常患者。结论 2型糖尿病伴甲状腺超声异常,出现腺瘤的几率较大,超声异常者易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进行胃切除手术时,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出指导。方法本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胃切除患者,共计60人。总结上述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分别从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营养支持等几个方面,分别对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共有10名患者发生了并发症,占整个手术人群的16.7%。并发症患者经过术后的治疗及护理痊愈。全部手术患者愈后出院。无患者死亡。结论准确的手术治疗,精心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胃切除患者的治疗康复有着明显的影响。临床上需加强两者的协同,加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精心护理。最终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血糖达标及有效率、依从性等差异。结果本组2型糖尿病患者在护理后,FBG及2 hPG水平、血糖达标及有效率、依从性均较护理前出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以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来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胰岛素治疗护理、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护理、不良反应护理、运动疗法等措施,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