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日本从1955年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5—1973年),19年间日本的年平均实际经济增长接近10%,人均 GNP 由1955年的260多美元增加到1973年的3800美元,并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目前我国正处在与日本经济起飞时期大体相同的阶段。鉴于此,对中日经济高速增长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无疑对于我国转换经济增长模式,促使经济高速稳定增长,抑制通货膨胀,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的经济从开始复苏一直到以后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日本经济体制在其运作过程中既发挥出了正面效益,同时也暴露出了负面效应。进入 20世纪 90年代,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格局的进一步发展和日本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日本经济体制中的负面效应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本文探讨了战后日本逐步采用以至最后形成的日本经济体制的特征,并试图揭示这种经济体制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中所起的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以及 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体制暴露出的问题和原因。  相似文献   

3.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社会保障虽然在战前就已有所发展,但其真正的发展则是从战后才开始的.1947年日本实施新宪法,开始构建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伴随着日本经济的起飞、高速增长、低速增长、停滞、长期低迷、复苏,社会保障制度也经历了建立、扩充、困境、改革等诸多波折.经过60余载的建设和发展,日本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复杂和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综合日本国内生产总值提高与国民可支配收入提高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及<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对日本经济增长影响率的分析发现,该计划不仅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有正相关关系,而且对于日本1961年~1970年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也不客忽视.该计划实施时日本国情与我国国情有一定的相似性,以此为鉴解决我国当前的贫富差距问题以及扩大内需、促进国...  相似文献   

5.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社会保障虽然在战前就已有所发展,但其真正的发展则是从战后才开始的。1947年日本实施新宪法,开始构建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伴随着日本经济的起飞、高速增长、低速增长、停滞、长期低速、复苏,社会保障制度也经历了建立、扩充、困境、改革等诸多波折。经过60余载的建设和发辰,日本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复杂和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强势日元造成了日本的泡沫经济,并使日本陷入了长期的经济萧条;强势美元使美国经济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的高速增长,2001年经济短暂回落后重又较快增长.分析比较强势日元、美元政策的不同效应及原因,旨在为人民币走向强势过程中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近30年,中央提出又好又快的新的发展目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仅表现为GDP高速增长。且其增长的源泉主要来自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不是来自投入的高速增长,这种增长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或是破坏极小。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只强调GDP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8.
祝琳 《全国商情》2011,(Z4):45-46,49
上世纪50-70年代的日本,同样经历了工业化和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农业生产率稳步提高,城乡收入差距始终保持低水平,社会经济政治始终保持稳定状态。之所以会有如此结果得益于政府在这一进程中始终强调协调各产业间关系,以经济社会平衡发展为目标。其中也与其适时地确立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农村金融制度密不可分,尤其是发挥了农业政策性金融重要的作用。本文考察与分析了特定阶段下的日本农村金融制度的背景、理论基础及运作方式等,以期能为完善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日本“二战”后的经济增长不仅表现出持续高速的特征、而且还具有可持续性。虽然日本“二战”后的“经济奇迹”有它偶然的一面,但毫无疑问的是,“二战”后的日本在历史机遇到来时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而其国内各利益集团间谈判势力结构的对称化变革及其国际谈判势力的提高为其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之后,我国的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征,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这一增长速度将成为一种新的常态。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其最新发展进行梳理之后,总结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增长的规律性特点,分析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源泉,探寻出市场饱和、资源瓶颈、成本上升、产业升级乏力和技术差距缩小是经济新常态形成的五大原因,提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要通过对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提升来挖掘发展潜力,同时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来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银行业的不良债权一直大量存在,阻碍了日本经济的自律恢复。本文对日本银行业不良债权产生的经济背景、金融体制和经济结构原因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良债权产生的一般原因进行了剖析,并对日本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新进展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防范和化解不良债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分别从产业结构与环境质量的关系、消费结构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和重点污染物排放的行业特征三方面分析江苏省产业结构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作者认为,工业仍是江苏省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第一产业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对环境的破坏呈上升趋势;在污染物排放中,工业污染的比重较为稳定,生活污染的比重在逐渐加大;另外,重点污染物排放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分别从产业结构与环境质量的关系、消费结构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和重点污染物排放的行业特征三方面分析江苏省产业结构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作者认为,工业仍是江苏省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第一产业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对环境的破坏呈上升趋势;在污染物排放中,工业污染的比重较为稳定,生活污染的比重在逐渐加大;另外,重点污染物排放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日本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起始于 50年代 ,经过 70年代的进一步调整 ,到80年代的中后期形成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高潮 ,日本经济也达到空前繁荣。 90年代以来 ,日本经济受“泡沫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影响 ,对外投资和出口都呈下降趋势 ,但是仍然有一些大企业进一步走向全球战略经营时代 ,这标志着日本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开创了新的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15.
李德 《西部金融》2014,(10):4-9
我国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较多困难。随着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需要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重庆市经济的发展,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优化,但是就业结构的变动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其非均衡性特征明显.重庆市第一产业就业人口的增加,不但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反而会导致经济的衰退;第二产业就业人口的增加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作用;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各级政府必须引起重视,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和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加大就业与再就业的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7.
论科技进步条件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科技革命以及高技术产业向各个领域的渗透,极大地促进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引起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依据科技、经济发展的规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视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正确的应对策略,以科技进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根据市场结构一厂商行为一产业绩效之间双向的、动态的因果关系,分析影响产业绩效的结构性因素。基于开放型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特点,重点分析在外向型经济条件下.出口和进口影响产业绩效的机制;对外贸易在我国新型工业化中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科技进步,实现产业高级化,提高产业绩效。随着经济全球化,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有利的国内环境对日本经济高增长实现的推动以及这些因素的改变对日本经济高增长结束的影响,指出日本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正在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过渡,中国经济正在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型,中国经济发展目标正在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增速逐年放缓。采用索罗-斯旺模型解释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结构调整与下行压力并存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当经济发展向消费驱动转型时,必然会拉低经济增长速度,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符合经济发展基本规律,不能因为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而放弃经济转型。我国经济要向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扩大内需继续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消费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也应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就业人口,避免就业人口出现大幅下降,还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鼓励社会创新,促进生产技术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