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投资》:今年5月,科技部正式发布了《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规划中将试点示范确定为主要的发展目标,南瑞集团作为科技自主创新的先锋企业,近年来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承担了智能电网试点项目和各环节的建设任务,在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和信息通信各技术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请您详细介绍一下成功试点示范项目的情况. 南瑞集团:近几年,南瑞集团根据国家电网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承担的典型示范工程包括:扬州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中新天津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等.  相似文献   

2.
为加快能源技术的创新发展,今年5月科技部发布了《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表明建设智能电网正从国家战略规划层面逐步落实到政策措施和工程实践中。本刊记者专访了《规划》起草组专家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闵勇教授,进一步了解了《规划》中我国智能电网重点专项示范工程的战略布局,当前我国智能电网发展及研发现状。  相似文献   

3.
林静 《中国科技投资》2013,(Z4):117-118
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是现阶段大部分国家的必然选择,智能电网作为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领域,研究智能电网与中国低碳之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介绍了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并重点总结了智能电网的节能减排效用,最后对智能电网与我国低碳之路的未来发展做了简单展望。  相似文献   

4.
以智能电网为代表的全新电力技术具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异常契合当前电力市场对于电网发展的高技术要求。绿色、高效、经济、安全、可靠是智能电网的突出优势,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智能电网必然会取代当前的电网成为主流的电网模式。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对智能电网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概述,而后重点分析并探讨了智能电网规划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品牌是酒店集团的关键资源和核心竞争力。国际酒店集团的进入在给我国本土的酒店企业带来了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后者提供了学习先进管理水平和品牌运营策略的机会。锦江集团的品牌推广是国内酒店服务业的成功典范,其品牌战略值得我国其他酒店集团借鉴。我国本土酒店集团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速酒店集团扩张,形成规模和品牌的良性互动;细分顾客市场,明确营销重点,增强顾客对酒店品牌的忠诚度;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酒店集团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6.
智能电网是多学科、综合技术的集成,时下物联网与智能电网的共同携手并进,为电网技术开辟了一片新领域,,为构建"智慧城市"注入了新业态.智能电网是物联网的重要应用领域,物联网技术是智能电网的重要支撑技术,而智能电网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可以带动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信息通信设备、电力芯片、软件以及运行维护产业的发展.厦门硅田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个提供物联网系统技术支撑的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7.
ERP系统是一套集成的、功能丰富的企业级套装应用软件,国家电网公司在2007月4日会议决策采用ERP软件实施的技术路线。本文从电网企业ERP系统实施方法论出发,提出了电网企业ERP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并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我国电网企业成功实施ERP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投资》:中控集团从1993年发展至今,成为我国领先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供应商,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在科技创新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绩? 中控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863计划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现代电力网络的构建中,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智能电网综合运用了先进的测量技术、传感技术、决策支持系统技术、设备技术与控制方法,以进一步提升电力服务的安全性、可靠性。在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中,配网自动化的应用逐渐成为其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保障区域电网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就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品牌是酒店集团的关键资源和核心竞争力。国际酒店集团的进入在给我国本土的酒店企业带来了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后者提供了学习先进管理水平和品牌运营策略的机会。锦江集团的品牌推广是国内酒店服务业的成功典范,其品牌战略值得我国其他酒店集团借鉴。我国本土酒店集团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速酒店集团扩张,形成规模和品牌的良性互动;细分顾客市场,明确营销重点,增强顾客对酒店品牌的忠诚度;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酒店集团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现代电力网络的构建中,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智能电网综合运用了先进的测量技术、传感技术、决策支持系统技术、设备技术与控制方法,以进一步提升电力服务的安全性、可靠性.在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中,配网自动化的应用逐渐成为其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保障区域电网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就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科技动态     
《中国科技投资》2012,(18):9-11
我国现代农机智能装备与技术取得突出成就"现代农机智能装备与技术研究"项目是"十一五"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的重点项目,2010年启动,由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实施,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江苏大学、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洛阳中收机械装备有限公司、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等22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该项目立足智能农业装备技术的基础理论,着眼大型高效智能和轻便智能装备技术,以战略性、前瞻性和前沿性技术为重点,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和应用基础技术,强化空白产品核心技术供应能力和提升产品档次,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计划到2010年,建立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力争全省大中型企业全部建立具有一定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以行业科研院所、高校科研机构为依托,建立20家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的专业性技术中心和区域性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重点扶持50家技术创新重点企业,30个技术创新示范工业园区建设,组织实施新产品开发“1383”工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电力技术革命正如火如荼地大规模展开,时下物联网与智能电网的共同携手并进,为电网技术开辟了一片新领域。智能电网是多学科、综合技术的集成,而与物联网的融合,为构建"智慧城市"注入了新业态。"物灵通"的诞生可谓"生逢其时",为两网融合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撑。本刊记者采访了作为"物灵通"的出产地—厦门硅田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     
《中国科技投资》2008,(2):12-13
我国研发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激光显示技术;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在中科大诞生;国内首款CMOS全球卫星导航接收芯片研发成功;国内首条具备45纳米产能芯片生产线在沪投产;ChinaCache推出应用加速平台成功解决“无区界”技术;小巧“隐身侠”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外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概述了智能电网的定义,针对智能电网的特征与智能化在电力技术以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智能电网在电力技术以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集中关键性技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和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长,不少企业纷纷开展煤制油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有的还规划了很大的煤制油建设规模。但煤制油项目是人才、技术、资金密集型的项目,投资风险大,目前无论是产品方向、工艺路线、技术装备,还是运营管理、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为加强煤制油项目管理,经报请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要求煤制油工程建设不能一哄而起、全面铺开。应坚持通过煤制油示范工程建设,全面分析论证,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煤制油技术发展主导路线,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确定下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0月17日,华立集团老板汪立成正式宣布,以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飞利浦CDMA核心设计业务,获得了CDMA无线通信方面的全部知识产权、研发成果、研发设备、研发工具和有经验的研发人员,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美国华立通信集团公司,专门从事CDMA手机芯片软件以及手机整套技术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从而率先成为国内完整掌握IT产业核心技术的企业.……  相似文献   

19.
《现代经济》2014,(12):56-5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的整体发展水平处于良好的状态。近几年,我国不断扩大电网工程建设,然而我国电网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配网相位不正确对正常用电造成一定影响。本文通过惠州某区配网相位不正确而导致无法和解环操作的进行分析,从而找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近些年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电力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电力行业为了满足社会电力方面的需求而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近些年来,电力行业将一些智能化的设备运用到了电网当中,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电网的运行环境。其中,智能电网中的信息安全技术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此本文主要对智能电网中的信息安全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对广大同行们起到借鉴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