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腹地依托是贸易中心城市崛起的一项重要条件,理清上海与长三角周边城市之间的贸易空间格局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推进过程中的关键性命题.文章运用全局Moran指数和局部Moran指数对长三角16个城市的进出口空间相关性进行了测算.计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贸易整体发展具有空间集聚效应,以加工贸易为主导的贸易模式导致进口集聚效应大于出口集聚效应;长三角区域内部贸易空间集聚效应呈现多样化,上海和苏州呈现高-高集聚,但低-低集聚依旧是长三角地区当前最主要的贸易集聚类型;上海是目前长三角地区唯一一个时区域整体进出口具有空间辐射效应的城市,且辐射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不断增强;上海与宁波在带动长三角地区整体进出口发展层面不完全是纯粹的竞争关系;与此相反,随着南通港的全面启动,苏州却可能会对上海造成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
选取1999—2013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关系。将1999—2013年分为3个时间段,从动态层面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制造业的集聚影响方向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为正相关影响,且影响程度在降低。此外,各地区应注重加强与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以促进制造业合理发展与集聚。同时,应该加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促进制造业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我国30个省市1995-2011年的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的空间效应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和循环累积效应,外资和技术创新的空间集聚效应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创新在我国地区之间并不存在互补性,而是表现为竞争关系,外资和技术创新的空间集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和地区收入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仍然受地理距离的影响,临近区域的空间溢出和关联效应比较明显,可以部分解释我国不同经济区域之间发展差距的形成和扩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1986~2012年省际统计资料,文章首先分析了基于区位熵指数的中国IFDI空间集聚程度及演变态势,然后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IV-2SLS模型考察了IFDI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构造"三维驱动"理论框架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发现:第一,东部沿海地区的IFDI空间集聚程度普遍高于内陆地区,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空间的非均衡性呈现某种"固化"态势;第二,市场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对IFDI的省际集聚产生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而能源供应和技术授权则抑制了IFDI的省际集聚;第三,在"三维驱动"中,市场驱动维度对地区吸引IFDI的空间集聚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技术驱动和战略驱动维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各地区"三维驱动"发展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5.
以兰州牛肉面的发祥地——兰州市为例,运用空间点模式分析法,探讨了兰州市牛肉面馆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揭示了其形成发展与空间布局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兰州市牛肉面馆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集中分布于中心城区范围所在的黄河两岸狭长带状河谷之内,空间偏向性差异明显,总体呈现"东密西疏,南密北疏"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城区之间的集聚规模和集聚强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兰州市牛肉面馆呈现中心集聚与外围扩散并存的分布态势,"多中心"空间格局明显,且表现出沿城市综合中心、重要商圈分布的特征,并形成了三大集聚片区,分别为城关—七里河集聚区、西固集聚区及安宁集聚区。受限于独特的河谷地形,城市分区之间相对孤立,难以形成连片集聚区。兰州牛肉面,这一独特地理饮食文化现象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孤立的,而是必然的、关联的,其形成发展和空间布局均受到兰州市独特的自然条件、历史传承、民族构成、人口分布以及交通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6.
吕波  王辉  何悦  周仲鸿 《科技和产业》2021,21(10):252-259
探究黑龙江旅游网络关注度时空演变特征对黑龙江旅游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百度指数获取2011—2018年全国和分地区黑龙江旅游网络关注度逐日搜索指数数据.从时间分布、空间分布、时空集聚3个方面研究其演变特征.研究表明:2011—2018年全国黑龙江旅游网络关注度年际变化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月际变化呈"W"形;2011—2018年31个省区市黑龙江旅游网络关注度空间差异较大、季节性影响显著;东部地区黑龙江旅游网络关注度偏高,西部地区黑龙江旅游网络关注度的季节差异最明显;东部地区内的黑龙江旅游网络关注度差异性最小,西部地区内差异性最大;黑龙江旅游网络关注度具有正空间自相关,部分东部、中部地区表现为高高集聚,多数西部地区表现为低低集聚.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新疆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以县域为研究尺度,用熵权法测算了新疆2015—2020年的乡村振兴发展指数;又通过泰尔指数、莫兰指数分析了新疆乡村振兴水平的区域差异和空间相关性。研究结论:新疆乡村振兴战略效果显著,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区域差距上,区域内差异远远大于区域间差异。进一步分解后,北疆地区区域内差异最大且呈现逐渐扩大趋势。从空间相关性来看,新疆乡村振兴水平有较强的正向空间相关关系,北疆地区以HH型集聚为主,南疆地区以LL型集聚为主,但LL型集聚数量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素的滞后型空间效应也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广东省旅游扶贫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旅游扶贫地总体为集聚型分布态势,空间差异明显,呈"分散与聚集"分布特征,集中在粤东、粤西、粤北等经济欠发达但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其空间分布密度表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向心性,核心—边缘结构突出。其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自相关性,不同县区旅游扶贫地在空间上呈集聚特征,热点区与冷点区呈"团状"分布特征。粤北地区主要为热点区,珠三角地区主要为冷点区;旅游贫困率大体上呈"东西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高贫困区主要分布在粤北、粤东地区,低贫困区主要分布在粤中地区。