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龙  王模弼  张亚峰 《价值工程》2019,38(17):198-200
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和膨胀剂,其复合效应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抗冻等耐久性能,论文开展了钢纤维掺量分别为0、30kg、60kg、90kg、120kg时对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及耐久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工作性逐渐降低,抗压强度逐渐增高,而混凝土的抗开裂和抗冻能力则呈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当钢纤维掺量为60kg时,混凝土的综合性能最优,其坍落度为200mm,28d抗压强度为62.6MPa,抗裂等级达到Ⅴ级,抗冻等级为F600。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加气混凝土各方面性能的测定实验数据,分析了加气混凝土气泡含气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及气泡间距系数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泡间距系数对混凝土抗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王璟 《价值工程》2015,(12):192-196
本文确定了C80F350人工砂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参数,测试了其和易性、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并进行了人工砂混凝土管桩试生产,对桩体进行了抗弯试验,对桩体切块进行了抗压及抗冻试验。结果表明:(1)采用现有机制砂与天然细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砂可以配制出与天然砂混凝土性能同样优异的C80F350人工砂混凝土;(2)C80F350人工砂混凝土与天然砂混凝土相比具有抗压及劈裂抗拉强度高、抗冻及抗渗性好、氯离子渗透系数低、弹模大等特点;(3)C80F350人工砂混凝土与现有管桩生产工艺相适应,管桩桩体抗弯性能、切块抗压强度及耐久性能均能满足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4.
靖喜波 《民营科技》2014,(10):184-184
影响混凝土抗渗性和抗冻性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混凝土孔结构。而混凝土孔结构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水灰比、有无外加剂、掺合料和养护方法等,此外集料的质量、集料最大粒径、水泥品种、含气量、水饱和程度、受冻龄期等因素对抗渗性和抗冻性也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分析超贫钒钛磁铁矿、片麻岩、矽卡岩的尾矿砂成分,研究分析不同岩性尾矿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性能、抗冻性能、碳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岩性尾矿石粉在体系中可能充当胶结的作用,可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对比了抗氯离子试验,得出超贫钒钛磁铁矿砂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最优;C30强度等级的各组混凝土可满足F150抗冻等级...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9,(24):183-184
针对高性能混凝土在火电建设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设计配制出C30~C60高性能混凝土,对混凝土力学性能、抗渗性能、抗冻性能、抗碳化性能、抗氯离子渗透等性能指标进行试验测试,优化的施工配合比同时满足了混凝土强度、工作性和耐久性各项技术指标要求,经过与普通混凝土的经济对比,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降低了工程造价,课题成果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20,(4):175-177
针对普通蒸养混凝土存在初始工作性能和保塑性能差、后期强度发展慢和抗氯离子渗性能不足等技术通病,从混凝土胶凝材料组成出发,研究矿粉掺量对C65高强蒸养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矿粉掺量增加,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均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其中当矿粉掺量为20%时,两者均达到最优;混凝土56d氯离子电通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均随矿粉掺量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8.
陈锡琪 《科技与企业》2014,(11):185-185,187
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发电厂房位于西藏高海拔、高寒地区,对混凝土冬季施工的要求严格,且施工工艺也较复杂。文章从厂房混凝土的生产、运输、浇筑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通过施工工艺的合理应用,保证了厂房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9.
姜磊 《价值工程》2021,40(11):146-148
针对高温河谷地区C50预应力T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易产生温度裂缝等问题,通过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采用矿物掺合料复掺技术,探究矿渣粉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温度监测仪对T梁芯部及表面温度实行全天候监控,确保C50预应力T梁混凝土施工浇筑过程顺利进行及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0.
姜磊 《价值工程》2021,40(11):146-148
针对高温河谷地区C50预应力T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易产生温度裂缝等问题,通过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采用矿物掺合料复掺技术,探究矿渣粉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温度监测仪对T梁芯部及表面温度实行全天候监控,确保C50预应力T梁混凝土施工浇筑过程顺利进行及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