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吴晓蕾 《开放导报》2007,(4):105-107
随着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我国上市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实证分析了上市家族企业契约治理的现状,同时对如何改善上市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韩金毯  沈宏益 《发展》2014,(8):98-99
本文通过对家族企业及其治理结构进行分析,探讨家族企业目前治理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借鉴美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中的所有权演进与控制权安排,论述了家族企业治理的效率,并对我国家族企业治理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指出代际传承、融合社会资本和建立剩余控制权激励机制是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家族企业控制权的让渡是治理结构转变的关键变量.但由于企业主的"集权情结"和经理人严重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得家族企业控制权的让渡面临着"控制权损失"无法得到补偿的风险,导致了控制权让渡的失灵和家族治理结构的锁定行为.本文对家族企业控制权难以外部职业经理人让渡的原因做了深层次的分析,并且在家族企业控制权转移的不同维度上,提出了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演进模式以及如何实现控制权的顺利让渡.  相似文献   

5.
关系治理既是华人家族企业极具本土特质的治理模式,同时也是导致其生命周期短暂的重要原因。关系治理在家族企业的初始阶段能整合资源,降低交易成本,可视为一种适应性的制度安排,但是关系治理既限制了家族企业的规模扩展,同时也不能很好地解决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问题一华人家族企业要突破“三代衰亡”之铁律,需要走出关系治理,借鉴契约治理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6.
家族企业管理者应重视研究创新企业治理方式、革新企业治理结构,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最终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存在着企业所有权与企业管理的紧密结合,家族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控制和管理职能。在家族企业的治理中仍然为家族成员的意志左右,家族成员占有企业绝大多数股份,这为家族成员管理家族企业奠定了企业产权的基础。家族企业的治理模  相似文献   

7.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已成为国内家族企业创始人所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对于家族企业如何更好地传承、家族企业应使用何种代际传承治理模式这个问题,本文主要从代理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管家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试图找到问题的答案.本文对不同的理论观点进行了系统梳理,通过分析总结,构建了不同理论视角下的治理模型.最后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本文认为家族信任关系理论对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也会产生影响,提出了基于信托视角下的治理模型,以指导企业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更好地进行代际传承.  相似文献   

8.
中国目前并不缺乏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人,同时大量面临"二次创业"的家族企业也急需引进有能力的经理人,但二者的合作却存在一定障碍,这些障碍该如何解决呢?本文从我国家族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的现状出发,探讨了家族企业的三种共生治理模式,即寄生治理、偏利共生治理和互惠共生治理模式以及每种治理模式的特征。最后研究了家族企业互惠共生治理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随着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激增,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害冲突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家族企业金字塔形所有权结构导致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换句话说,家族控股股东能利用较小的现金流权来实现较大的控制权,这就给公司治理①造成了外部性问题。本文运用外部性理论分析了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问题,并通过对日本和韩国财阀治理结构改革的比较,提出了关于中国家族企业治理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周新德 《珠江经济》2005,(10):93-96
家族企业的成长过程是其内部治理不断演进和变迁的过程。家族企业成长中,其内部治理演进和变迁的逻辑动因可以主要从资本规模扩大、吸收社会金融资本和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家族控制权与家族企业治理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家族企业是世界各国或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本文分析了家族控制企业的主要方式、家族企业控制权过度集中的危害以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治理家族企业的模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度的国美事件,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家族企业来说,提供了一个经典的关于创始股东应当如何掌控企业的实战性案例。文章在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利弊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传统家族企业以及公众化公司形态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创新问题。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应该因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外在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创新。无论是传统型的家族企业,还是公众化公司形态的家族企业,都应该通过公司章程合理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职业经理人之间的权力边界,通过治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合理的制度设计实现股东利益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合理平衡。而在此过程中,家族企业文化的重塑和再造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中国家族企业治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家族企业持续成长的重大问题。因此,本文将展开对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论述,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将简单论述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合理性与局限性,以使读者对家族企业治理结构有一个宏观、辨证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家族企业是家族与企业的集合体.家族信任在企业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家族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信任治理表现出不同的模式。在家族企业创立阶段.表现为家族信任治理;在家族企业进一步发展时期,家族信任和泛家族信任共同作为企业治理的基础;在家族企业发展壮大,向现代化大企业转变时.社会普遍信任替代家族信任成为企业信任治理的基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信任边界也随之逐步扩展的家族企业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公司治理、代理问题与东亚家族企业:以韩国财阀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亚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是导致 1 997年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以韩国财阀为例 ,对这些企业的公司治理以及由此产生的代理问题进行分析 ,指出控股少数股东对外部小股东的利益侵犯是导致东亚家族企业代理冲突不断恶化的根本原因。进一步通过公司治理与外部制度环境动态关系的考察 ,对东亚家族企业的早期成功以及后来的危机提供了更为一般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家族企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文章通过对家族企业内部自身特征的分析发现,正是家族企业独特的产权、治理、约束激励机制等内部特征造就了其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中国家族企业治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家族企业持续成长的重大问题。 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主要区别在于企业加入了家族的要素。从治理机制看,家族企业是家族或者家庭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的翻版。家族企业主要依靠家长专制、亲情管理、利他主义、差序格局、嗣子继承等家族内部相继的一些制度安排来实现企业秩序。从契约关系看:家族企业用心理契约替代文本契约,  相似文献   

18.
公开上市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会导致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在上市前后存在很大差异,从而可能给家族企业经营绩效带来巨大影响。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最大特点是身份治理与合约治理的联结;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取决于外部社会环境的约束条件,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环境相配套,那么极有可能降低家族企业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家族企业迅速发展,占据民营企业的绝大多数,且家族控制程度较高。我国家族企业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并适当吸收了企业的外部文化。如何清楚地了解家族企业所面临公司治理问题,并有效提高家族企业的治理效果对我国家族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将国美事件作为切入点,主要从家族企业的制度环境、人才瓶颈及其管理决策和企业的职责划分等方面入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不同企业形态下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选择的适生性与动态性及其局限性引致的变迁动力与意愿,阐明了在不失去控制权的前提下由封闭的家族式治理向开放的现代家族制企业转变的必然性与客观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代中国家族企业治理演进的目标模式——现代家族制企业治理模式,并就其适宜性与可操作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