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于“八五”期间并网并投入商业运行,结束了我国大陆没有核电的历史。“九五”期间,我国核电建设是怎样一幅图景,我国核电将以什么面貌步入新世纪,中核总在其中应发挥何种作用。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是编制核电“九五”计划和研究确定总公司工作思路、措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1994年2月,大亚湾核电站成功投入商业运行后,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在深圳召开,会议决定利用广东地区有利于发展核电的条件,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成立中国广东核电集团,负责广东核电的建设和运营,并按照“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建设方针,建立一个滚动发展核电的机制,以推动广大核电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1994年9月,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后,根据国家和广东省的统一新部署和总体安排,提出了以大亚湾核电站为基础,通过岭澳核电站建设,走出一条“以核养核,滚动发展”自主建设核电的新路子。岭澳核电项目是国家“九五”开工的基本建设项目中最大的能源项目之一,是继大亚湾核电站投产后在广东地区建造的第二座大型商用核电站,距正在运行的大亚湾核电站约1.2公里,首期为2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岭澳核电有限公司于1995年10月4日正式注册成立,作为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负责岭澳核电站的建设。岭澳核电站是“九五”期间我国核工业开工建设的四个核电站之一,主体工程于1997年5月15日正式开工。1号机组于2002年5月投入商业运行,建设工期60个月,2号机组于2003年1月8日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该工程全面竣工。岭澳核电站的全面投产,扩大了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成果,在广东核电系列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与大亚湾核电站相比,冷澳核电站积极探索核电自主建设的管理模式,加大国产化、自主化的力度,努力开创我国核电建设自主化、国产化之路,对研究掌握新技术、培养和锻炼核电设计、制造、建设和管理队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岭澳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前后,岭澳核电有限公司组织人员就岭澳建设中形成的重要经验整理编写了一套供新闻媒体宣传用的材料。本刊以此为基础,编发其中的五个方面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90年代初,随着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秦山一期核电站和引进法国技术的大亚湾核电站的先后建成发电,我国核电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九五”期间,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批准新建4座核电站8台机组,新增装机容量660万千瓦,从而使核电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核电是核工业的龙头,核电的发展必将带动整个核燃料循环产业的发展;而核工业又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核  相似文献   

4.
秦山核电二期工程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首座大型商用压水堆核电站,是我国“九五”期间唯一自主设计建造的国产化核电项目。它成功地吸收、借鉴了国内外核电设计、建造的先进经验,采用了当今世界上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压水堆型,以大亚湾核电站为参考,三环路改为两环路,按照国际标准设计建造并取得了成功。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建设成功,在我国核电的创新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将发挥重要作用。一、秦山核电二期工程技术创新的成果和作用秦山核电二期工程采用“以我为主、中外合作”方式建设。由于将堆芯155个组件减少为…  相似文献   

5.
我国核电建设“七五”起步,“八五”期间建成了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2×90万千瓦核电站。“九五”期间拟开工建设的4个核电项目共8台机组660万千瓦装机容量,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此外,江苏、山东、福建、江西等省和浙江三门、广东阳江等地也都通过了核电建设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审查。目前,核电发展形势看好,下个世纪初的核电发展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6.
“九五”期间,我国开工建设的四个核电项目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这几个核电项目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各不相同且各有特色。为促进相互了解、相互借鉴,加强协作,确保各个项目安全优质建成,并为我国后续核电项目提供宝贵的经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在江苏连云港市召开了“在建核电站工程项目管理交流会”。这次会议是核电建设中的一次重要会议。中核集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康日新在开幕和闭幕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本文标题系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7.
核电及其保证体系的发展政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计划前夕,国内外核能界人士对中国核电发展十分关注。研究中近期我国核电发展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应抓好两条战线的工作,一是如何确保建成和在建的870万千瓦11个核电机组的安全运行和如期建成;二是在“十五”期间乃至2015年,核电建设能保持稳步向上的发展趋势。假如前者称为“核电存量”,后者就是“核电增量”。从这两年情况  相似文献   

