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伟军 《新金融》1996,(7):38-39
在战后的经济复兴过程中,政策性金融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相比而言,日本实施的政策性金融最为成功。政策性金融不仅使日本政府的产业政策实施得到了银行资金的有力支持,而且它还有效地诱导了民间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向,极大地提高了整体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2.
林楠 《西南金融》2011,(3):29-31
2010年,四川GDP和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11年四川经济增长率与投资依然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预计在2011年之后,四川依赖巨额投资拉动的高速经济增长将遇到较大阻碍和困境。接力投资,充分利用证券市场,是提高四川企业微观运行状态的重要措施,证券市场的巨大输血作用,将给四川企业提供稳定、快速、低成本的巨额资金,合理利用,证券市场将能够引领四川经济继续优质平稳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日本经济遭受了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以后,由高速发展转入了缓慢低速的增长。从1970年到1980年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4.8%。尽管这样,日本经济的增长率仍是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中最高的,而且物价稳定,失业率低,国际收支情况好,被称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中一枝独秀的花朵。但是,自从去年以来日本经济复苏乏力,表现呆滞,政府制订的增长5.3%的经济指标,实际上只增长了2.7%。这是1974年以来日本经济最低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4.
从金融危机迷雾中冲杀出来的拉美经济列车如今正加速驶入新一轮的增长地带。据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ECLAC)发布的最新公报,2007年拉美地区经济增长率达到5.6%,实现了连续5年的高速增长。而且该委员会指出,拉美经济目前正经历着战后最强劲的经济增长周期,其经济增长有望持续10至15年。  相似文献   

5.
日本资本项目开放:背景、内容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日本资本项目开放的背景 日本资本项目开放首先是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恢复到了战前水平之后,经济开始了的高速增长。1964年,日本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组织正式接纳为成员国,实现资本项目开放成为贸易自由化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通过吸引外资以满足投资的需求。特别是大规模进行设备投资对日本产业升级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江瑞平 《银行家》2003,(11):106-111
金融系统的高效运行与货币政策的强力推行,曾在战后日本经济的奇迹般高速增长中发挥过决定性作用,以致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战后日本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实质上是一种"金融主导型经济增长".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破灭导致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后,日本金融业同样也陷入了空前深刻的危机之中.为摆脱金融危机与经济萧条之间的"恶性互动",日本政府和银行推出了一系列力度强大的政策举措,金融系统也付出了不懈努力,从而促使日本的金融运行与货币政策显现出多层面的引人注目的趋向.  相似文献   

7.
1985年是西方经济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经济危机中走出的第三年。1984年,西方工业国家经济普遍增长较快,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4.9%,其中美国6.8%,日本5.8%。通货膨胀率较低,失业率也低于1983年的水平。长期困扰西方经济的“滞胀”局面有  相似文献   

8.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根据世界银行的排名,2007年中国经济总量以30100亿美元位列世界第四.中国GDP增长率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在30年中有23年超过8%,2003年至2007年更是连续5年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而人均GDP按照汇率折算从1978年的130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460美元,年均增速达8.5%.从世界经济史看,二战后的日本经过1956年到1973年的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实现了经济现代化.然而,中国经过了30年持久、高速的发展却并没有步入经济现代化国家行列,个中原因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和反省.  相似文献   

9.
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日本曾利用税收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对外投资,成功输出国内过剩资本和过剩产能,以丰厚的海外利润助力国内经济中高速增长,缓解泡沫破灭对日本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本文借鉴日本税收激励的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对外投资税收激励政策的建议,旨在对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扬 《金融研究》1996,(5):59-63
日本的主银行制度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李扬对企业实行主要往来银行制(简称“主银行制”),曾经是日本银行制度和企业融资制度的一大特色。多数研究者都认为,主银行制对于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保证作用。有些研究进一步指出:主银行制度的施行...  相似文献   

11.
民间投资,是指在我国境内的各种非国有经济主体的投资。它包括集体经济投资、乡镇企业投资、私营经济投资和个人投资等。民间投资是支持和维系民营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因素。80年代以来,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民间投资的高速增长。近年来,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明  相似文献   

