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OFDM (Orthogonal Freq 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即正交频分多路复用)系统中,由于无线信道存在时变性,在传输过程中出现无线信号的频率偏移,最为明显的就是多普勒频移,或者由于发射机载波频率与接收机本地振荡器之间存在频率偏差,都会使OFDM系统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子载波间信号的相互干扰(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 ICI),因而研究OFDM系统下的多普勒问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特殊的多载波传输方案,它既是一种调制技术,也是一种复用技术.OFDM技术具有许多优点,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调制和复用技术.文章介绍了OFDM的基本原理,说明采用旋转调制的OFDM技术对通信性能的改善,并与传统的调制方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在存在多径衰落和加性高斯噪声的信道中.码间干扰是影响接收性能的主要问题.CMA算法一般被用来解决正交幅度调制(QAM)信号通过具有加性高斯白噪声的多径信道后的相位偏移和码间干扰问题.文章分析了CMA算法纠正码间干扰的性能和剩余误差,并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恒模算法(MCMA).  相似文献   

4.
[摘要]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特殊的多载波传输方案,它既是一种调制技术,也是一种复用技术。OFDM技术具有许多优点,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调制和复用技术。文章介绍了OFDM的基本原理,说明采用旋转调制的OFDM技术对通信性能的改善,并与传统的调制方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摘要]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特殊的多载波传输方案,它既是一种调制技术,也是一种复用技术。OFDM技术具有许多优点,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调制和复用技术。文章介绍了OFDM的基本原理,说明采用旋转调制的OFDM技术对通信性能的改善,并与传统的调制方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在存在多径衰落和加性高斯噪声的信道中,码间干扰是影响接收性能的主要问题。CMA算法一般被用来解决正交幅度调制(QAM)信号通过具有加性高斯白噪声的多径信道后的相位偏移和码间干扰问题。文章分析了CMA算法纠正码间干扰的性能和剩余误差,并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恒模算法(MCMA)。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科技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更多地关注无线宽带数字通信系统的发展。制约这个系统的传输性能和信息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则是无线信道时延扩展引起的符号间干扰。因此,消除符号间干扰,以及由无线信道时延扩展引起的频率选择性衰减,成为无线宽带通信系统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技术显现出了其明显的优势。因此OFDM成为下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的候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黎琴  杨宇宸 《价值工程》2014,(11):220-221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数字信道化接收机,可以实现对宽带信号的中频带通采样,并利用信道化技术,实现全带宽内任意频带信号的随机检测。为中频带宽信号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在开源软件无线电(GNU Radio)平台上来搭建一种认知无线电系统及非连续正交频分复用(NC-OFDM)系统,通过对各模块的参数设置以及编写程序来完成系统信号的收发.对OFDM模块的调制方式选用QPSK和16QAM,然后对收发信号的时域和频谱进行异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NC-OFDM系统中QPSK调制方式更合适.  相似文献   

10.
为在功率、带宽、复杂度和成本受约束的前提下能提供满足吞吐量和服务质量目标的通信系统,对信道模型的仿真研究非常重要。文章对包括瑞利、莱斯、多普勒和多径在内的信道模型进行了性能分析与比较,运用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将不同信道模型分别加载于2FSK调制系统中,分别比较了在输入信噪比相同条件下不同模型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径信道对传输信号的影响最大,其它信道模型影响下的系统误比特率随着信噪比的增大而降低。该方法较好地描述了不同信道模型对移动信号性能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锁相环基本原理设计实现具有调频调相功能的频率合成器。具有FM调频功能频率合成源是通过两种路径来进行调制VCO,这主要决定于调制数率。一种是当调制信号在VCO锁相环带宽外,调制信号直接作用于VCO;一种是当调制信号在VCO锁相环带宽内,信号通过∑-△调制技术改变锁相环小数分频比,最终使锁相环输出500MHz-1GHz输出频率。并且要求在无调制工作状态下,信号相位噪声优于-105dBc/Hz@10kHz,分辨率为0.01Hz。  相似文献   

