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经济犯罪在我国大多配置有死刑这一刑种,这种适用方式并不符合世界经济犯罪立法的趋势.总体而言.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不具备伦理否定的基础,同时废止死刑这一刑种在我国具有现实性和急迫性,所以,废止经济犯罪的死刑适用必须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2.
杨洁  杨静 《魅力中国》2010,(29):158-158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今年的8月23日审议了《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草案取消了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我国是世界上保留在经济犯罪中适用死刑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在提倡废除死刑,实施人道主义的今天,显得格格不入,是否到了废除经济犯罪死刑的时刻了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应废除死刑在经济犯罪中适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判处死刑没有吓住腐败分子,面对贪官不断攀升的涉案金额,司法实践中的死刑标准在节节后退。废除死刑是否应该先从经济犯罪开始?如果废止了经济犯罪死刑,是不是等于纵容了腐败分子?“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与经济犯罪死刑的保留难道成了一个难以解开的“死结”?  相似文献   

4.
李进平 《特区经济》2010,(3):242-243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的经济犯罪中有相当一部分罪名配置了死刑。死刑在经济犯罪中的泛用导致了诸多弊端:①违背了刑法的谦抑精神;②违背了刑罚的公正性;③不符合刑罚的目的;④与刑罚的人道主义相抵触。为了顺应废除死刑的国际刑事司法潮流,我国可以从废除经济犯罪死刑着手,逐步减少死刑的适用,直至最后全面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5.
贪污贿赂犯罪中适用死刑,在一定历史时期有其特殊意义.但当前贪污贿赂犯罪中死刑的废止问题已经不可回避.本文从中外关于贪污贿赂死刑适用的比较分析入手,论证了废止死刑的必要性,同时指出废止死刑后,贪污贿赂犯罪的刑事立法应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6.
颜丽娜 《魅力中国》2010,(35):168-169
死刑作为刑罚当中最严厉的执行方式,自近代以来,一直颇受争议,由此引来了多年不休的死刑存废之争。英美刑法、大陆刑法学者对此都概莫能外。英国死刑的存废经历了由大量适用死刑到限制死刑到暂停执行死刑并最终完全废除死刑这一漫长的过程,而受英国普通法影响重大的美国和印度等国,却依然保留有死刑。死刑的存废之争,依然是刑罚理论研究的重点。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国际法的影响也逐步在各国法律中开始显现,从而使死刑的废止成为一个发展趋势。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并相应借鉴英美刑法中对死刑的相关制度设计,从而严格限制并最终废除死刑,以规范我国的刑罚制度,是文章的初衰和目的。  相似文献   

7.
经济犯罪作为一种新兴犯罪,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目前国内学者还没有对其概念达成共识。建立在对经济犯罪作广泛理解的前提下并作为对经济犯罪的处罚手段之一的死刑在刑法规定中占了很大比例,在全部60多个死刑罪名中,经济犯罪涉及死刑的罪名多达20多个,而从哲理、伦理、法理三个层面来论述这些罪名的设置是不合理的,在经济犯罪中废除死刑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8.
陈袆 《魅力中国》2010,(8):105-106
死刑.是现代刑罚体系中最古老的刑罚方法,是几千年人类刑罚史上领衔的主刑,可以说与刑法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本文论述了死刑废止论者与死刑存置论者理论依据,并对死刑的价值进行分析,由此得出死刑在当代中国有保留的必要但会最终废止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信息》2003,(14):44-44
日前,<法制日报>辟专版探讨"非暴力犯罪逐步废止死刑".该报认为,在尚不具备完全废止死刑条件的今天,探讨并促进对非暴力犯罪死刑的逐步减少与及时废止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济犯罪随着经济发展而表现愈演愈烈的趋势,从而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权利意识的提高,对自身权利的保障要求也进一步提高,现代文明倡导人道主义精神,世界各国都加强了打击力度,针对经济犯罪的自身特点加以严厉打击,却很少在经济犯罪中规定死刑。  相似文献   

11.
微博热词     
《中国经济快讯》2010,(35):78-79
有人大法律委委员提议,经济犯罪死刑应逐步取消。有人质疑这成了"贪官免死牌"。  相似文献   

12.
微博热词     
《中国经济周刊》2010,(35):78-79
有人大法律委委员提议,经济犯罪死刑应逐步取消。有人质疑这成了"贪官免死牌"。  相似文献   

13.
何屏秋 《魅力中国》2011,(15):228-228
死刑作为一种最重的刑罚,历来受到刑法学界的关注。对于死刑制度改革的争论,自贝卡里亚提出废除死刑的观点后已达二百多年。我国刑法学界在死刑问题上面临的是死刑的限制适用与扩张之争。从当前国情看,谈论废除为时过早而且不其有可行性。本文正是通过对死刑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死刑改革的方向提出对改革的一些思考——即如何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4.
刘日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153-156
随着国际人权运动的发展和人权价值观念的普及,立法方面关于保障人权的呼声日益强烈。围绕保障人权这一核心,减少死刑的罪名,严格适用、限制死刑直至废除死刑已成为国际社会不可逆转的潮流。我国作为法制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世界大国,其死刑大量适用的现状与国际潮流极不协调。基于保障人权的理念和与国际立法接轨的需要,有必要对我国刑法总则和分则相关理论进行完善,尤其是对死刑制度重新审视和尽快修改。  相似文献   

15.
一周要闻榜     
《中国经济周刊》2010,(34):26-26
死刑罪名 盗窃罪等13个拟取消 8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刑法修正案草案拟取消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如走私文物罪,盗窃罪,盗窃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等,相当于取消了我国现行刑法死刑罪名的近五分之一,同时延长严重犯罪的实际服刑期。这将是1979年新中国刑法颁布以来第一次削减死刑罪名。此次修改刑法是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犯罪产生的原因入手,阐述犯罪实为疾病,应废止死刑,并指出以死刑来遏制犯罪或严重犯罪对犯罪人不公,而且死刑并不能遏制犯罪或严重犯罪,以杀禁不了杀,只会导致更多的杀戮,死刑的存在,只会伤害更多的生命。建议废止死刑,以此来指导中国立法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一周要闻榜     
《中国经济快讯》2010,(34):26-26
死刑罪名 盗窃罪等13个拟取消 8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刑法修正案草案拟取消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如走私文物罪,盗窃罪,盗窃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等,相当于取消了我国现行刑法死刑罪名的近五分之一,同时延长严重犯罪的实际服刑期。这将是1979年新中国刑法颁布以来第一次削减死刑罪名。此次修改刑法是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刑法》当中,关于如何区别适用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执行的规定却相当模糊。在实际适用中无形地将犯罪人的生命权交到了法官手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被很大程度的扩大。同时,相关规定也十分简单而且缺乏可操作性。这势必会给死刑立即执行和"死缓"的认定带来困难。笔者认为,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当中,已经对这一难题做出了解答,本文将以认识论角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刘婧 《魅力中国》2011,(21):164-164
在经济犯罪这一领域,对其刑罚的设置和适用存在诸多缺陷,出现了很多不再适应于现时社会需求的问甄。本文旨从经济犯罪的轻刑化出发,探讨在刑法中设置经济犯罪资格刑的必要性以及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阐述死刑的概念和国外死刑制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死刑的存废问题。认为我国应逐步减少死刑的适用,坚持少杀、反对错杀,但不能完全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