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郑贵斌 《山东经济》2010,26(2):127-130
深刻认识、科学把握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大战略部署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全面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植发展海洋优势产业,实现产业集聚,建设一流的蓝色经济区。要遵循海洋经济发展的阶段及其规律,紧紧抓住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落实,科学务实,实施集成创新,在海洋经济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上,努力提高显示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一条集成绩效最优的具有山东沿海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创新思维、战略管理已成为超越传统职能管理的更具综合性、整体性和前瞻性的崭新管理思想,所折射出的卓越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成功的基石。浙江凡尔顿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轻的董事长骆金星坚持弘扬科学精神、遵循经济规律、理念集成创新、构筑时代工程.创建企业品牌,勤奋、扎实、努力工作着。10年来,企业实力雄厚,业绩卓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坚持“科技与时尚”的理念,转型走上高端纺织之路。旗下拥有的三枪、海螺、民光等知名老字号品牌重振雄风;新培育的Prolivon(高端服饰品牌)、EY(时尚服饰品牌)等原创设计品牌风行市场,还成为Disney、Bagutta等一批国际知名品牌的主要代理商,呈现出老品牌和新品牌比翼双飞的良好发展势头。集团品牌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得益于坚持“持续创新”的品牌发展理念,得益于坚定不移地实施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和集成创新。  相似文献   

4.
1992年,浙江率先在全国实施名牌战略;2006年,省委省政府开全国之先河出台《关于推进品牌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近年来,品牌建设一直是浙江各级党委政府主抓的重点工作之一.经过多年努力,浙江品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品牌经济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浙江品牌建设主要包括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建设.相比而言,浙江在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浙江商标品牌发展报告》指出,浙江全国驰名商标、商标国际注册数、商务部出口重点品牌、省级著名商标等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但品牌建设的另一重要内容——区域品牌建设则显滞后,无论数量和质量都与浙江块状经济特色和优势突出的现状不符,区域品牌影响力受地域限制,在国内外其他地域知名度、特别是美誉度不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助配额抽样资料,从受援地居民对当地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援疆政策落实情况的满意度两个维度对中央实施的全面对口支援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受援地居民对当地政府的政策执行力的满意度较高,但对其管理理念和廉政建设的满意度较低,对其服务意识、管理理念和执法行为的满意度一般;且受援地居民认为,产业援疆实效偏低,教育援强实效较好,医疗援疆实效最高;人才援疆政策没有落到实处.因此,本文认为应健全对口援疆政策实施的监管机制、实效评价机制以及人才援疆机制,搭建劳动力培训平台等,以切实提高对口援疆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当前高校学生任党支部书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界定了非权力影响力的概念,探讨建立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非权力影响力机制:提高理论知识水平,提升工作开展驱动力;提高能力素质,提升凝聚人心的吸引力;实施民主选拔机制,打好群众基础;实行党员目标考核制度,提升工作中的创新力。  相似文献   

7.
《黑河学刊》2008,(4):F0002-F0002
我院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人才为支撑、以服务为宗旨、以品牌求发展”的办院理念和“视患者为亲人”的服务理念,大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为患者提供了优质、高效、快捷、透明的医疗服务环境。我院通过调整办院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内部管理,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服务功能日益完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信息》2014,(20):31-31
浙江:推广中小企业品牌由浙江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浙江省管理咨询与培训协会和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共同研究制订的"浙江中小企业品牌影响力提升计划",自2月份开始实施,半年时间在杭州、湖州、舟山、台州、绍兴、金华、衢州等7个地区组织开展了18场培训宣传活动,共惠及604家企业。"浙江中小企业品牌影响力提升计划"服务形式多样,除了邀请知名品牌专家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以"中小企业低成本品牌营销之道”、“如何借势国家平台、展示企业形象”等为主体的培训外,还依托央视和团中央资源,结合商业访谈、视频展播、新闻推广、数字名片、央视展播等多渠道服务方式,在全国范围推广浙江中小企业品牌。  相似文献   

