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冬 《中外企业文化》2011,(9):I0023-I0025
1个网络热帖谁愿意和我奶奶“搭伙养老”?“爷爷刚去世,剩奶奶一个人在家,我们很不放心,想在小区找一户邻居,最好也是老人一个人住的,我奶奶可以照顾她,也互相做个伴。”搭伙养老,百科里诠释为:有些老人老伴去世后,由于孩子们都要工作,留老人一个人在家很不放心,于是有些网友在网上发帖想在同一个社区寻找老人,  相似文献   

2.
梅静 《公司》2001,(5):41-42
改制后的企业、新成立的企业,一些工会组织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工人们的合法权益屡受侵犯,有些企业甚至出现残酷虐待工人的现象,而因为工会组织软弱无力,工人们有冤无处申,有苦无处诉,以致发展到企业主与工人严重对立,带来了社会的不安定。即使成立了工会,工会有没有为工人作主同样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职工发问:工会主席,你姓啥? 有些地方置《工会法》于不顾,工会主席的产生也不经职工选举,由企业负责人或上一级组织说了算,工会的产生走入了误区,工会主席不姓“工”,出现了“老板化”、“干部化”“虚拟化”的倾向。 私…  相似文献   

3.
去年秋冬,应邀到一些乡镇去给干部讲课。我说,现在的乡镇干部要积极帮助农民向农外转移,要使更多的农民不再是农民。散会后一些乡镇干部对我说,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新鲜,过去我们从来没这样想过。相反,总是教育农民要安心农业生产,甚至还抑制过向往城市的思想。他们为什么会是这种思想状态,想来也不奇怪。因为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强调“农业劳动最光荣”、“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要年轻人立志在农村干一辈子”,表扬栓保,批评银环(豫剧《朝阳沟》里的两个青年)。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已有大量农民外出打工经商,但在一些乡镇干部的心目中,仍然不把…  相似文献   

4.
我是湖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我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村委会负债问题严重。江西省某镇,有农业人口32559人。1999年全镇村集体总收入为120多万元,债务却高达251万多元。全镇23个村,只有一个村不存在债务问题。这些巨大的债务是从哪里来的呢?“村官”及其他人员补贴过多,以至于僧多粥少。全镇村委会干部127人,村民小组干部263人,这样的村组干部人数和其他富裕的地方相比可能并不算多,但是在当地已经超出了各村的经济承受能力。有一个村,村委会有7个人,他们的误工补贴一年就有14000元,再加上6个民办教师一年600…  相似文献   

5.
企业家应有的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毕业于鹿儿岛大学的工学部,对企业经营是一无所知。27岁时我创建了京瓷公司,只有28名职工,一开张需要解决的事情堆积如山。员工一个接一个找我,而我不懂得什么是经营。想找个人商量也找不到,十分苦闷。后来我想,既然看书对经营一无所知,不如行动考虑一下“作为一个人什么是正确的”、“作为一个人什么是不正确的”,以此作为一切的起点和根本,去判断各种种样的问题。我就以“作为一个人什么是正确的”这样一个基本点开始了自己的企业经营。以伦理观和道德律作为根本去推进经营。正是这一点,带来了今天的成功。比如说,如果我当时多少学了一点经营管理的知识,多少有一点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的话,大概就不会去考虑“做人什么是正确的”,而是以“能不能赚钱”为基准去判断问题;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只知拼命地工作,而是会去学着怎样搞妥协、拉关系,怎样想办法让自己过得轻松一些。  相似文献   

6.
误导的标语     
最近我到某县农村走了一趟,看了主要街道路口旁边竖立的几条标语,禁不住有话要说。“明年咱们就入关,再种粮食是老冤”——这是当地为推行大面积种植大棚蔬菜而设计的一则标语。“入关”即加入世贸组织,“明年”是基层干部对“入世”的估计,而“老冤”则是当地一句方言,意思是说,谁再种粮食就是憨子,亏死了,不合算。实际上农民以农为本,种不种粮食他们自有分寸,政府多搞些种植引导,建立和形成规模经营的高效高产农业结构,或向特色农业发展,应当说本意是好的。但就是在这种本意驱使下,该县政府却矫枉过正,一句口号,就想使历…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下乡调查小春备耕情况,几位正在地里劳作的农民告诉我:“往年这时,乡上规定早就下来了,定面积、定品种,不种不行,少种罚款,吃不完又卖不脱,本钱亏了无处诉苦。而今年,他们(乡政府)只给我们当参谋,提供情报和技术,种养计划由我们自己安排。这样就好了,卖得出去的就多种,卖不出去的就少种,何必把我们管得死死的。”一席话,反映了农民们的心声。的确,在过去,我们过多地强调计划,政府层层下达指令性任务,让农民种这种那,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到头来卖粮难、卖油难、卖烟难,增产不增收,甚至丰收却欠收,农民急,干部急,农民诅咒,干部委曲。  相似文献   