8.
1994年2月,大亚湾核电站成功投入商业运行后,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在深圳召开,会议决定利用广东地区有利于发展核电的条件,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成立中国广东核电集团,负责广东核电的建设和运营,并按照"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建设方针,建立一个滚动发展核电的机制,以推动广大核电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1994年9月,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后,根据国家和广东省的统一新部署和总体安排,提出了以大亚湾核电站为基础,通过岭澳核电站建设,走出一条"以核养核,滚动发展"自主建设核电的新路子。岭澳核电项目是国家"九五"开工的基本建设项目中最大的能源项目之一,是继大亚湾核电站投产后在广东地区建造的第二座大型商用核电站,距正在运行的大亚湾核电站约1.2公里,首期为2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岭澳核电有限公司于1995年10月4日正式注册成立,作为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负责岭澳核电站的建设。岭澳核电站是"九五"期间我国核工业开工建设的四个核电站之一,主体工程于1997年5月15日正式开工。1号机组于2002年5月投入商业运行,建设工期60个月,2号机组于2003年1月8日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该工程全面竣工。岭澳核电站的全面投产,扩大了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成果,在广东核电系列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与大亚湾核电站相比,冷澳核电站积极探索核电自主建设的管理模式,加大国产化、自主化的力度,努力开创我国核电建设自主化、国产化之路,对研究掌握新技术、培养和锻炼核电设计、制造、建设和管理队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岭澳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前后,岭澳核电有限公司组织人员就岭澳建设中形成的重要经验整理编写了一套供新闻媒体宣传用的材料。本刊以此为基础,编发其中的五个方面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1994年2月,大亚湾核电站成功投入商业运行后,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在深圳召开,会议决定利用广东地区有利于发展核电的条件,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成立中国广东核电集团,负责广东核电的建设和运营,并按照"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建设方针,建立一个滚动发展核电的机制,以推动广大核电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1994年9月,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后,根据国家和广东省的统一新部署和总体安排,提出了以大亚湾核电站为基础,通过岭澳核电站建设,走出一条"以核养核,滚动发展"自主建设核电的新路子。岭澳核电项目是国家"九五"开工的基本建设项目中最大的能源项目之一,是继大亚湾核电站投产后在广东地区建造的第二座大型商用核电站,距正在运行的大亚湾核电站约1.2公里,首期为2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岭澳核电有限公司于1995年10月4日正式注册成立,作为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负责岭澳核电站的建设。岭澳核电站是"九五"期间我国核工业开工建设的四个核电站之一,主体工程于1997年5月15日正式开工。1号机组于2002年5月投入商业运行,建设工期60个月,2号机组于2003年1月8日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该工程全面竣工。岭澳核电站的全面投产,扩大了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成果,在广东核电系列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与大亚湾核电站相比,冷澳核电站积极探索核电自主建设的管理模式,加大国产化、自主化的力度,努力开创我国核电建设自主化、国产化之路,对研究掌握新技术、培养和锻炼核电设计、制造、建设和管理队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岭澳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前后,岭澳核电有限公司组织人员就岭澳建设中形成的重要经验整理编写了一套供新闻媒体宣传用的材料。本刊以此为基础,编发其中的五个方面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1994年2月,大亚湾核电站成功投入商业运行后,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在深圳召开,会议决定利用广东地区有利于发展核电的条件,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成立中国广东核电集团,负责广东核电的建设和运营,并按照"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建设方针,建立一个滚动发展核电的机制,以推动广大核电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1994年9月,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后,根据国家和广东省的统一新部署和总体安排,提出了以大亚湾核电站为基础,通过岭澳核电站建设,走出一条"以核养核,滚动发展"自主建设核电的新路子。岭澳核电项目是国家"九五"开工的基本建设项目中最大的能源项目之一,是继大亚湾核电站投产后在广东地区建造的第二座大型商用核电站,距正在运行的大亚湾核电站约1.2公里,首期为2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岭澳核电有限公司于1995年10月4日正式注册成立,作为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负责岭澳核电站的建设。岭澳核电站是"九五"期间我国核工业开工建设的四个核电站之一,主体工程于1997年5月15日正式开工。1号机组于2002年5月投入商业运行,建设工期60个月,2号机组于2003年1月8日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该工程全面竣工。岭澳核电站的全面投产,扩大了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成果,在广东核电系列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与大亚湾核电站相比,冷澳核电站积极探索核电自主建设的管理模式,加大国产化、自主化的力度,努力开创我国核电建设自主化、国产化之路,对研究掌握新技术、培养和锻炼核电设计、制造、建设和管理队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岭澳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前后,岭澳核电有限公司组织人员就岭澳建设中形成的重要经验整理编写了一套供新闻媒体宣传用的材料。本刊以此为基础,编发其中的五个方面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1994年2月,大亚湾核电站成功投入商业运行后,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在深圳召开,会议决定利用广东地区有利于发展核电的条件,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成立中国广东核电集团,负责广东核电的建设和运营,并按照"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建设方针,建立一个滚动发展核电的机制,以推动广大核电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1994年9月,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后,根据国家和广东省的统一新部署和总体安排,提出了以大亚湾核电站为基础,通过岭澳核电站建设,走出一条"以核养核,滚动发展"自主建设核电的新路子。岭澳核电项目是国家"九五"开工的基本建设项目中最大的能源项目之一,是继大亚湾核电站投产后在广东地区建造的第二座大型商用核电站,距正在运行的大亚湾核电站约1.2公里,首期为2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岭澳核电有限公司于1995年10月4日正式注册成立,作为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负责岭澳核电站的建设。岭澳核电站是"九五"期间我国核工业开工建设的四个核电站之一,主体工程于1997年5月15日正式开工。1号机组于2002年5月投入商业运行,建设工期60个月,2号机组于2003年1月8日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该工程全面竣工。岭澳核电站的全面投产,扩大了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成果,在广东核电系列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与大亚湾核电站相比,冷澳核电站积极探索核电自主建设的管理模式,加大国产化、自主化的力度,努力开创我国核电建设自主化、国产化之路,对研究掌握新技术、培养和锻炼核电设计、制造、建设和管理队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岭澳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前后,岭澳核电有限公司组织人员就岭澳建设中形成的重要经验整理编写了一套供新闻媒体宣传用的材料。本刊以此为基础,编发其中的五个方面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九五”开始,我国核电建设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秦山、大亚湾核电站三座堆安全稳定运行,为国人展示了核电站的优势。人们不仅接受了核电,而且积极要求建设核电。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下,秦山二期核电站主体工程已于去年正式动工,岭澳核电站将于今年正式动工,秦山三期、连云港核电站也都将于“九五”期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核电事业自80年代初起步以来,成功地建造了秦山一期和大亚湾两座核电站。“九五”期间,国家安排建设的四个核电项目八台机组,标志着我国核电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核电建设事业的发展,给核工业建筑安装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核电建设的起步,80年代初,核工业建筑安装队伍率先投入核电建设;“九五”期间,又不失时机地相继承担了几座在建核电站的绝大部分建筑安装任务,成为我国核电工程建设的  相似文献   

