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孙中山先生于1919年提出了《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实业计划)。这一《实业计划》是孙中山思想十分重要的代表作。在《实业计划》中,他系统地阐述了壮大中国物质基础、促进中国现代化的理论、方针和政策。这些宏图在略是他深入进行理论研究和认真学习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反复思考的结果,是他认真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的教训和深入考察国情后的积极探索的结晶。“东方大港”是《实业计划》的一项重大计划。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的“篇首”中提出了“于中国中部、北部、南部各建一大洋港口,如纽约港者”。在《实业计划》的第二计划中,确定以“东方大港之为第二计划中心”。孙中山先生提出建设“东方大港”的构想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图画。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是近代史上最杰出的历史人物之一,对中国的近代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在实践中所形成的思想也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璀璨的瑰宝.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信仰,也是其一生奋斗的目标.本文论述了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一、平均地权,二、节制资本,三、发展实业、加强社会建设,并总结了其特点,指出民生主义的思想对今天加强和改善民生建设仍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继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提出的"社会革命"纲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其内容有先进的一面也存在争议,但是仍然对我国的建设有历史参照意义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复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黄炎培、王一亭、叶惠钧等浦东先贤与孙中山结下了深深的情缘,被孙中山赞为真正做大事勿做大官者。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毕生致力于拯救中国、复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他为寻求真理,足迹遍及全球。中山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5.
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是中国最早的有完整体系的治国经世思想,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6.
作为民生主义重要内容的“平均地权”思想与国民党政权迁台后实施的土改政策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台湾土地改革政策在许多方面反映了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纲领,同时也存在背离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纲领的方面。台湾的土地改革政策是一项不彻底的,具有妥协性的改良主义的土地政策。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对美国铁路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先生为拯救国家、造福人民,提出了以“振兴实业、交通先行”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建设计划,铁路建设则是其最核心的部分。美国铁路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迅速崛起,给予孙中山以极大震撼和影响。学习和借鉴美国是孙中山铁路建设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他在吸收和利用的同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主张,对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宁波人杰地灵,历代群星璀灿;古有“满朝朱紫贵,尽是四明人”之说;蜚声海外的“宁波帮”更为世人所瞩目。二十世纪三位伟人之首的孙中山先生,不仅在90年前亲临甬城,而且十分关心宁波的发展,在其著作中直接论及港城宁波和“甬人”“甬商”者竟达二十多处,对“宁波帮”的历史地位、重要作用和宁波建设发展均作出了高度评价或前瞻规划。  相似文献   

9.
民国北京、南京政府经济政策的思想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91 2— 1 936年期间“政策精英”之经济思想与社会舆论的变化 ,是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倾向的时而相互促进、时而此消彼长的矛盾运动 ,表现为资产阶级自由资本主义思想 ,中央集权主义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和实业计划 ,“好政府”主义 ,国家主义 ,统制经济等经济理论流派及学说。它们共同构成了民国政府经济政策的思想理论背景。其间 ,西方的影响和时局的催化是普遍因素 ,并且存在一个向中央集权、国家至上倾斜的连续过程。  相似文献   

10.
杜建华 《发展》2011,(1):82-82
一、公平正义的提出及现实意义 从春秋时代孔子提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到近代康有为《大同书》中提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公平正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是最早研究社会阶级结构与政治稳定之间关系的伟大思想家之一,他根据人们所拥有财产的多寡,将城邦社会中的阶级划分为:极贫者、中产阶级和极富者三个部分。亚里士多德认为极贫者和极富者所持的正义观都是偏颇的,由他们执政的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都倾向于采取掠夺对方的极端化政策,引发阶级对立。因此会接威胁到城邦的政治稳定。而中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阶级使他们更有助于维护政治稳定,因此,他认为中产阶级具有一种政治稳定功能。  相似文献   

