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8月27日,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的消息称,央行对部分分支行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200亿元,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支农再贷款管理,促进降低“三农”融资成本.按照要求,支农再贷款执行优惠利率,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再贷款利率还可在优惠利率基础上再降1个百分点,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借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涉农贷款利率应低于该金融机构其他同期限同档次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相似文献   

2.
正8月27日,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的消息称,央行对部分分支行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200亿元,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支农再贷款管理,促进降低"三农"融资成本。按照要求,支农再贷款执行优惠利率,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再贷款利率还可在优惠利率基础上再降1个百分点,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借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涉农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宁夏辖区支农再贷款的持续运用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引导信贷和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宁夏辖区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发放和管理着手,对支农再贷款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进行重点关注,以分析和评估支农再贷款在引导"三农"信贷投放和促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方面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人民银行灵活运用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农村信用社资金不足的问题.2003年,全国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控制支农再贷款增量,防止挤占挪用支农再贷款,化解金融风险,成为信贷工作的主旋律.对此,地方政府和农村信用社不太理解,并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正确认识支农再贷款的性质,合规有效使用支农再贷款,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是做好农村金融工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对支农再贷款风险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银行自1999年向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支农再贷款的风险问题仍然存在,产生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如何降低贷款风险问题,对做好农村金融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刍议我国当前的支农再贷款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腾 《特区经济》2009,(9):176-177
我国支农再贷款政策的目的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但是其目前的制度设计缺陷制约了实施效果的实现。基于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特性,在长期内,应逐步取消支农再贷款政策;短期内,应有针对性地完善该政策。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情省力》2008,(6):43-44
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也叫再贷款利率或再贴现利率。 基准利率是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核心作用并能制约其他利率的基本利率。  相似文献   

8.
支农再贷款覆盖面低下。要求县级人民银行必须加强支农再贷款的监管。有效合理的使用好支农再贷款,从而有效支持农民生产与经营,繁荣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9.
顾振武  杨恒凡 《发展》2004,(7):56-57
近年来,人民银行大力增加对农村信用社再贷款投放力度,再贷款余额逐年上升,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使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保持了农村金融和经济社会的稳定。但是,也应看到再贷款投入量过大带来的负面效应,这就要求我们基层人民银行监管部门和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居安思危,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性质作用及效益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是国家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村信用社临时性资金不足而投放的贷款。要正确认识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性质;科学看待支农再贷款的积极作用;全面分析支农再贷款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支农再贷款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在农村信用社处于特定阶段出台,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支农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必须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2.
孙勇 《黑河学刊》2003,(1):63-64
对北安市支农再贷款的发放与管理情况进行调研中 ,发现了当前支农再贷款使用中存在的农信社信贷人员力量薄弱 ,直接影响贷款下摆进度、信用村 (镇 )的建立还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农信社在贷款管理上不够规范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民银行总行在多家金融机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支持“三农”(农村、农业、农民)这块阵地指定给农村信用社,作为支持与自身发展的重点。那么,究竟怎样做好支持“三农”工作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充分利用好支农再贷款支农再贷款,顾名思义就是人民银行利用国家给信用社用于支持“三农”的信贷资金。这种贷款的利率与支持“三农”贷款的利差一般在月息4厘多,这就意味着国家已让利于农村信用社,如果按100万元进行计算,年收入近5万元。这样的再贷款如果能多争取一些的话,对信用社的经营与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对拆借资金…  相似文献   

14.
《现代乡镇》2012,(12):42-50
支农再贷款助农扶农 支农再贷款作为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对于有效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该项业务自1999年始。原先,支农再贷款使用主体仅限于农村信用社,2009年人总行再次出台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扩大“三农”信贷投放,并明确提出将支农再贷款的...  相似文献   

15.
自1999年支农再贷款发放以来,支农再贷款的政策导向作用强劲,取得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提升社会效益和经营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通过对某地级市(以下简称某市)农村信用社五年间(1999-2003年)使用支农再贷款效益、问题进行个案分析,揭示支农再贷款与农村经济发展、信用社经营状况的关联度和互动关系,研究实现三共赢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6.
安毅 《发展》2007,(1):122-123
央行支农再贷款政策实施以来,极大地缓解了农村资金供求矛盾,有效解决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资金需求,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提高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三农"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取得了信用社、农民、地方政府"三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点在甘肃永靖县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近四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初期农业信贷投入减少的实际情况,对农村信用社实施了支农再贷款的信贷政策,这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运用,不仅扭转了农业投入减少的趋势,同时对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农村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推进……  相似文献   

18.
张红江 《发展》2005,(10):87-87
支农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为支持“三农”而出台的一项金融政策,是货币信贷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配套度较高的特种贷款。近几年来支农再贷款的合规使用对支持甘肃武威市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自2002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武威市中心支行累计投放支农再贷款12亿元,其中用于种植业56400万元,养殖业42000万元,农副产品加工运输销售21600万元,分别占支农再贷款累计发放额的47%、35%和18%,促进了以荣华公司30万吨玉米淀粉加工为龙头的玉米产业链和以黄羊面粉集团120万吨优质小麦加工为龙头的面粉产业链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下调了存贷款利率,并相应调低了准备金存款利率、再贷款利率、再贴现等利率水平,这是央行近年来连续第七次降息,其调整频率之快、范围之广、力度之大,为改革开放以来所仅有。 一、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是降息的根本原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名义利率自1996年5月1日以来连续7次降息,已处于历史低位.以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为例,目前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水平为2.25%,扣除利息税,实际上年利息率仅为1.8%.可以说,名义利率进入了改革开放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人民币的实际利率虽然因为最近几年通货紧缩、物价水平下降,具有了上升倾向,但又因为连续降息使实际利率水平大体保持稳定.现在物价水平已止跌回升,实际利率水平趋于下降.从国际看,人民币利率水平与外币利率水平存在较大的落差.与世界各国相比,除日本外,其他国家的利率水平均比我国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