12.
战后直至上世纪70年代日本的货币当局一直实施利率管制制度,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效地支持了战后日本高速的经济增长,限制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维持了国内金融秩序的稳定.但是随着全球及日本国内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利率管制下的诸多问题凸显,利率自由化改革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1979年创设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为起点,日本开始了长达15年的利率自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3.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恢复经济,接着经济发展到高速增长时期(1955年~1978年),在这期间实际经济增长率为年均10%。其后,经过两次石油危机,日本经济遭受了严重打击,但是,比起欧美先进国家恢复得快。首先是从1974年起日本经济改为稳定增长时期,直至今天,实质经济增长率下降到平均3—5%。其次是于七十年代后期引进了美国的利率自由化,金融机构(银行、证券、信托)又相继开创了不少新业务,并且大力发展公开金融市场。这样,资金流向发生变化,从过去的个人流向企业变为从个人流向政府。  相似文献   

14.
高圣智 《金融研究》1997,(11):66-69
日本版金融“大爆炸”述评(下)———从“大爆炸”看战后日本金融体制的成败高圣智日本型金融体制在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中功不可没,但是,随着日本内外环境的变化,其金融体制的负面作用日趋显著,以致成为泡沫经济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泡沫经济的产生和崩溃给日本经...  相似文献   

15.
简论战后日本金融体制之成败钱海章众所周知,二战结束时的日本经济处于极度混乱状态。然而,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便得以重整旗鼓,恢复战前经济实力,完成经济复兴,并在五十、六十年代奇迹般地实现了长期高速经济增长,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在这一过程中,日本独特的金融体...  相似文献   

16.
2015回顾:低迷经济中的一枝独秀 过去五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约为7.4%,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复合增长率却高达16.9%.中国国内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海外投资相对的低成本使更多中国企业积极通过海外并购寻求增长动力.2015年,密集释放的政策红利和迫切的转型升级需求推动中国企业掀起新一轮出海热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经济增长乏力的阴霾下再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7.
引言 二次大战后,西方国家货币当局曾追求过很多目标,主要有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由于历史和战后经济情况的差异,各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也不尽相同,战后美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日本面临的是经济恢复和高速增长的问题;联邦德国因在20年代和战后都有过恶性通货膨胀的经历,则对通货膨胀更为敏感。因此,从战后到7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民间投资成为中国经济投资主体中 最活跃的一个元素,民间投资总量已达到12182亿 元,同比增长13.8%。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真正引 擎。从挟巨资刮起房市旋风的"温州炒房团"到"温 州炒煤团",民间投资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市场经济国家视为公理的一个结论是:和政 府投资相比,民间投资的效率、效益更高。高效率 和高效益,正是民间资本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据相 关统计显示,我国国有经济份额每年以2-3%的 速度下降。从整个国民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 看,中国的经济效率仅在"国退民进"的结构调整 方面就有很大的空间。因此,2004年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提出,2005年总量控制、更重要的是结构 调整。 随着政策法律环境的改善,政策层面日渐趋 好。专家预测,2005年。民间投资还将持续增长, 虽然增长率不会像2003和2004年那样快,但增长 率将达30%;而土地市场运行体系、金融体制的 改革、地方政府的监管环境3方面依然是民间投资 的瓶颈,2005年还有待解决;制造业、基础产业、 现代服务业、农业、实验室经济、并购和外资重 组将成为2005年民间投资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方东葵 《中国金融》1994,(10):28-29
日本政策性银行的运作及特点方东葵战后日本经济建设迅速得以重建,并从5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经济成功地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现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超级大国。日本创造这经济史上的奇迹的成功经验是多方面的,而日本政府创建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为推动经济的高速增长起到了...  相似文献   

20.
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由于国际金融体系尚不发达,世界各国银行对日本经济缺乏信心,日本很少利用外资,所需资金的绝大部分是由国内解决,产业设备投资和库存投资的99%依靠国内资金,而国内资金的最大来源是个人储蓄。通过对日本的资金流量分析可以看出,1960年日本的金融机构筹措资金为38.7千亿日元,其中个人储蓄为22.6千亿日元,约占60%。到1983年金融机构筹措资金55.7兆日元,其中个人储蓄为38.9兆日元,约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