12.
金菊 《当代陕西》2011,(12):9-9
一遍遍搜寻翻看侯伯宇先生的事迹,一次次难禁热泪长流,难抑心魄震颤。 侯老一生的选择,绝对遵从于自己孜孜追求的理想、信念与价值。没有被世俗所沾染左右。他历经坎坷,但在教学科研上,一生都走的是最直、最近的“纯学者”路,他培养的学生形成重量级的“西北军团”,他的“侯氏理论”被称作“中国的骄傲”。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先生为推翻帝制开创共和,建立民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孙中山的名字也与其革命生涯紧紧相联.鄂籍旅日华侨王佩叔同情民主革命.孙中山原名孙文,一度住在王家;为避免反动势力的注意,曾改名“中山樵”,以后孙离开王家后,仍与其有书信往来.一次章士钊在佩叔家作客,偶然在其书房的信袋上发现了“中山樵”写给王佩叔的信函,因其字迹  相似文献   

14.
《上海国资》2007,(3):83-86
2006年9月,以“社会保障与和谐社会”为主题的中国社会保障论坛首届年会在北京召开。“企业年金”作为一个重要议题被提上了论坛议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督司司长陈良先生就企业年金、社会保障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指出,“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基础,企业年金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无独有偶,社会保障制度和企业年金专家、社科院研究员郑秉文在接受记者访问时也谈到,“要从建立和谐社会与和谐资本市场的高度来认识企业年金的重要性”。可见,企业年金是中国在未来时间解决养老问题,增强社会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保证,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15.
《上海国资》2007,(3):83-87
2006年9月,以“社会保障与和谐社会”为主题的中国社会保障论坛首届年会在北京召开。“企业年金”作为一个重要议题被提上了论坛议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督司司长陈良先生就企业年金、社会保障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指出,“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基础,企业年金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无独有偶,社会保障制度和企业年金专家、社科院研究员郑秉文在接受记者访问时也谈到,“要从建立和谐社会与和谐资本市场的高度来认识企业年金的重要性”。可见,企业年金是中国在未来时间解决养老问题,增强社会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保证,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16.
巴蜀无鬼     
《新西部(上)》2007,(6):62-62
前两年.魏明伦先生是陕西的常客.笔者多次耳闻他的沙哑谈锋、目睹他的智言谐趣.并喜获先生所赠的三部大作。花甲之年的魏先生。广众之下.以机智幽默著称,但私底下,俨然一介老愤青情怀,一句“天下太‘贫’,黎民长‘瘦’,道出了吾国吾民的几多磨难和挣扎.其情让人敬佩.其景惹人动容。  相似文献   

17.
王焕平 《魅力中国》2010,(17):46-47
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从字义上看,“和”字为象形字,最早的意思是一个人在庄稼边奏乐看书;反映出历经战乱的人们对于社会稳定、悠闲自得的追求。“谐”者,相合也,有顺和、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既有先秦时代诸子百家仰慕的“天下大同”的和谐社会;也有以后“盛世”的和谐社会。当然,传统的和谐社会与“民主法洽、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有着诸多的不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具有独特的时代意蕴,它历史地包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深刻挖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内涵,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实现和谐社会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五常先生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一身兼有“三最”:1966年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被选为“最佳教授”;1991年在香港被选为“最劣教授”;与此同时,他又是众所公认的香港大学“最受欢迎的教授”。于是,有人按照中国旧文化中的“三纲五常”,戏称其为“三最五常”。 五常先生涉猎的范围几乎无所不在:经济、教育、书法、绘画、音乐、摄影,甚至钓鱼。大千世界,杂粮百姓,兴趣泛泛者不乏其人。但是,能像张五常先生这样,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都研究到了专业水准者,应该说是凤毛麟角。 2001年4月中旬,我到东北财经大学演讲,第二天…  相似文献   

19.
马静  胡玮 《黑河学刊》2013,(10):39-40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也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作为三民主义的创始人,三民主义的思想则成为了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体系之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既渗透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体现了西方的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20.
崔宏宇 《中国经贸》2011,(24):135-135
政治文明是现代文明的核心标尺,和谐社会则是一切社会发展的理想和目标。本文旨在从一个较新的角度,以和谐社会的意蕴为视点,通过对“和谐社会”各子系统的结构解析来探究“政治文明”的目标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