12.
黄旭 《企业导报》2015,(4):110-111
随着3G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渐4G通信技术逐渐衍生出来,并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研究。4G通信技术是在3G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强化优点,摒弃缺点,对功能的进一步突破,将3G网络技术中的无线局域网和高速传输技术进行结合,从而实现了3G网络技术不能实现的功能,如高清视频的高速下载、传输、高效的信息通讯服务等。现实生活当时各个领域对4G通信技术的渴望,基于OFDM的关键技术的4G通信技术应用而生。文章主要阐述了基于OFDM的关键技术的4G通信技术的原理、4G的技术优缺点、OFDM与CDMA技术功能的比较分析,进而指出了OFDM在今后的4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一种基于混频器和低通滤波器的调制型高速高精度ADC系统.从ADC系统的结构出发详细推导了系统的频率响应,给出了系统的失真函数和混叠函数.从完全重构条件和子带信号频谱两个方面对调制型ADC系统和混合滤波器ADC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理想情况下两种系统在功能上等价的观点.最后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调制型高速高精度ADC系统能克服系统受单片ADC芯片模拟输入带宽制约的问题,能广泛适用于高精度仪器仪表、软件无线电、宽带雷达等领域.  相似文献   

14.
龚凡  彭森第  陈龙 《企业导报》2012,(20):266-267
OFDM即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是MCM多载波调制的一种。在20世纪80年代,MCM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介绍一种新的MPSK调制方案。  相似文献   

15.
文章简述了4G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两类核心技术CDMA多址通信和OFDM多载波调制技术,并对各自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三种基于OFDM的多载波CDMA系统方案,即MC-CDMA、MC-DS-CDMA和MT-CDMA,研究三种方案的基本原理并对各自优缺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锐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6):38-38,40
文章阐述了正交多载波调制OFDM技术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的原理,系统概述,系统的载波和定时问题,,随着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OFDM技术必将得到大力的推广。并很有希望成为以支持高速的多媒体业务为基本特征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7.
《企业技术开发》2016,(18):69-70
MIMO技术在不增加系统带宽和功率的前提下,分别利用发射分集和空间复用来增强系统抗干扰能力和提高系统的信道容量,MIMO技术变成了第四代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OFDM技术使多径效应的符号之间的干扰得到消弱,但是无法提高对频谱资源的利用率。故将MIMO技术与OFDM技术相结合,发挥彼此的优点,很好地解决了无线通信中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相比于传统的移动通信方式而言,现代意义上的通信系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其中,OFDM在无线通信网络之中就具有良好的引领作用,近年来更是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OFDM技术是一种正交复用对数据进行高效传输的技术,在现代化发展的21世纪背景之下,OFDM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步拓宽,对外来数据信息的抗干扰性也较强。本文主要对OFDM移动通信技术的原理进行系统剖析,在深入了解原理的基础之上,对OFDM技术的应用做了系统的概述,以此帮助研究学者和相关工作者更好地把控OFDM底动通信技术的优势及不足,从而更好地推动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UMFSK信道编码方法.可对信道进行稳健均衡,分析表明:UMFSK可抑制码元相消干涉引起的码内干扰,其效果随码元调频带宽的增大而变好;信道标校技术可对信道进行稳健均衡,井由于结构简单,可做到实时实现.基于UMFSK的误码率为10-3(通信带宽2kHz,速率100-150bps).  相似文献   

20.
3G直放站是一种针对3G信号的中继设备,它能够延伸基站的信号覆盖,消除3G移动通信网的弱信号或覆盖盲区,从而起到扩大网络覆盖能力的作用。3G直放站主要包括:接收天线、功率放大器、转发天线、低噪放大器、变频单元、数模转换、基带处理单元等。由于3G直放站有接收天线和转发天线,在信号传递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转发天线信号泄露给接收天线的情况出现,当转发天线的信号泄露给接收天线时,就会形成反馈环路,从而引发3G系统自激现象。自适应干扰抵消技术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现代的干扰抵消方法是在3G直放站内部通过数字基带算法将射频端耦合的多径干扰抵消。利用回波抵消原理,建立3G直放站干扰抵消仿真模型。然后用自适应干扰抵消算法进行性能仿真分析。最后利用仿真结果寻找一种适合的干扰抵消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