9.
《浙江经济》2007,(13):36-39
服务业品牌建设缺位,是当前浙江服务企业发展的软肋。要提高对服务业品牌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服务业品牌建设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提出服务业品牌建设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明确工作机制和激励政策,形成服务业品牌建设的合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唐山经济》2009,(12):15-17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乐亭县科学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围绕“探索现实路径、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科学发展”的主题,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内容,强化了广大党员干部科学发展的理念,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驾驭全局、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推动了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1.
《浙江经济》2023,(11):48-49
<正>坚持以创新制度机制为着力点,聚焦缩小“三大差距”、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等重点领域,注重探索性、示范性、推广性、可及性,加快探索构建有利于共同富裕的制度机制,推动试点加快从盆景向风景转化2023年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省级试点建设中期评估之年,是示范区建设接续推进、厚植成势的重要一年。第二批29个省级试点按照国家所需、普遍认可、可学可鉴的原则,围绕“机制创新、改革探索、成果展示”接续发力,较好完成了“四张清单”(目标指标清单、重点工作清单、重点改革清单和预期成果清单)任务,涌现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辨识度、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成果,在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旅游饭店品牌经营及形象塑造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饭店品牌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树立旅游饭店品牌的战略即建立现代质量理念和培养创新机制;并结合实际进行旅游饭店品牌的定位及品牌形象塑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南京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新驱动战略和关于科技金融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场份额争第一、服务创新争第一、市场品牌争第一"的科技金融战略目标,依托科技支行这一专业平台,抢抓机遇、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服务模式,实现了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双提升。  相似文献   

14.
弘扬科学精神,遵循经济规律,理念集成创新,创建著名品牌,构筑时代工程,打造世纪辉煌,这就是浙江莱茵达置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高继胜董事长传递崭新的人生创意,策划莱茵达,带领一批住宅产业的精英,确立全新的创业理念:育才建房,贴近生活,美化城市,驾驭市场,构建住宅产业化的全新运作模式,点燃创新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15.
“对口援建”的成功之处在于:不仅仅从灾区人民的基本生存层次进行援助.还提高他们发展的理念和现代的机制,促进灾区长远、科学的发展,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6.
陈列强 《浙江经济》2013,(20):11-11
近年,浙江对接央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与中石化对接的镇海炼化项目,一举打造了中国最大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炼油基地。在第二阶段对接央企活动中,截至去年底全省面上已与67家中央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涉及重大产业项目125个,累计到位资金3247亿元。目前浙江对接央企的合作方式以国企对接项目居多,而受运作方式、体制机制、规模差异等因素影响,民企与央企对接项目较少。浙江以民营企业为主、国有企业较少,这会给未来对接央企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挑战,需要进一步把握对接规律、创新对接方法、理清对接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一方面加强对东西合作、对口支援和对口帮扶的组织领导,一方面积极鼓励浙江企业“西进”,参与西部大开发。西部正日益成为浙江企业发展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8.
马斌  徐越倩 《浙江经济》2007,(18):24-25
当前制约浙江创新能力提高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最大障碍是体制机制问题。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政府,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营造创新氛围、集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转化创新成果,为创新强省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正>打造以高质量就业为核心的数据平台体系、创新发展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推动全区就业创业工作实现整体跃升,持续点亮“就业创业在浙江”品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始终把促进就业摆在优先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着眼新时代新征程,明确就业优先的战略任务。镇海区始终把“稳就业就是稳民生”摆在突出位置,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锚定“就业帮扶全流程、创业支持全方位”总目标,打造以高质量就业为核心的数据平台体系、创新发展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推动全区就业创业工作实现整体跃升,持续点亮“就业创业在浙江”品牌。  相似文献   

20.
提高电视新闻节目质量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新 《发展》2009,(11):123-124
提高新闻节目质量是电视新闻永恒的主题。只有以强化电视新闻改革为动力,通过创新电视新闻为媒体的永恒理念、创新电视新闻工作机制、创新电视新闻工作方法,坚持党的基本原则,坚守职业道德,电视新闻才能常做常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