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近年来,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黑龙江省延寿县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推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加大产业帮扶力度,确保农户及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2022年,延寿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710元,同比增长13%,延寿县成功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相似文献   

2.
政策信号     
《宁波经济》2023,(8):6-7
<正>五部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日,央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意见》围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具体提出了9方面的意见,其中包括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金融服务、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金融支持、加强农业强国金融供给、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水平等。  相似文献   

3.
<正>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结合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可以从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田园化三个梯次入手,全面推进农村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其中,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关举措。会议强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期,地方两会陆续召开,“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成为高频词,引发代表委员关注热议。顶层设计为乡村振兴建设注入新动能“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设立城乡融合发展基金”……今年全国各省份两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翻开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一系列关于乡村振兴政策顶层设计令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供销合作社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深化综合改革,紧抓“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三项服务、四个增强、五个强化”,着力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发展效益,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供销力量。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供销合作社在区委、区政府和扬州市供销合作社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深化综合改革,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持续彰显担当。  相似文献   

6.
<正>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要继续深化推进农村改革。乡村振兴是破解新时代农业农村问题的重要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重要性,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乡村人才建设关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效。无论是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还是现实逻辑出发,加强乡村人才建设都是现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当前,乡村人才数量和质量问题依旧突出,农业农村现代化也不断对人才建设提出新要求,乡村人才培育机制也有待健全。对此,必须加快乡村人才的“内育”“外引”,提升人才培育的实效性,全面增强乡村人才的后备支撑力。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作为供销合作社的科研院所,必须深刻把握坚持科技、人才、创新“三个第一”对科研院所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刻把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使命任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等重大任务中展现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9.
汪雅  卢璐 《宁波通讯》2024,(5):62-64
<正>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了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发展方向。在乡村振兴工作进入重点攻坚、全面共富的关键阶段,农文旅融合已然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湖南省长沙市供销合作社坚持以解决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坚持党政主导、部门配合、供销合作社主抓,推动各类要素持续投入,扎实做好全面推进“两个到户”工作,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湖南省长沙市供销合作社坚持以解决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问题为导向,以推进“两个到户”为主要路径,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全市系统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期,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旗帜鲜明地提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  相似文献   

12.
孙宾  武彦婷 《科技和产业》2023,23(2):174-179
推动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运用SWOT-QSPM模型,以运城市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为研究案例,对运城市乡村文化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运城市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应采取SO战略为主、ST战略和WO战略相结合为辅、WT战略为补充的组合选择。具体措施为:提升运城市乡村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是突破瓶颈的关键点,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重拾运城特色文化记忆,打造具有“运城印象”的乡村特色文化品牌;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乡村文化旅游的品牌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自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乡村振兴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从今年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到2024年全国两会,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不断清晰。  相似文献   

14.
在“十四五”规划开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中央一号文件发起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动员。文件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到团组时多次强调,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合作经济》2023,(1):36-37
<正>山西省供销合作社积极采取线上线下融合促销、商场超市直销、对接“832平台”、做好驻村帮扶、开展人才培训等五项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近年来,山西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采取五项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国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最艰巨的任务、最繁重的工作仍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奏响新时代田园牧歌,复兴升级版的农耕文明,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7.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为“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体现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意志和共同行动中,这就不仅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而且要充分发挥农民、社会、市场作用,以形成政府有为、农民主体、社会赋能、市场有效的四方发力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格局,使它们在乡村振兴中各尽其责、相互补充,形成合力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从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巩固乡村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通过对青海省S村的实地调研,在数据整理分析以及现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半农半牧”区乡村实际,重点分析了影响产业振兴的关键因素,诸如法制体系不健全,乡村的特色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增强等。研究发现,要实现“半农半牧”地区乡村产业振兴,应加强环境污染控制,健全生态保护的补偿机制,优化生态产业发展,完善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青海“半农半牧”区乡村既要实现振兴,又承担着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任,如何使得二者相互促进,是“半农半牧”区乡村产业振兴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对青海“半农半牧”区乃至其他民族地区“半农半牧”区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强调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当前,在这两大战略的历史交汇期,二者仍面临有效衔接制度设计不到位、返贫长效机制不健全、乡村内生活力不强、认知不足等问题,进一步促进二者有效衔接,任务依然艰巨。进入新发展阶段,江苏省徐州市在脱贫攻坚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通过创新实施“三乡工程”,持续释放乡村内部活力,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施策,构建有效的扶贫政策体系,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等,成功探索出一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径。文章希望通过研究徐州市实现二者有效衔接的“共性+个性”,能够对其他地区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具有深厚的实践支撑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有利于推动各地明确标准、聚焦任务,加大力度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搞上去。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共6个部分,包括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