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文学伦理批评理论认为“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的独特表现形式,文学在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从文学伦理的角度出发,分析《苏菲的选择》中女主人公苏菲在历史的伦理环境与父亲、与儿女在伦理活动中伦理结的形成过程,能让人们看到苏菲悲剧命运的根源、纳粹罪恶的深重,从而激发了人类对复杂人性的思考,号召人们心向美好,普爱众生。  相似文献   

2.
《变形记》通过人变形为虫的荒诞故事,演绎了格雷戈尔变形的悲剧。其悲剧的根源在于他被赋予了虫子的外形,但依然具有强烈的伦理意识。本文试图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关注格雷戈尔由人到虫的伦理变故和由此引发的伦理身份的变化,围绕虫形与人性的冲突所产生的是人还是虫的困惑以及最终做出的绝食身亡的伦理选择来探讨他关于生存伦理和家庭伦理的思考,以对我们的现实人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戏剧家尤金·奥尼尔注重对生存困境中的人物命运进行探讨与反思。其代表作《天边外》以主人公罗伯特的不幸遭遇展示了美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现状以及普通民众在伦理困境中的挣扎与心酸。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相关理论为切入点,从身份、价值和死亡三个方面探究罗伯特伦理困境的成因,不仅可以更深刻地展现罗伯特在实现个人理想时的绝望与无助,同时也揭示了尤金·奥尼尔对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诸多问题的伦理反思以及对伦理秩序重建所给予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4.
哈代在小说《还乡》中引用大量神话原型意象进行环境描写和人物塑造,尤其体现在小说背景埃格敦荒原氛围、男女主人公克林.约布赖特和尤苔沙的命运归属上。通过这些原型的应用,强化了该小说的悲剧性质。  相似文献   

5.
荣膺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对人类精神、历史和命运等重大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忧虑。《第五个孩子》是莱辛后期创作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幸福家庭因为“第五个孩子”班的到来而走向破裂的故事。本文试图运用文学伦理学的研究方法,从海蕊伦理身份的变化分析其所处的伦理两难的困境,并通过解析其伦理选择以及伦理救赎等方面去探讨她内心的道德情感和家庭伦理困惑。旨在说明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精神的淡漠、交流的障碍都可能打破原本和谐的伦理环境,改变人物的命运,造成家庭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英国作家康拉德的著名小说《吉姆爷》中出现的隔离型悲剧模式后认为:文中的主人公吉姆的一生不只在为一个失误活着,为另一个失误去死,而是这场悲剧的英雄。对《吉姆爷》的隔离型情节结构进行分析,有助于更清楚地理解康拉德作品中浓郁的悲剧意识,以及其作品中悲剧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勇于承担的英雄精神。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哈代的短篇小说《儿子的否决权》中的女主人公苏菲悲剧性的命运及其成因,探讨哈代小说中的自然主义倾向。哈代的小说中人物的命运悲剧是由遗传的性格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出宿命论思想和悲观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8.
The Lady or the Tiger是美国法兰克·史塔顿1882年出版的一部著名悲剧短篇小说。小说从践踏生命权、漠视尊严权的人权悲剧叙事开始,描述了一个充满悲凉和残酷的社会悲剧现状,并借此引出人物悲剧。在个人悲剧叙事部分,小说对人物内心的伦理纠结进行了详尽叙述。整个小说交替使用非聚焦型叙事方式和声音叙事方式,从视觉和听觉上强化悲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小说的字里行间从始至终弥漫着无奈的悲情色彩,悲剧情节扣人心弦。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分析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所映射的狄更斯的悲剧童年和他日后文学创作风格之间的联系,认识其深邃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本文认为《大卫·科波菲尔》正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的有力体现,作家以主人公悲剧的童年经历唤醒人们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儿童的广泛关注,以期改变其在社会中生存状态。同时,也反映出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既有积极的一面看,也有相对消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小说《八月之光》是福克纳的优秀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克里斯默斯从成长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悲剧过程。文章试以成长小说的视角解读主人公克里斯默斯的形象,进而揭示福克纳对美国旧南方的爱与恨。  相似文献   

11.
《八月之光》是福克纳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小说塑造了主人公克里斯默斯的悲剧人生。生活在20世纪初的美国南方社会,主人公的悲剧似乎早已命中注定。本文试从种族主义的迫害、自我个性的缺陷以及宗教思想的束缚等三个方面去阐述克里斯默斯悲剧的成因。主人公的悲剧人生正是美国南方社会没落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小说《子夜》中主人公吴荪甫这一艺术形象的分析,论述了民族资产阶级两重性的本质和这一悲剧形象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3.
《玉米》把一个女人的命运放置在特定的生存空间里来叙述,然而对于中国漫长的封建制度而言.这一生存背景却具有广泛的指涉意义。本文拟考察在小说所设定的环境中,女人与政治如何依照其自身的逻辑演绎一个善良少女的命运悲剧,从中探讨几千年的社会政治结构对于民族心理积淀的深层影响及其与女性命运悲剧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新生态伦理的重建是叶广芩动物小说创作的主题。她以小说为载体,展示动物生存的悲剧,以及造成悲剧的深层因素,引起我们对人与动物和谐世界遭到破坏这一后果的深刻反思,进而通过动物故事在质疑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上,提醒人类要重建新的生态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5.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爱米丽一生的不幸际遇。爱米丽的悲剧是爱情的悲剧,更是一个女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在其作品《诗学》中阐述了有关悲剧的理论,提出五点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特征以及悲剧主人公和悲剧人物性格,他认为悲剧主人公应是出身高贵、品德居中、犯有错误和过失的中间人。这些悲剧理论反映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尤其是《奥塞罗》的创作中,从《奥塞罗》的情节布局,即情节的严肃复杂、有机组成和结局效果等方面可以看出莎翁对亚氏悲剧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法治思想之建构必须以特定的伦理支撑为前提,伦理建设在逻辑顺序上应先于法治建设,不把正义作为伦理目标就只能产生“伪法治”。因此,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中如何做到对传统道德和国家主义道德的合理扬弃,促进以自由俱本伦理和市场伦理为核心要素的新型伦理秩序的生成,将是整个法治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毕飞宇的小说《玉米》,通过主人公玉米不幸的恋爱和婚姻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精彩的悲剧性故事。审视玉米的悲剧,我们不难发现它不是上天注定的,虽然玉米的性格是促使她作出选择的主要因素,但玉米性格就是她生活环境的产物,因此畸形的社会正是这幕悲剧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9.
《呼啸山庄》作为一部传世经典,描述了一个由震撼人心的的爱情悲剧引起的复仇故事,展示了在畸形的社会中扭曲的人性和恐怖的事件。本文用心理学上九型人格的观点,来探讨小说中两位女主人公所充当的角色,从而窥见作者超前的女权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和根据其改编的昆曲《血手记》中女巫这一角色是不同的,因而其主人公麦克白和马佩的悲剧也不同.通过比较两剧中女巫的形象以及预言的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可以看出:《麦克白》中的女巫对麦克白具有绝对的控制力,麦克白的悲剧是自甘堕落,更是身不由己;《血手记》中削弱了女巫的作用,增加了马佩杀人的主动性,他的悲剧更多是咎由自取,自食其果.并且,通过对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的比较,分析了造成女巫形象差异以及主人公悲剧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