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我们现代社会尤其是现代经济管理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现代经济管理模式和思想都是西方传入的,虽然总体来说比较先进,然而,如果不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结合,也不能够促进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主要是儒释道思想,在这三种主要思想的支配下,中国文化延绵千载而不消亡。现代经济管理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思想元素,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经济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经济管理有着巨大而重要的影响力,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使得现代经济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汉盐铁会议期间的"义利之辩"首开中国农商争论的先河,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儒家倡导"崇本抑末"论,奠定了封建帝国重农抑商思想的理论基础.法国"重农学派"是西方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对二者经济思想的比较研究,可以揭示重农思想所产生的特定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3.
杨鲁慧 《科学决策》2008,(12):12-13
一,和合意识:和谐世界理念的思想资源 思想文化从来都是与政治、经济密不可分的,与政治格局、经济格局息息相关。国家外交战略既是政治的,更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文化。和谐世界理念既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历史传承,又是当代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产物。从思想渊源上看,和谐世界理念中的“和为贵”思想,不仅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弘扬,而且是对20世纪50年代的“和平共处”、80年代的“和平发展”、90年代“新安全观”中的对话求安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重农思想根深蒂固,源远流长。清朝建立之后,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维护赖以存在的自然经济基础,沿袭了“重农抑商”思想,顺治、康熙、雍正时期,其经济政策的核心仍然体现在“重农抑商”之上。当时,政府明确提出“王政之本在于农桑”,这充分反映了浓厚的农本经济思想。在实践中,为了达到重农本的目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在立法方面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与鼓励。正因为如此,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时间里,实现了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该时期封建经济的某种繁荣。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历史上绝大多数统治者都重农抑商,但宋朝开国就对工商业经济十分重视,这也使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获得了空前繁荣。宋神宗时任用王安石变法,将商业化社会的建设推向了高峰。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历史上绝大多数统治者都重农抑商,但宋朝开国就对工商业经济十分重视,这也使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获得了空前繁荣。宋神宗时任用王安石变法,将商业化社会的建设推向了高峰。  相似文献   

7.
《乔家大院》《走西口》一部部热播的电视剧,把晋商文化呈现在人们眼前,但许多陕西人未必知道陕商才是中国最早的商帮,并且靠诚实经营,一度富可敌国,名震中国。不久前,省中小企业局举办的“弘扬秦商文化,加快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上,西北大学教授李刚通过生动诙谐的语言,激情澎湃的讲述,向数百名企业负责人全景呈现了明清时期陕西商帮的起源、发展、辉煌、逐渐衰落的500年宏伟悲壮的历史画卷。旨在弘扬秦商文化,传承陕商精神,通过对历史的借鉴,呼唤现代新陕商的崛起,再造陕西经济辉煌。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建设是近几年来人们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何谓中国企业文化,对这个问题说法不一,但就其内涵而言,它应当包括:一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二是现代文明的精华,三是现实的经济关系、经济活动与伦理关系,这三个方面构建了中国企业文化。所谓中国企业文化,即是指反映出民族性、国际性和现实性重要特征的企业组织的建设思想和建设文化。从文化传统性而言,它必然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从文化国际性而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生态思想许建军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调。在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方面,中国古代有悠久的传统和丰富的思想遗产,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上,即经济思想层次、伦理层次和世界观层次1中国古代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基本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与这...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软实力。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调,全方位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定位,它强调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关怀济世、宽容博爱,尚义崇礼、诚信待人,自强不息、刚健有为,这些传统思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政治格局多元化、文化发展多样化和高新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相似文献   

11.
民本经济发展需要从思想上改变过去的个人利益与民众利益相分离的思维模式。民本经济是对于以物质为中心的政治导向性经济的升华和超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民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民本经济的实现过程,是执政施政的科学化完善过程。本文通过讨论社会各阶层在新经济常态下的民本化发展,阐述了构建民本经济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舞台上,浙商、苏商、沪商、京商、粤商、闽商、鲁商、豫商、晋商、徽商星光熠熠。如今,又一支新的经济生力军亮丽登场,它就是2009年7月10日首次亮出商帮旗号的——渝商。  相似文献   

