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冉 《商界》2010,(6):100-100
我们应该大方地承认:“民营”企业就是“私有”企业,“民营”经济就是“私有”经济。 对企业来说,“民”和“营”这两个字都没有太多的意义,两个字没一个有用的。“民”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概念。一个企业只能交给可以代表股东和董事会利益的“人”来经营,而不能交给空泛而不知所指的“民”来经营。  相似文献   

2.
江耀进 《中国工商》2003,(8):168-169
读书人恐怕一辈子都摆脱不了读书“情结”.也许这是读书人的宿命:而读书人最苦恼的事.也许就是无书可读.要不好书太多你没有时间去读。我大概属于后者,这种苦恼在读书人看来恐怕算得上是“高级”苦恼。可细细想来.有时候这种苦恼比无书可读的苦恼还要苦恼,因为你眼巴巴地望着这些你想读的书.却总  相似文献   

3.
《广告大观》2010,(7):40-40
二零一零年五月二十五日,就是富士康传来第十二名员工坠楼消息的那一天,我独在苦想下期策划,遇见总编,前来问我道,“你可曾为这次的富士康事件做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他就正告我,“我们还是应该做一点什么,这是媒体的良心与责任。”  相似文献   

4.
姚恩育 《浙商》2012,(6):75-75
假如一个人有大架子,那他势必就是一个有“价”之人,因为他所摆出的架子需要由其个人的“价值”来支撑;然而人本没有贵贱之分,一个人无论成就如何,都应该以尊重、谦和、善良的态度示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财富》2005,(5):56-62
企业做品牌大部分都是从产品开始然后发展到品牌,也就是从实到虚。虚的东西要想成立,非有产品做支持不可。实际这些都不尽然,福娃的出现,打破了这些论见,没有产品一样可以立现品牌,而且可以立即畅销。  相似文献   

6.
周福 《商》2014,(47):252-252
彭战果老师的一次佛学课上,我们讨论了关于“一”的问题。根据我个人之体验,我已经直观到各位老师和同学所说的都并非真正的道,并且感觉到这个一是不能言说的,一旦言说,就会落到具体层面的东西,但当时我还不能说出所以然。这个一既然为万物的本源,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转化成老子的“道”,或古希腊的“逻各斯”,因此追问一,就是在追问道和逻各斯。为了思考清楚这个问题,课后我仔细进行了思索,并带着这个问题重新阅读了《老子》,突然发现老子说出了我的想法。我们来看老子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接受营销”主要谈的是我们如何使用营销媒介。这其中的关键因素是如何区分可以做的事惰和应该做的事惰。作为一家公司,不应该是考虑我想说什么、我要在什么样的媒介上说或者以我最比较合算的方式,而是要以消费者的想法,以他们所希望的方式来进行宣传。  相似文献   

8.
高群耀 《三联竞争力》2005,44(10):77-77
我说过,一个公司的领导者(Leader)可能最重要的一项管人的工作就是制造“平衡”。当然这也离不开公司成熟制度的帮衬。这个平衡就在领导者、中间主管和员工三者之间,这中间在管理上肯定存在授权和风险管理。要想在“人”上实现效益最大化,需要一大堆商业管理智慧。  相似文献   

9.
田永敏 《浙商》2010,(12):16-16
我多次去了浙江绍兴大禹陵。现存的陵园已存上千年了。巧合的是,我几次在大禹陵都被大雨淋到。5月份的一天,我又去了一趟大禹陵,那天阳光灿烂,气温也高,在登上大殿台阶时,我满脸是汗。当时我想:人不出汗多好啊!一念及此,顿时联想到大禹治水的经验——“疏导”!洪水是客观自然现象,我们无法“堵”与“截”,只有通过“疏”与“导”才能变害为利。这也是大禹总结了他的上辈们治水失败的教训才悟出的真理。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商业评论(以下简称21CBR):“智慧地球”概念提出的基础是什么? 郭仁声:我们提出“智慧地球”这些理念,也不是某一天突然想出来这些东西,之前其实做了很多市场或者说对未来技术走向的分析。我们“智慧地球”的概念,关键就是三步理论:首先是感知,其次是互联,第三个是智能。其实明显可以看出是全世界迈进的这样一个步伐,  相似文献   