14.
从现在起到2000年,是核工业改革和发展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总公司党组对核工业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提出了今后三年的工作目标和思路。到2000年,核电、核军工、核燃料将有较大发展,“三九二三”工程将全面推进: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在管理上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九五”开工的四大核电工程将分别进入调试、安装、建设高峰,为“十五”期间  相似文献   

15.
一、风雨历程 秦山核电二期工程是继秦山一期、大亚湾核电站投产后,由我国自主设计、自行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第一座国产化商业核电站。1995年12月15日国家计委批准工程开工,并列入国家。八五”重点项目,1996年6月2151主体工程开工,是“九五”期间开工的第一个核电项目。秦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中国核工业数十万职工在第一次创业中,交给党和人民的优秀答卷是“两弹”,那么,在第二次创业中交给党和人民最优秀的答卷是“两站”。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的建成,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可以说,中国的核电事业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雷声中起步的,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脚步声前进的。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我国核电发展的局面。改革开放为中国的核电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在我国核电发展的前沿阵地组织指挥、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中核总原副总经理赵宏顾问。  相似文献   

17.
核电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十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委领导的支持下,我国核电事业有了较大发展。秦山、大亚湾核电站的建成,为我国核电产业化的形成开创了有利条件,使核电成为解决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电力紧缺的干净、可靠的补充能源。最近国家计委、电力部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预测,规划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到2000年达到3亿千瓦,到2010年,达到5.53亿  相似文献   

18.
泰山核电站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1):F0002-F0002
位于浙江省海盐县境内的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管理运营的一座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1991年12月15日建成发电。秦山核电站的建设成功,结束了我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是我国和平利用核能的重要里程碑,被誉为“国之光荣”。实现了我国核电“零的突破”,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自主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并成为我国核工业保军转民和第二次创业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我国核电的发展,受着诸多条件的制约,资金问题就是重要制约条件之一。1994年2月5日,在深圳召开的第23次总理办公会议上,李鹏总理总结了大亚湾核电站的经验,指出核电要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机制,使我国核电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本文拟结合这些年来的实践,特别是大亚湾核电站的实践经验,阐述如何贯彻和落实国务院领导的指示,使核电走上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相似文献   

20.
今年2月,是大亚湾核电站投入商运10年。当人们在颂扬大亚湾核电站辉煌的运行业绩时,不能不谈及一个人--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原董事长昝云龙同志。有人这样说,大亚湾核电站之所以有今天,首先是党中央、国务院,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和李鹏同志的大力支持;在广东核电,王全国和昝云龙两同志功不可没。昝云龙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之后长期在核工业系统从事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其后,他调入原国防科工委,继续从事核动力的研究。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使昝云龙后半生与核电结下不解之缘。1983年,昝云龙由原国防科工委调入大亚湾核电站。1986年走上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岗位,带领大亚湾核电站走过艰难的建设期和最初的运行阶段,坚定地实践着“在巨人肩膀上跳高“的广东核电发展战略,成为大亚湾核电站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到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执行者和见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