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文学翻译的角度论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之争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艳 《黑河学刊》2009,(1):63-64,67
翻译中应采用归化还是异化一直是国内外翻译界争论的焦点。我国翻译界对归化与异化的定义及其来源与特点以及在我国翻译史上对归化与异化谁为主的争论等方面,从文化的角度对这两个翻译策略进行积极的梳理和思考。进而指出: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读者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很大提高,异化翻译在新世纪的中国翻译中应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在翻译界对归化和异化素有争论。异化、归化与直译、意译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极端异化与极端归化都是不妥当的,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应根据翻译目的、译文读者对象以及语境的不同,可遵循不同的原则,采用"归化为主",或"异化为主"的策略。而在文学翻译中,应增加异化比重,让民族的成为世界的,世界的成为民族的,加快世界文化融合和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归化与异化作为两种翻译策略,很容易与直译、意译的概念混淆。归化和异化是用来处理源语与目的语之间语言形式的转换和文化因素的传递。笔者梳理了归化、异化的理论来源和主张,并比较了其与直译、意译概念的区别。此外,还提出这两种翻译策略是相互补充,共同存在于译文之中。  相似文献   

4.
作为直译和意译的延伸,归化和异化打破了语言因素的限制.直译和意译的价值取向主要涉及语言层面,归化和异化的价值取向是基于文化层面.作为翻译的两种策略和手段,归化和异化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一个成功的翻译中,归化和异化无所谓哪个多一些,主要目标是再现原作的风格,同时结合读者的文化和语言习惯,充分结合归化和异化,充分体现其辩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魏军 《发展》2006,(9):130-131
语言文字,可以被看作是人类文化的有形载体之一.因而两种语言之间的互译过程,事实上就是两种文化之间的转化过程;而在实现这一转化的策略选择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方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关于文学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问题,不应被片面地等同于翻译技巧的选择问题,而应从不同文化之间的转化角度来理解它.因此,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来探讨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归化与异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态度,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一度以归化翻译为主要导向.随着近年来国际交往的频繁,跨文化交流的增多,异化翻译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不管是归化还是异化,只要能得到读者的认可,都是可行的翻译.  相似文献   

7.
李玉龙 《黑河学刊》2013,(12):28-30
在以辜鸿铭《中庸》译本为例探讨中国古代道德观和价值观的英译策略。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我们英译中国古代道德观和价值观时应该考虑目标读者、文化传播、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等因素,综合运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从而达到翻译的目的,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镜像反映。“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原则、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都注意到了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差异,但异化论主张直译原文的语言形式,保留构成语言的文化因子;归化论则主张以地道的译语表达形式和相应的文化因子进行翻译。恰当地使用“异化”和“归化”,无非是为了让读者在阅读中无须付出太多推理努力,就能取得最大的语境效果。翻译实践中文化参照系的选取是语用等效观点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文章概述了中医英译的跨文化交际性,分析了归化与异化两种主要翻译方法,在跨文化交际视域下,认为异化和归化对处理中医英译中的文化成分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归化译法即语义明确但用词不规范的中医术语,可借用西医英语词汇;蕴含哲学色彩的中医术语意译为规范的医学术语。采用异化译法,译出原汁原味中医的味道,这对弘扬中国传统医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文章概述了中医英译的跨文化交际性,分析了归化与异化两种主要翻译方法,在跨文化交际视域下,认为异化和归化对处理中医英译中的文化成分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归化译法即语义明确但用词不规范的中医术语,可借用西医英语词汇;蕴含哲学色彩的中医术语意译为规范的医学术语.采用异化译法,译出原汁原味中医的味道,这对弘扬中国传统医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中的"龙"在西方通常被译为与中国文化内涵完全不同的"dragon"。运用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来探讨中国"龙"的英译问题,中国"龙"的英译"dragon"简单应用了归化策略,不能正确反映源语文化内涵,是文化霸权主义行为。为更好地传播中国龙文化,对中国"龙"翻译时,可以从异化策略考虑将其译为"Long",树立龙文化的正面形象。  相似文献   

12.
归化与异化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归化是采用明快流畅的文法,以期尽量为目标语言的读者减少外文原文中的晦涩成分;而异化则考虑通过保留外文原文中的一部分外国化成分,打破目标语言的规范。本文论述了中国译者在翻译英语隐喻时对归化和异化的选择,以及做出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薛简 《魅力中国》2011,(14):274-274
电影翻译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既是介绍异域文化的一种简洁直观的手段,又是传播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文化差异的处理,翻译界一直存在归化和异化之争。翻译时应充分认识语言文化的差异,结合电影翻译的特点,对影片中的文化意象作恰如其分的归化和异化。  相似文献   

14.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常用的策略。翻译策略的选择往往受到原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文化地位差异、译者翻译目的及个人素质和社会接受力等因素的制约。因而翻译工作者要多从社会、历史、文化等外部因素及译者动机中分析翻译策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商标的翻译是与文化因素紧密相关的,而汽车品牌翻译就是属于商标翻译中的一种。本文从翻译的两种方法即归化与异化具体入手,对国际汽车品牌翻译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无论是以哪一种方法进行翻译时,都应该考虑到各国的文化因素,以达到促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张艳萍 《魅力中国》2010,(6):242-242,217
西方翻译理论有同化和归化翻译策略,通过对近现代历史背景的分析,根据翻译策略选择的不同,把中国近代翻译史分为三个时期。通过特定时期其主要翻译代表人物翻译方法和观点的分析,说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文化和意识意识形态的不同,译者选择归化或异化翻译策略有所侧重,并趋向融合。  相似文献   

17.
乔德玉 《魅力中国》2014,(13):193-193
归化与异化是文学翻译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策略.本文简单回顾归化和异化策略在文学翻译中应用的历史,从晚清时期的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一百年归化为主调.20世纪最后20年对异化、归化的重新思考,二十一世纪的文学翻译:归化和异化的继续发展。并指出归化和异化相辅相成.对立统一。译者应根据在翻译中涉及的多种因素进行取舍,创造高品质的文学译品。  相似文献   

18.
陈红敏 《魅力中国》2014,(18):242-242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因此必然涉及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历史状况的不同,导致其文化也千姿百态.表现出各种形式的差异。归化法和异化法是处理翻译中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两种策略。本文论述了归化法和异化法在翻译中的科学运用。  相似文献   

19.
王红梅 《魅力中国》2014,(13):188-188
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是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并化和归化是两种互相补充的翻译方法。异化或归化策略其实都是一种翻译手段。他们是对立统一、相得益彰的。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采用“归化”的原则和方法,还是采用“异化”的原则和方法,应根据在翻译中涉厦的多种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使译文更加通俗易懂,从而实现真正的中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译本为例,以译者主体性为视角,研究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为了将中国文化介绍给西方国家,林语堂在翻译中采用了归化和异化的方法,这两种策略是相辅相成的.译者应灵活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为中国文化向西方国家的传播作出贡献,从而进一步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