11.
最近,全国各地都在遴选所谓的地方“精神”,如,包容,创新,开放,团结,等等,大同小异,放之四海而皆准。要论一个单位的精神,我想也这样空泛来提毫无意义,但是我们每一个单位确实又有区别于其他单位的特质,为了避免与所谓的“精神”相雷同,我选择了“气质”一词来表述我想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嘉轩 《经贸世界》2005,(5):77-78
我有一个贤内助,在我寂寞时,她在我耳边轻轻吟唱我最喜欢的歌曲,安抚我的心灵。她有过耳不忘的“特异功能”,能帮我记下许多珍贵的资料,她能不厌其烦地矫正我不太标准的英发音,她是我事业上不可缺少的伙伴……她是我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我的贤内助……  相似文献   

13.
龚海燕 《商界》2008,(10):I0021-I0021
“情感寄托”应该是网络生活的永恒话题,也是虚拟网络改变现实人生.让情感更为丰富多彩的原动力。这就是世纪佳缘坚持做婚恋交友网站的动力,也是我们为何不断烧钱却无怨无悔的信仰所在。我想大部分年轻的网民大概都知道世纪佳缘,因为我们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婚恋交友网站,或者说不定他们就是通过佳缘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伴侣。  相似文献   

14.
黄方舟 《商界》2006,(7):I0014-I0015
四年级的郭晓,在别人看来,完全就是一个“野孩子”.什么爬树掏鸟窝、下水摸鱼虾、树林里捉迷藏,几乎样样都会。虽然淘气的郭晓经常让父母头痛,不过他的身体倍棒.在学习上也没让父母操过心,所以父母也就南着他“野”。  相似文献   

15.
“中产”,或者“中产阶级”,是一个让很;人眼睛发亮的词句。围绕这个词句不是有这样一种说法吗?“人的一生,若没有奋斗到中产阶级,那不是一个成功的人生;一个社会.不能让更多的人进八中产阶级.那是一个必须大力改进的社会。”或许正因为这个名词上面附加了太多的东西,它显得有些面目模糊。我们期望通过厉以宁教授的平易解读,与“中产”来一次抛却浮华的接触。  相似文献   

16.
何必 《国际市场》2009,(12):47-47
某两地工作总结,除了地名不一样,其他“写”得全部一模一样,这是日前媒体公开暴露的一条新闻。读了这条新闻,真正是大开眼界,感慨这朗朗乾坤之下,真个是什么样的奇闻都有。幸亏其中的一篇总结,没有照抄地名,否则,那就完全成了一字不差的克隆版,留下了一份绝妙的“鸳鸯谱”,让人觉得“你也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如此看来,其中的一位文抄公,也算是动了一点脑筋的,将人家总结上的地名换成了自家的,不容易啊!  相似文献   

17.
张彤媚 《广告大观》2006,(5S):132-133
一直很喜欢公益广告,因其准确而到位的宣传,因其或温馨亦或一针见血的场景,因其震撼心灵的广告语,还因其在我们身边的点点关怀。记得在上大学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创作一个平面公益广告,我做了这样一个日历,很多日期底下都有老人划的圈和记录的文字:“儿子回来”、“儿子返校”、“女儿打电话”……然后我配上了这样的文案:  相似文献   

18.
顾名思义,“老字号”乃区别于新字号而来。告诉你这东西不是刚出来的,这个词似乎也是中华独创的,因为没见过那家外企着重于宣传自身的“老”字的。老字号也并不是新词,在古一些的时候就有了的。那时标榜自己是老字号的有一个现实的效果——告诉你我信誉良好,在我这儿不会上当吃亏。  相似文献   

19.
催云 《广告大观》2005,(5):12-14
很多东西都讨论过“国际化”.特别是在准备加入WTO时期.这个词语对于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过冲击,然而对于标识,这个新兴的行业.国际化是否还残存一点点新意?那应该看我们的从业者的认识了。近日.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标识的整理规范工作.进行整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现有的很多标识系统.不符合国际化的统一标准。除去内容上的英语表达不准确.在图形符号的使用及标准色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就标识自身而言.其标志性的作用.应该是不分国界的。随着国际化的交流越来越多.标识也将为更多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发挥它的指引作用.所以,推进标识的国际化,是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商业文化》2006,(12):2-2
听说一支“如烟”的尼古丁含量竟然和一包香烟的毒害相差无几,我有点侥幸。我抽烟,也一直想戒烟,有朋友劝我改“如烟”,我觉得那东西的价格太离谱了,没听劝,结果省钱了。可想想也愤然,那些一心一意想戒烟的烟民同胞招惹谁了,凭什么就花冤枉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