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们采用很多种方法对人力资本价值进行计量。本文以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从经济学和会计学对人力资本计量的角度、宏观与微观的层面,对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述评,并就如何进一步解决人力资本价值计量问题提出建议,以期对人力资本价值计量的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世聪 《会计之友》2007,(3X):11-12
笔者从国内外对人力资本价值计量的研究现状出发,提出了人力资本当期价值理论,构建了人力资本价值会计计量系列模型,实现了人力资本价值计量研究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国内外人力资本价值计量研究现状入手,在了解问题症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力资本当期价值理论,并巧妙地分离了人力、物力贡献价值,构建了人力资本按贡献价值进行会计计量的六种模式,将价值指标和非价值指标有机结合.实现了人力资本价值会计计量研究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4.
李世聪 《会计之友》2007,(11X):8-10
笔者在总结分析国内人力资本价值计量研究现状和测算国内外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模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人力资长当期价值理论与方法,实现了人力资本价值计量研究的重大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曾小玲 《财会月刊》2006,(11):17-18
人力资本最大的特征就是其价值的不确定性,通过确定性程序进行人力资本价值计量违背了人力资本经济学的产权本质,是行不通的。本文对人力资本价值计量误区作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运用投入法与产出法计量人力资本价值贡献的难点,构建了基于群体人力资本价值贡献计量模型和个体人力资本价值贡献计量模型,并分别对两个模型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计量方法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人力资本具有能动性特征,其价值计量的困难严重阻碍了人力资本剩余收益分享权的实现。本文分析了十种常见的人力资本计量方法各自优缺点,并就如何解决计量难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笔者通过对人力资本价值的深入调查研究,在总结、测算国内外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当期价值理论。本文对此理论的突破性和创新性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人力资本当期价值理论为指导,构建了人力资本当期价值会计计量模式,并深入企业进行实证检验,以检验所构建模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一、中国特色人力资本当期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构建人力资本会计计量一直是人力资本价值研究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难题。几十年来,国内外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对人的未来价值和内在价值进行评估,而人的未来价值和内在价值实质上是难于准确评估和计量的。我们对国内外设计的多种模型进行了实证测算,测算结果与实际均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认为人力资本在劳动中创造的价值体现人力资本的内在功能,并通过创造…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国内外对人力资本价值计量的研究现状出发,提出了人力资本当期价值理论,构建了人力资本价值会计计量系列模型,实现了人力资本价值计量研究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的价值计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人力资本的价值计量,学界一致主张采用货币性计量方法和非货币计量方法相结合、按个人价值和群体价值进行计价的方式。文章回顾了人力资本价值计量的各种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综合性评述。  相似文献   

12.
从智力资本投资和资本累计的视角,对智力资本及其各要素的价值创造行为进行分析,构建企业智力资本价值创造的会计度量模式,并对智力资本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中的核心要素;企业智力资本的形成是企业长期投资不断累积的结果;以现金流量作为企业价值度量指标可以很好地解释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性,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智力资本各要素的作用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兼顾企业和劳动者两个维度,重新修正了人力资本增值的内涵,提出企业人力资本增值的新观念。从人力资本价值"贡献观"出发,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提出应用模糊计量法对企业当期人力资本创造的价值及增值进行测度的思路。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总结出企业人力资本增值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14.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对人力资本重要性的认识基本还处于定性阶段,这极大地限制了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本文着重研究人力资本计量问题,在总结人力资本常用计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力资本价值计量的一种新方法———改进完全价值法。在设计计量模型时,以产出为基础,充分注意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在创造剩余价值中的共同作用,把人力资本价值的计量模型构思为:人力资本的补偿价值+利润中属于人力资本的部分,并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对利润进行分割,在此基础上考虑员工类型、企业类型、企业投资、员工服务期限等因素,对模型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Pulic模型、智力增值系数(VAIC)和其与其他业绩衡量指标之间的关系深入剖析了智力增值系数的真正含义。结果表明智力增值系数中的智力资本、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与Skandia导航仪和智力资本研究界一般所定义的含义不同,并且VAIC不是用来量度智力资本的价值,而是量度智力资本所创造的价值,是一种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衡量价值创造的业绩衡量指标,是对现有的业绩衡量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高校人力资本的价值计量和收益分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人力资本价值计量和收益分配的角度出发,就如何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在对GC大学人力资本管理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高校人力资本计量与激励模型,以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将会对高校人力资本的管理和提高办学效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述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性:缺乏程式性、全面性重于专业性、边界不确定性和产权不可直接界定与不可交易性;着重研究在企业家人力资本特性下的积累及其棘轮效应,这种效应包含在企业家人力资本积累的起点、过程和退出环节,相对于其他人力资本,企业家人力资本棘轮效应使得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尤其明显;进而分析企业家劳动的复杂性如何使得企业家劳动定价只能通过企业价值剩余来衡量,并说明合理计算企业价值剩余需要依赖于较为完善的要素市场;最后就创业与企业家培育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薪酬能够准确衡量人力资本的货币价值,是人力资本价值实现的重要载体.根据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特点及薪酬现状,从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视角提出的基于生涯补偿模式的固定薪酬、基于激发潜能的全面薪酬、基于多元绩效评价的绩效薪酬三种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高校教师的人力资本效能.  相似文献   

19.
侯莉颖  何俊 《价值工程》2007,26(5):165-168
自进入知识经济以来,无形资产对于企业未来价值创造的作用日趋明显。目前学术界对于无形资产的涵义尚未有统一的认识。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综合目前对于企业无形资产、知识资产以及人力资产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无形资产是区别于有形资产且能为企业带来超额利益的总和;回顾了几种常见的企业无形资产评估的方法后,提出了属于间接测量法的CIA法,该方法建立在无形资产的价值最终将体现为企业运用有形资产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的基本思想之上,同时给出了应用CIA方法评估无形资产价值的详细步骤。接着以房地产上市公司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CIA法测量出了样本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价值。最后,指出了CIA法的局限性以及后续研究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