区位条件、地形地貌、相关政策、经济水平和旅游资源等是影响广东省旅游扶贫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山西省为研究区域,基于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地理坐标数据,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通过分析两批示范村的空间位移特征,明确影响其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示范村在全省范围内的空间格局特征呈现为集聚型分布;两批示范村的极核区均集中在晋中地区和晋南地区,并于晋中和晋南地区形成集中连片;示范村的分布方向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偏移;资源禀赋、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均对示范村的空间格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贫困问题实质上是发展问题,反映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广东省2 277个省级贫困村空间分布特征及致贫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贫困村在空间分布形态上呈现明显的环珠三角集中分布,存在1个明显的集聚组团和3个集聚次中心,核心—边缘特征较为显著;在区域分布差异上,空间分布高度集中,粤北地区贫困村数量规模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呈典型的集聚分布特征,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在空间分布关联上,呈现粤东西北热、珠三角冷的空间关联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广东省贫困村整体致贫因子主要包括交通闭塞,路网密度较低;远离城镇,缺乏辐射带动;产业薄弱,经济水平较低;生态脆弱,生存环境恶劣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先对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识别和测度方法进行阐述和分析,然后选用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和行业集中度指数三种方法来分别测度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程度,计算结果表明: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类型爱要素禀赋的影响,缺乏产业集聚形成适宜的制度环境,同时发现西部绝大多数产业集聚程度正在增加,产业集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采用2013-2021 年我国30 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 模型测算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分别在经济地理嵌套矩阵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来检验文化产业集聚及空间溢出效应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产业集聚能够明显提升本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对邻近地区存在正空间溢出但效果并不显著;在文化产业不同集聚模式下,专业化集聚对本地和邻地绿色经济效率均具有积极影响,而多样化集聚对本地和邻地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均显著为负;异质性检验表明,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综合效应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的表现更明显。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强产业集群的建设、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完善文化产业集群的制度环境和竞争机制以及加强区域间的产业联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建立一个关于制造业空间集聚影响因素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然后使用中国1999~2004年210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地区市场潜能等因素与其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潜能对制造业空间集聚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同时,我们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洪芬 《科技和产业》2024,24(2):237-243
利用山东省31 302条酒店PIO数据,借助ArcGIS10.7软件揭示山东省酒店空间布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酒店呈现集聚分布,且呈现“济南、青岛两中心大集聚、其他地市中心城区高度集聚”和由市中心向外围扩散的空间分布格局;各地市之间分布差异较大,各区县分布不均衡;影响山东省酒店分布的关键因素为人口数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人均GDP对酒店分布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黄磊 《首都经济》2011,(7):27-27
通过对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与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在内的国家重点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的研究,我们认为,目前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已初步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地区为核心,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东北地区、中部的湖南、江西以及华南的珠三角地区也已呈现明显的产业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17.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园区是重要的休闲农业资源及旅游资源。使用最邻近指数、变异系数和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湖南省休闲农业园区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湖南省休闲农业园区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空间分布较为集中但集中化程度不高;(2)休闲农业园区最大的集聚核心在长株潭地区,在娄底、衡阳和郴州3处均有明显的高密度集聚核心;(3)休闲农业园区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总体上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分布在郴州、衡阳、长沙和娄底;(4)地形地貌、河流水系、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发展水平与休闲农业园区的分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浙江省11个地市作为空间研究单元,以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产品产值作为创新产出的衡量指标,对浙江省2003-2011年市际创新产出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浙江省创新产出空间集聚现象显著,基本呈现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特征,即创新产出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第二产业比重对创新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环境对创新产出不存在显著影响;创新投入对创新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研发经费投入影响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旅游流影响下的要素流动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进而就旅游业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机理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旅游业影响下的我国区域要素集聚能力呈现东、中、西三级递减的空间格局,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在初始年份旅游业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省份拥有更快的增长速度,旅游业对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要大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20.
程广帅  张赛 《开发研究》2021,(1):122-129
城市集聚经济包括专业化和多样化两种类型.从就业效应、收入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3方面构建城市专业化集聚经济和多样化集聚经济影响人口流动的作用机制,并基于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实证考察了不同类型的集聚经济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发现城市专业化、多样化确实是影响人口流动的重要因素,但多样化的影响大于专业化.从城市规模和区域的异质性视角来看,东部地区和大城市样本中的回归结果与总样本完全一样.但对于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只有专业化变量的影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专业化、多样化在不同城市和不同区域人口流动影响的差异,能够部分解释我国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