13.
《环球财经》2005,(3):87-87
山东商帮、苏南商帮、浙江商帮、闽南商帮、珠三角商帮,并称中国新五大商帮。新商帮的种种模式,代表了中国企业寻找本土生存通道的努力,同时也正在改变中国的经济版图。  相似文献   

14.
经济思想中的伦理因素--兼及一种分析框架的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经济思想来说,伦理因素是内生的,但它的形成和进化不是自发的、必然的。由于现代经济学的特点,在现有分析框架内要说清伦理与经济的关系,是有困难的。本文提出用经济思想的学科概念进行分析,认为这不仅有利于对社会经济现象作出全面解释,而且将深化经济学的研究层次。在研究伦理经济思想时,除了要考察西方思想资料的价值,分析中国伦理经济思想的实际作用,更重要的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现代伦理经济观念中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碰撞顾悦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最具影响的是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尤以儒家学说影响最大,几千年来一直左右着中国人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和政治、经济行为,成为中国人为人处世、经商从政的行为准则。纵观中国历史,几经朝代更迭...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西部差距的非正式制度成因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制度变迁与东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差异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文中指出,我国西部传统文化沉淀深厚。轻商重义的经济观念,保守经济思想,平均主义价值观取向,封闭的经济活动等源于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形成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非正式制度约束。为此,西部地区通过强化市场经济意识,开发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7.
明清浙东学术与宁波商帮之间,实有相辅相成的内在渊源。浙东学派猛烈抨击儒家传统经济伦理,提出了“新四民”、“工商皆本”、“国家不可病商以滋弱”等主张。而孕育这先进的经济伦理观的社会基础.正是宁波悠久的贸易传统和崇商敬贾的社会风尚;理论又反过来推动儒生弃书服贾,使“宁波帮”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  相似文献   

18.
深圳穆斯林作为有信仰背景的亚群体,在短短三十几年间成功"移植"了自己的宗教传统和生存方式,并在谋求生计的同时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他们不仅在传统的餐饮、贸易等领域一展身手,而且一部分受过良好教育的穆斯林也凭借知识技术积极融入现代行业。他们提升了族群的整体素质,推动了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丰富了深圳的经济样态和文化景观,展现出蓬勃的经济活力与文化传衍力。  相似文献   

19.
书架     
《中国商帮600年》作者:王俞现出版:中信出版社盐商、海上私商、外贸商人、票号商人、近代金融实业家……每一个商帮都代表着一种财富。发现祖先行商之智慧,才能把握财富轮动之秘密。《儒商文化概论》作者:宋长琨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研究历代中国商人和商业文化的儒商学正在悄然兴起,书稿发掘和整理了传统儒商的经济伦理和经营道德,建构了儒商文化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世界经济史表明,大抵从18世纪开始,工业化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从19世纪中叶以后,工业化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19世纪40年代,中国开始出现了外商投资的大机器工业,以后又产生了民族机器工业。从19世纪中叶以降的一个半世纪中,工业化一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实现工业化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看,一定时期的经济思想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关系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反映;一定时期的主流经济思想也必定是由一定时期内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既然工业化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线,那么工业化思想自然就是中国近现代经济思想发展的主流。从中国工业化思想的发展过程看,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思想最早提出了建立机器大工业的要求,可视为中国工业化思想的发端。19世纪下半期的重商思潮提出振兴商务、以商立国、商战等口号以表达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思想主张,其实质是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化,代表着中国工业化思想的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工业化思想的发展特点则明显地表现为强调工业生产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以“以工业国”、“定为工国”的典型工业化命题。这一实现工业化之命题的正式提出标志着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向工业化思想转变的基本完成。此后,工业化思想取代传统农业经济思想成为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