8.
人生无处不交流,生活事事有沟通.沟通是人类信息交流、观点互换、情感互动、利益互惠的人际交往活动.当今世界就是一张巨大的沟通平台,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接受不接受,你都扮演着一个沟通者的角色.不论人与人之间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只要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小到家庭纠纷,大到国际争端,都需要沟通来解决实际问题,英国作家萧伯纳指出: "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后我们双方都有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语丝     
“现在有种说法:教育改变命运,其实在很多普通家庭中,特别是农民家庭中,是因教致贫,所谓优质学校只令有权势者受益。”——首创“无差别教育”概念的江苏省徐州市市委书记徐鸣如是说“人生在世不一等,富的富来贫的贫。我这几十年,看到一些人被打下去又翻起来,过得比我这个棒棒还累。我觉得我富裕。”——手拿一根扁担即“棒棒”,游走在街头巷尾,以帮人扛、抬重物为生的潘和林,近日成为“重庆第一棒棒”“取消农业税前,群众说不解决问题就不交农业税,干部跑得比啥都快,如今农业税没了,干部就不理群众了。”——河南一农民说语丝…  相似文献   

10.
致富的路让农民自己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逼民富”只是一厢情愿去年 ,我在湖南湘西与贵州铜仁交界的山区搞调查。一次下乡的时候 ,看见一个乡里的农业技术推广干部胸前挂着一副绿色的军用望远镜 ,我问他是怎么回事 ,他说这是在中俄边境买的 ,用来观察山上的农民种田情况 ,若农民不能规范化种植 ,也就是说 ,插秧若不符合乡里的要求 ,他就叫村里干部去纠正。我到附近村里一打听 ,农民对此很反感。他们说村里有个刚解放时复员的老红军战士 ,没儿没女 ,前年请人来家帮助插秧 ,乡里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干部认为稻秧插得不直 ,要下到田里把秧踩了。老红军跪下 ,抱着他的腿苦苦哀求 ,但他…  相似文献   

11.
投诉热线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校报》编辑人员,平日经常听到一些这样的情况:有的人买来自行车,不久车架就出现断裂;有的人买来洗衣机,不久就不转圈;有的人买来彩电,不久就没有图像……拿去退货或调换,对方只同意维修。修好后用不了多久,又出毛病,只好又送去维修,没多久又出毛病,不得不再送去维修。如此折腾几次,对方就甩出几句推卸责任的“理由”,让人感到失望,感到烦恼。想投诉,却又不知道要怎样才能“诉”到“点子”上。虽然大家都听说过有个新“三包”的规定,但因平时未着意留心,都不知其详,问到我们时,我们也说不清楚。因此,特来信希望贵刊在可能范围内作些关于新“三包”范围及“三包”时限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盛蔚 《劳动月刊》2012,(9):12-14
“我是一个不轻易爱的人,一旦爱了,就倾己所有地付出,甚至从未想过给自己留所谓的后路。”陈沐雪这样介绍自己对待感情的态度。 “我这样做,是为了表达我对爱情的坚定。然而,我如此地付出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伤痛。”陈沐雪这样总结自己的感情经历。  相似文献   

13.
不公开怎能不骂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付占东读者给本刊编辑部来信说:今天无意中读了你刊评论员写的《村务公开贵在实》(载《乡镇论坛))1998年第2期——编者注)一文,使我想起了前些日子在《人民日报》上读过的《给村民一个明白》。两篇文章我都读了不止一遍,可是越读越令我困惑和不解。要说对文章的意义和内容,我都能理解个八九,使我不能理解的是,既然中央和上级政府都明确规定出“村务公开”这样好的政策,那为什么我们村就不能坚决执行和顺利实施呢?再说实施村务公开也并不是单方面“给村民一个明白”,重要的是还“给干部一个清白”,难道说村干部就不想要…  相似文献   

