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全问题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前提,"安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物质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安全是城市安全规划的重要内容,而物质空间环境是城市设计研究的重要对象,因此将"安全"引入城市设计尤为重要,进而形成"安全城市设计"的理念,对"安全城市设计"的概念进行了解析。灾害和犯罪是影响城市安全的两个重要因素,首先从土地利用、公共服务设施、交通网络、公共空间四个角度综述了城市设计与防灾减灾规划的结合,然后从犯罪空间分布、犯罪空间分布与空间环境结合、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三个角度综述了城市设计与犯罪预防的结合。同时从心理安全的角度对城市设计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安全城市设计研究的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8,(1):231-233
日本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站城一体开发是日本引导紧凑高效的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梳理了日本轨道交通枢纽站的"站城一体开发模式"从单一"站舍建筑"到复合的"站城一体开发"的变迁过程,并剖析了其如何在空间、功能两个维度上协调并进,实现站城一体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城市建筑所构成的建成环境是人们进行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空间场所,城市建筑的空间形态关系着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和社交行为的便利性,对城市建筑的合理规划及建成区的城市更新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定量分析了陕西省23个区域城市建筑的空间形态,以及城市建筑空间形态的空间分布格局,得出不同地区城市建筑空间形态的特点,以期为陕西省各地区城市建筑规划及建成区城市更新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对塑造都市圈空间形态、优化产业和人口格局、打造宜居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十四五"时期,应立足都市圈自身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同运输方式的适应性,聚焦都市圈差异化发展,加快相关规划编制、有序发展轨道交通、强化公路基础作用、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质量与标准化》2020,(1):41-41
近日,长三角轨道交通标准化论坛暨长三角轨道交通标准一体化发展倡议活动在上海申通地铁集团顺利举办。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朱明出席会议。朱明指出,此次活动是申通集团和长三角兄弟城市地铁建设运营单位在"标准化+长三角一体化"大背景下,立足自身、放眼全局,切实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6,(23):104-106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缓解土地资源的必要措施。2006年,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获批,要更好的开发利用西安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需要从完善规划管理体系、加快专业人才培养、保护与开发并重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7,(29):84-86
从新一轮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提出构建"1255"现代化滨江大城市空间格局的角度出发,借鉴国内外成熟地区的经验,提出与组团式、网络化、田园城市风格相适应的轨道交通体系构成,并以此指导全市域的轨道交通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8.
当前城市正经历从增量规划到存量规划的重大转型,对高品质多类型公共空间的需求逐步提升.建筑学界对"精度"(细节)与"温度"(人性场所)的深层次思考以及微型化趋势使小尺度公共空间讨论重回历史舞台.城市小微公共空间对当前微更新建设以及修补城市断裂肌理,重塑人与城市密切关联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新时代背景下小微公共空间具有时代赋予的特殊性以及原属性的新解析价值,回归到尺度、网络体系、设计操作及社会哲学等基本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拓展小微公共空间情感化设计要义,并建立小微公共空间内涵特质同情感化设计三个递进层级的逻辑映射,唤醒小微公共空间的情感内核和本源属性.  相似文献   

9.
邓艳  吴克捷  孟令君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6):中插8-中插12
减量提质发展阶段,城市更新成为适应首都发展新形势,优化首都功能结构,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轨道交通作为解决超大城市通勤的主要公共交通,始终是政府重点投资的基础性设施.城市更新工作中要抓住轨道建设机遇,贯彻"一体化"统筹思路,加强轨道交通与周边用地的协同建设,带动区域功能提升,改善民生环境,提高城市空间品质.结合近年开展的系列轨道车站一体化项目,总结经验、梳理问题,从顶层设计、规划审批标准、协作机制、制度保障四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为轨道建设带动城市更新的实施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规划城市公共空间,运用系统的方法,对公共空间的特性和核心价值进行了全面分析,对公共空间系统的内在构成逻辑进行了研究,对公共空间系统的规划组织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