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基础应该决定上层建筑,当经济基础发生根本变化之后,上层建筑才或快或慢地发生变化.这是我们的常识.我们首先应该看清楚农村是个怎样的经济基础,这样的经济基础需要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例如,农村的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从原来人民公社下的集体经济变成了传统的小农经济,它所具有的特征,仍然是小农户高度分散,并且高百分比的兼业化.农民的收入,随着相对产值份额的下降而相对下降,这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
人人说话     
看了,我想哭,我多灾多难的祖国。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经济,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改革发展了30年,成就有目共睹,而我们的上层建筑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还说,政治与经济,  相似文献   

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的重要经济学原理。文学属于上层建筑中的重要形式之一,也会受到经济基础的影响和制约,从而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本文主要对文学与经济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此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观点     
张刚:国有资本“挤”住了民间资本 民间资本为什么启而不动?因为在具有竞争性的领域内国有资本所占份额太大。国有资本所在领域必然会有保护国有资本、歧视非国有资本的制度安排(因为国有资本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制度安排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某个领域存在国有资本,就必然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结构的复合概念,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法律、道德、社会交往等领域。按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逻辑进一步推理,经济基础的品质决定了上层建筑的生态,而商业信用则构成了经济基础品质的内在要素与外在体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夯实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改造和提升经济基础的原有品质,本是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6.
《商》2016,(14):67-68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分析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并就农民如何进行有序政治参与进行探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资本,就是企业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付出的本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它是一种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是形成企业资产和生产性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所以“资本是一种投入,同时又是经济社会的一种生产。”传播媒介既是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的传播载体,又是经济基础的重要一环。具有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双重功能。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规律,媒介的经济属性应该对媒介发展起到决定性推动作用。改革开放后,国家开始重视传播媒介的经济作用,提出媒体要实行“事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媒介通过业内整合…  相似文献   

8.
李圣军 《商》2014,(12):91-91,82
本文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过来影响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出发,认为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农耕文化由于具有其历史局限性,这一上层建筑已经严重滞后于经济基础。根据海洋文化的理论先进性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提出必须由农耕文化转型为海洋文化,经济发展才能实现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同时对于文化转型,本文也尝试着提出大力发展体育运动,促进文化转型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浙商》2009,(6):29-29
从世界货币理论分析,欧元作为一种主要的世界货币之一,至少有三条看多的理由:经济基础雄厚。从经济基础来看,欧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应该超过美元,至少和美元分庭抗礼、并驾齐驱。而实际情况是,欧元诞生之时,世界货币的格局是“6211”,即美元占世界货币的份额为60%以上,欧元占世界货币的份额仅为20%以上,两者相差近3倍之巨!这是极不协调的一种现象。我对世界货币的新格局的判断是“三国演义”(即美元和欧元各占世界贷币份额的三分之一),毕竟从长远看,左右一种货币在世界上的地位的关键是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0.
争鸣     
<正> 李昌平:农村不需要那么多“上层建筑” 因上书高层反映“三农”问题而闻名的李昌平认为,“三农”问题本质上就是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甚至反向操作带来的问题。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逻辑过程应该是“官权退、民权进”。而实际操作是,借加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管理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之名,反其道而行之,官权不仅没有退,相反还前进了,致使农村税费现在已经不够发  相似文献   

11.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涉及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关系的重大变革,其实质是要解放生产力,为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的、迅速的发展创造最有利的条件。但这种改革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搞得快慢和好坏,对国民经济全局影响十分重大。所以,在经济体制的改革中,一定要慎重从事,要在国民经济全局所容许的范围内进行,不致于因变革过猛或改革失当而发生国民经济的剧烈波动,造成紊乱。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替代弹性不变的生产函数,分析了我国1995-2005年劳动收入份额降低的原因:资本和劳动替代弹性小于1,劳动增进型技术是资本偏向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负向影响;资本增进型技术是劳动偏向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正向影响,但1995年以来资本增进型技术是逐渐下降的。人均资本的增加有利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劳动和资本增进型技术以及人均资本共同作用产生了我们观察到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趋势。在劳动和资本增进型技术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所产生的影响中,劳动增进型技术解释了其中的64%,占主导作用,资本增进型技术的下降对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作用次之。  相似文献   

13.
龙欢 《华商》2008,(20)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应证在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教育结构这组关系上。作者通过研究区域经济中的产业结构与区域教育结构的关系,得结论:区域教育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区域教育结构影响区域产业结构,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区域教育结构对产业结构的水平和优化有重大影响,而产业结构又影响着教育的层次,类型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从2001年至今,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贸易份额最大的是第十六类机电产品,占到了双边贸易额的50%左右,其它产品所占份额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应该重视中国与东盟间的广阔市场,合理引导产业分工,促进贸易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5.
梁斌 《市场研究》2008,(3):16-19
<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今社会,经济问题不仅是上层建筑的决定基础,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基础。在当今社会中,就连普通百姓的生活都离不开收入、投资、储蓄这些最基本的经济金融活动,而进行这些活动又离不开各类财经信息的支持。不掌握最新的财经动态,不进行深入的金融市场分析,就等于已经被市场经济的大门隔绝在当代社会之外。  相似文献   

16.
法律与经济的关系一贯被视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法律被经济基础所决定,又服务于、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本文试图以民事诉讼法律目的观之变迁为着眼点,进一步阐释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对法律制度的重大影响,以及法治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7.
越南自革新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迅速提升,尤其是近几年来,越南更是在整体低迷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实现了每年至少百分之六的经济增幅。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里说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我们通过对越南外交政策的调整进行研究,分析了越南自冷战后对外政策调整的内容,并把握了这种调整内容背后的动因,从而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在未来更好的把握同越南的外交中心,另一方面也对给我国的外交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苏平 《江苏商论》2005,(11):35-35
日前,江苏省工商局张建华同志的新著《工商干部新思维概论》一书,已经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我国社会经济基础的根本性的变革,工商行政管理事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和重重困难。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基础已经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而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仍然停留计划经济年代。  相似文献   

19.
建萍 《中国工商》2004,(8):26-27
“中国‘三农’面临的一大矛盾就是城市导向的制度在农村无法适应的问题,主要是缺乏符合中国国情的,专门针对小农村社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亦即符合农民需要的法律和制度。许多城里人以为只要学习在国外行之有效的制度,似乎就可以解决中国的问题其实,这只是一种浪漫的想法。”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综合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新时期我国农村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近30年来农村进行的第三步改革,主要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某些深层次问题。农村综合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应以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为取向,需要科学把握其目标、原则等,方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