14.
在企业现代管理问题上,我想有两 点很重要:第一是公司治理制度,第二 是品牌形象。今天我的发言重点是谈品 牌问题。我想首先请你们想一想一个名 字,你尊敬的一个人的名字,很显然每 一个人的答案是不一样的。这就涉及到 品牌形象的问题,你的朋友的品牌形象 问题。对公司而言,品牌是人们在购买 产品或者订购某项服务的时候愿意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说几句实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已有5个春秋了,这是全国人民拍手称快的好事。然而,我不是贬低我们这里的乡村,有几个人知道这样重要的消息?即使有的知道了,也不过是一笑了之。原因是:能按这个“法”做吗?目前,由于我国农民文化水平还比较低,有的根本不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起什么作用。况且,现在我们这里根本不是自治群众组织。不但如此,还把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刮起来了。每到村干部选举的时候,就看谁的“红包”大,谁就可以任职。走马上任后,就神气起来了,“我成了人上人”。可是又一想,我是花钱买  相似文献   

16.
●50年代,每600人养活1个国家干部,而今天,每40人就要养活1个。●朱基总理曾在他的“就职演说”中强烈指出:费大于税,民怨沸腾如今在农村,再也没有比减轻农民负担更沉重的话题了,摊在田地和人头上的这税那费已经压得农民直不起腰来。曾几何时,还仅有少数几个中央执法部门,按规定收取很少的税费,忽然之间,涉及收费的部门竟达60多个,他们都一窝蜂般涌向口袋里还没有多少“子”的农民。强行平摊农税规定何在四川省剑阁县的杨华林来信向我们反映,平摊农税在农村已是习以为常了。他们县有个乡按人头分摊农业特产税、印花税就达20…  相似文献   

17.
在《乡镇论坛》2006年2月上半月编辑部纪事《提醒大家当心骗子》一文中“,揭露骗子的伎俩,旨在使我们的农民兄弟在致富的路上少走些弯路”一句话深深地感动着我。“我们的农民兄弟”,多么亲切的称呼!“农民兄弟”,多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永远敬佩的名字!“我们的农民兄弟”——它深刻地反映了当今党群关系的鱼水情深,表达了干部与群众之间亲密无间的真情,也更加深刻体现了“乡镇论坛人”视农民为兄弟的人文情怀。是啊,因为有“我们”,山东的卢姓农民一颗受伤的心得到了抚慰;因为有“我们”“,农民朋友有话想说只管说”;因为有“我们”“,读者…  相似文献   

18.
跑官者说     
(有幸,在一个偶然进入的地方,凑巧听到隔壁一位领导的酒后真言)你问我跑官为啥成功率100%?这诀窍,除了你,我是不会告诉任何人的。你嘛,我坚信你不会漏风。“跑”字,是“足”字加个“包”,这包儿很有学问。我绞尽脑汁百思才得其解──“包”就是礼包。“连跑带送,提拔重用;光跑不送,原地不动;不跑不送,降级使用!”但你不腐蚀腐蚀他成吗?他不吐口,你想往上爬也爬不上去──“领导要想富,经常动干部,嘴上说研究,就是不宣布。”可以理解,礼尚往来吗!人说战争年代升官快,那有什么了不起!谦逊地说,我比他们都技高一筹…  相似文献   

19.
帮忙,是指解他人之难,帮他人所需。然而笔者发现农村中有些村官的“帮忙”却令人忧虑。为了搞好群众关系,有的村干部竟然如此“帮忙”:谁家孩子结婚年龄不够,他就替人帮忙领取结婚证;谁家有人因偷鸡摸狗、窃取钱物被派出所拘留,他就帮忙说情,请求放人;谁家因偷税漏税受处罚,他就帮忙讲情,使其少缴甚至不缴罚款;谁家因赌博被抓获,他就帮忙通融关系……这样的村干部在一些人心目中似乎“地位很高,很受人尊重”,甚至还被视为“好干部”。作为农村干部,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做好事,办实事,为百姓帮忙…  相似文献   

20.
人不伤心不落泪,无冤无怨谁上访?近年来,一些地方农民群体上访势头一直遏制不住,并呈愈演愈烈之势。其原因各异,但状告对象离不了村、乡 (镇 )、县三层组织及其干部,归根结蒂是一些基层干部说错了话、办错了事、损害了农民利益,疏离了广大农民。   一是为政不廉、办事不公,伤害了农民的感情。这主要表现在村干部身上。村干部为政不廉是目前集体上访的一个热点问题。据《人民信访》 1999年第 10期报道,中共山西省临汾地委突击查处了农民集体强烈反映的 67个村支部书记的问题,结果 51个有问题,农民反映属实或基本属实。调查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