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质量跟踪》2002,13(4):14-15
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2001年12月3日发布2001年第33号公告,发布<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目录共有19类132种产品.对列入目录内的商品,从2002年5月1日起受理申请,自2003年5月1日起,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未加贴中国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不得出厂、进口、销售.  相似文献   

2.
5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今年6月1日起,凡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玩具产品,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未加施中国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相似文献   

3.
质监资讯     
六类玩具强制认证,“六一”开始执法检查5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今年6月1日起,凡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玩具产品,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未加施中国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相似文献   

4.
国家认监委成立以后,推出了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对涉及人类健康和安全、卫生、动植物生命和健康、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的有关产品及其生产企业的管理体系实行强制性认证。根据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规定,凡列入《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内的企业产品,必须申办3C认证;原来已获CCIB和长城证书的企业,也必须更换3C证书。只有获得了3C证书,有3C标志,才能出厂、进口和在市场上销售。而以前的CCIB证书、长城证书及其标志将同时作废,取而代之为3C证书及3C标志。为推动3C认证制度的顺利实施,国家认监委指定了中…  相似文献   

5.
5月21日,国家认监委对无需办理或可申请免于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范围进行了规定。 根据国家认监委出台的《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准管理办法》、《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自2003年5月1日起,列入目录内的产品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未加施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不得出厂销售、进口和在经营性活动中使用。为保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顺利实施,针  相似文献   

6.
根据《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5号)、《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1年第1号)、《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1年33号),自2003年5月1日起,列入目录内的产品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未加施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不得出厂销售、进口和在经营性活动中使用。为保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顺利实施,针对生产、进口和经营性活动中的特殊情况,中国国家…  相似文献   

7.
从今年5月1日起,我国对涉及人类健康安全、动植物生命安全和健康,以及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的产品实行统一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即“CCC”认证),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未加施中国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不得出厂、进口和销售。  相似文献   

8.
给儿童和家庭带来阴影的劣质玩具将被逐出市场,规范安全的玩具产品将还孩烈门一片明朗纯净的天空。从今年6月1日起,童车、电玩具、弹射玩具、娃娃玩具、塑胶玩具、金属玩具等6类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玩具产品,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未加施中国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与此同时,全国质检机构从这天开始,  相似文献   

9.
<正>从今年9月1日起,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未标注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机动车儿童安全座椅,将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强制性产品认证,又称CCC认证,是我国政府为保护广大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安全,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评价制度,它要求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后方可生产、进口或销售。  相似文献   

10.
(接总第24期)11、2002年5月1日至2003年4月30日之间申请3C认证所适用的认证实施规则是什么?答:A、2002年5月1日起,指定认证机构一律不得颁发老证书;B、《第一批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内的原须获得CCIB和CCEE认证证书的产品(以下称“老产品”),可以按照原适用认证规则中的技术要求获得3C认证证书。该认证证书有效期至2003年4月30日。2003年5月1日起,相关产品必须符合新规则的技术要求,方可继续保持认证资格,使用3C标志;C、获得CCIB、CCEE认证证书的老产品,在此期间申请…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从2003年8月1日起,中国公布的首批须通过强制认证的19大类132种产品,将逐步在商业领域严格市场准入。国家认监委、商务部日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商业领域深入开展强制性认证产品市场准入工作。 《通知》称,未获得指定机构的认证证书、未按规定加施认证标志上述产品,不得出厂销售、进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提高玩具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根据福建省质监局的部署安排,即日起至3月底前,将在全省范围开展一次玩具产品大整治,整治的主要对象是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玩具产品。各级质监部门将对辖区内玩具企业及流通领域销售的玩具进行全面检查,凡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的玩具产品,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或未标注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不得继续销售。在本次专项整治中,有两项政策性的规定,需要引起相关企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自今年8月1日起,溶剂型木器涂料、瓷质砖、混凝土防冻剂三种装饰装修产品,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未加施中国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国家认监委就此提醒消费者,今后购买这三类装饰装修产品,要对其是否加施CCC认证标志进行检查,以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4.
自今年8月1日起,溶剂型木器涂料、瓷质砖、混凝土防冻剂三种装饰装修产品,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未加施中国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国家认监委就此提醒消费者,今后购买这三类装饰装修产品,要对其是否加施CCC认证标志进行检查,以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5.
2003年8月1日,"3C"认证制度强制实施工作正式启动,凡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产品,必须经国家指定的认证机构认证合格,取得相关证书并加施认证标志后,方能出厂、进口、销售和在经营服务场所使用.两年来,"3C"认证在认证目录内容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受到了社会和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继2001年12月3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发布包括电线电缆、电动工具等19类132种产品的<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后,无线局域网产品、装饰装修产品和安全技术防范产品也陆续被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产品目录当中.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玩具产品的质量将进一步得到保证。出口玩具被召回的可能性也将降低。从今年3月1日起,我国将对童车、电玩具、弹射玩具、金属玩具、娃娃玩具、塑胶玩具等6大类玩具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3C认证)。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于2005年12月30日发出的公告中指出,从2007年6月1日起,凡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玩具产品,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未加施中国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从今年3月1日起,委托人可以向指定认证机构提出认证产品的认证委托。目前,国家认监委已对申请承担玩具产品指定认证机构和指定检测实验室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  相似文献   

17.
开场白:今年1月1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2004年第6号公告规定:“现决定对装饰装修产品(被列入目录的有溶剂型木器涂料、瓷质砖、混凝土防冻剂)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自2005年8月1日起,凡列入目录内的装饰装修产品,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未加施中国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自2004年5月1日起,委托人可以向指定认证机构提出认证产品的认证委托。”本期“圆桌恳谈”,我们请来了国家认监委有关部门的领导、行业专家和企业家一起,围绕为什么要对装饰装修产品实施强制性认证,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生产企业应如何面对等展开讨论。下面就听听他们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铁道部日前向各铁路局等有关单位发出通知,对铁路客车所涉及已列入《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中的,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自2003年8月1日起,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未施加CCC标志的一律不得在铁路客车上装车使用。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1日,是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开始执行的期限。从这一天开始,凡被列入《第一批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的产品必须获得指定机构的认证证书,并按规定加施认证标志,否则,将不得出口、出厂和在经营活动中使用。  相似文献   

20.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因此,为保护14岁以下儿童在玩耍玩具时的健康安全,除毛绒玩具外,国家对塑胶玩具、金属玩具、弹射玩具、娃娃玩具、电玩具等五类产品实施3C强制认证。从2007年6月1日起,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未加施中国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该举措的推出,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经销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