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阚和庆 《黑河学刊》2002,2(3):10-12
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使中华民族挺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在探求现代化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人既取得过辉煌的业绩,亦曾遭受过惨痛的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系统地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深刻地洞察世界形势和时代发展趋势,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此同时,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也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成熟。邓小平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2.
吴秀才  孙照红 《黑河学刊》2005,2(2):19-22,24
战后,伴随着亚非拉一系列民族国家的独立,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推动,发展问题成为人们研究的理论热点,产生了许多发展理论。这些发展理论在实践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引起人们对世界发展理论的反思。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世界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现代化实际结合起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创新,提出了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世界现代化普遍内涵的发展理论。既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又丰富和发展了世界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成为近期学术研究的热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它深刻解释了世界现代化的实质、动力过程及其基本规律,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再次研读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的有机结合,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在中国实践的新局面。在长达30年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在中国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主要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特殊人口国情的现实基础,巨大政治胆略和理论创新勇气的主体条件和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历史根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客观上更易形成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阻碍现代化发展进程。文章在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下,试图为应对发展中的矛盾问题、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理论支持。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非包容与非绿色矛盾产生的必然性、包容性绿色增长理念转变的一般性以及先发国家向外部转嫁矛盾的特殊性相比较,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不同发展阶段中工业化、城镇化、引进外资发展等方面存在的矛盾,进而提出在包容性绿色增长视域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为更好地应对美国“断链脱钩”威胁,回应国内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党和国家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并将之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二者都是重大的时代命题,当前亟需剖析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深刻理解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概念内涵,准确把握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要点与方式。本文分析认为,产业体系现代化是推动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近年来,传统产业结构理论愈发暴露出固有的局限性,在其指导下许多国家出现了现代化发展的困境。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赋予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概念更加丰富的内涵,也拓宽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实路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主阵地,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与目标,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够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根基。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着力点包括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及完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轴心。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进行了艰苦曲折的探索与努力。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簿。耕地少的国家,如何立足国情,既要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在较短时期内实现西方国家在较长时期所达到的现代化,又要尽可能减少原来意义上的各种“现代化痛楚”和“发展危机”,在我国和我党的历史上,只有邓小平给予了科学而正确的回答。而厦门经济特区在20年的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正在将邓小平的中国式的现代化理论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从俄国十月革命道路中深受启发,经过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洗礼后开创的一条通往现代化的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在经历学习、照搬和突破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根本任务,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长远目标,和平发展是实现方式,人口规模巨大是实践主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双翼”,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新征程上,突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属性是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特征,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浙江现代化先行,既要深刻把握和领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又要有浙江现代化先行的定位、特色和路径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取得的重大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已于目前胜利闭幕。大会批准的胡锦涛同志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做的报告,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王郑冰  陈忠 《黑河学刊》2011,(12):184-186
现代化是20世纪世界各国发展的一个共同主题,从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汲取经验,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12.
《浙江经济》2023,(1):F0002-F0002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13.
彭嘉圣  彭晗 《乡镇经济》2000,(6):7-8,13
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的人口温饱问题。但是,相对工业来说,农业的发展速度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农业生产基本上还停留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传统农业阶段。农业发展的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针对这种情况,国内不少农业经济学家和实际工作者在研究和考察了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经验之后,提出对我国农业实行经营规模化改造,促进耕地集中,以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实现。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人多地少…  相似文献   

14.
处理好几个关系为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庞仁芝“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将继续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党的十四大为我国的对外工作提出的基...  相似文献   

15.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现代化与先进生产力的本质联系,现代化的基本内核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系统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先进生产力对世界现代化进程以及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井分析了我国发展先进生产力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几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这一关键命题进行长期探索并取得重大创新突破的理论与实践结晶,它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现实特点和前瞻性战略设计。本文从经济学和经济发展的视角,着重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内涵、逻辑演进和范式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相关指标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是一个动态发展和进阶优化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范式,在致力于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同时,通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现代化的范式参照并形成良性互动,进而推动各国迈向繁荣共生之路。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在经济政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得益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一系统理论的提出,即以科学的政治选择为根本方向;以渐进的政治战略为发展步骤;以崭新的政治模式为实现动力。它是邓小平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世界各种类型现代化发展特点的优化整合与历史超越,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承继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思想智慧,回应了民营经济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力军的时代诉求。其主旨要义涵盖政治保证、发展理念、法治保障、环境支持、主体力量等方面,系统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认识资本和民营经济、如何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如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一重要论述蕴含深邃的战略思维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是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为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科学指引,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繁荣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9.
促进农业现代化的科技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科技政策的理论认识1.农业现代化内涵的认识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表现特征。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步探讨、逐步完善、逐步发展的过程,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不尽相同。上世纪80年代,关于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定义颇多,基本上一致认为,所谓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去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方法去管理农业,把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形势的变化,农业现代化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完善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过程性认识,指出农业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世界农业的一种前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围绕实现共同富裕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内涵之一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论述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强调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规定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内容,创新性回答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有何重要地位”“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有哪些实践路径”等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之一,蕴含了丰富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政策价值,加速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