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余敏 《市场周刊》2004,(6):63-64
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在货币传导机制上争论颇多,凯恩斯主义学派主张以利率作为货币传导机制,而现代货币主义则主张以货币供给量取代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水平主义则认为货币供给曲线不是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所假定的垂线,而是一条水平线。因为中央银行控制不住货币供给量,所以他们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只能是利率。我国的传导机制必然要向利率转轨。  相似文献   

2.
张兵 《致富时代》2010,(6):12-12
在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中,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的模式主要包括凯恩斯模式、泰勒模式和IS—LM模型。简析西方货币政策的这三种利率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3.
连小超 《华商》2008,(16):5-6
马克思认为"利率"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决定,而凯恩斯认为"利率"由货币的供求来决定,两者到底孰是孰非?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人们更经常接触到的往往是货币利率,无论是银行信贷、还是政府的宏观调控都离不开凯恩斯由货币供求决定的利率。这是否说明在现代凯恩斯的"利率决定于货币的供求"的观点的正确,而马克思的"利率由借贷资本供求决定"的观点过时了?因此,本文试图对马克思利息理论与凯恩斯利息理论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对储蓄的作用及其决定因素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学中的主要问题之一,这是由储蓄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决定的.虽然不同学派在认识储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上存在些许差异,但大多数经济学家的普遍共识是储蓄有利于经济增长.因此本文中笔者在实证检验储蓄的收入与利率效应的基础上探讨储蓄的决定性因素.最终根据实证检验的结果,笔者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从而力求通过影响储蓄的变动作用于我国长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信贷配给理论及其政策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玉喜 《商业研究》2002,(10):34-36
信贷配给理论是新凯恩斯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关于信贷配给产生的原因及社会经济效应的分析 ,对于以银行信贷融资为主融资机制的我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分析信贷配给理论 ,对我国货币政策分析及政府在信贷市场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职能定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新凯恩斯主义理论分析政府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凯恩斯主义为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找到了微观基础,但在分析政府职能时,却有着不同的观点。本文在对比新旧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新古典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不同的政府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利率理论及其实践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博 《财贸研究》2002,13(3):48-51
在货币政策的理论中,利率是各种政策措施的传导机制的核心,因此利率一直是货币当局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文针对近年来颇有争议的降息政策效果问题,就利率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诸问题重新加以讨论和再认识,目的在于通过借鉴西方利率理论和实践,立足于我国国情,充分发挥利率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顾建伟 《商场现代化》2008,(18):395-396
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经济学,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曾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但到1970年代之后却因导致资本主义世界普遍的"滞涨"而遭受严重挑战,而随着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尤其是新凯恩斯学派的兴起,凯恩斯经济学似乎开始复兴,但其实质是西方主流经济学派随着经济危机的复杂化而趋向融合的产物。作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里程碑式的革命,凯恩斯经济学是各种宏观经济理论的出发点,而凯恩斯本人也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9.
刘婕 《商》2013,(23):329-329
新剑桥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是在与新古典综合派持续不断地争论中逐渐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他们把收入分配理论同经济增长结合到一起,并贯穿到对一切经济现象和政策主张的分析过程和解释过程。该学派的分配理论不仅继承了凯恩斯的一些理论观点,也对其进行了发展和补充,提出了一些很有特点的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10.
基于金融摩擦的市场环境,本文构建新凯恩斯DSGE模型以拓展泰勒规则分析大规模债券购买等非常规货币政策对债券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观察外生冲击对长期和短期利率、储蓄、消费、总产出和通货膨胀的作用,并比较不同政策组合的福利损失。研究发现:债券购买会通过"期限偏好"渠道传导至总产出和价格;与单独使用常规货币政策相比,常规和非常规货币政策结合的最优货币政策,将明显降低福利损失;即使在非金融危机期间,央行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对稳定总产出和通胀也有利,尤其在零利率附近作用更为明显;常规货币政策的通胀调节是对非常规货币政策总产出缺口反应的有益补充,相互配合可以降低福利损失。  相似文献   

11.
在讨论利率改革时,有同志主张继续提高储蓄利率,认为近几年来物价连年上涨,只有提高储蓄利率,才能稳定储蓄存款,增加货币回笼,平衡市场供求,促进宏观平衡。储蓄利率水平对整个社会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上述观点,应深入开展讨论,以求制定正确的储蓄利率政策。本文试就我国储蓄利率水平及储蓄利率与物价、储蓄存款、货币回笼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郭新华  李勇辉  伍再华 《商业研究》2005,14(23):112-115
近年来,涌现出许多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储蓄决定因素的文献。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理论框架,采用不同的计量经济学工具和方法,研究了经济增长与储蓄的关系;实际利率、人口统计变量、人均收入水平对储蓄的影响;还有私人储蓄与公共部门储蓄的关系等等,并且得出不同的结论。把学者们近期来对储蓄决定问题上的各种观点进行初步的梳理,寻求其内在的演化逻辑,以推动对该问题的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关于货币供给和汇率变动之间关系的研究早已有之,古典学派、凯恩斯学派、货币主义学派等众多学派都发展了各自的理论模型。也有众多的学者从实证检验的角度来研究这二者的关系。诚然,这些研究殊途同归,都证明了货币供应和汇率变动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劳动力市场、有效需求等方面的经济学理论做进行了继承和发展,着力于从工资的粘性、供求关系、政府干预等多角度入手,阐述了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微观基础,本文通过对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进行分析,得出相关就业理论启示,为解决我国就业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率传导机制的作用正日益突出,成为最重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当前,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政策工具和操作目标选择也越来越多地考虑利率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利率政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制约我国利率政策的主要因素,进而对我国利率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利率政策有效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优化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新古典综合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是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的综合。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学派,对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公共选择学派是在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陷入困境后出现的,其将经济理论广泛地运用于政治领域和政治决策领域,其思想在美国广为流传,对我国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对该学派的历史背景,主要理论观点、局限性及其积极意义做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我国货币政策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有:信贷配给渠道、传统利率渠道、汇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心理预期渠道。通过实证研究,在我国务渠道发挥作用与西方不同,但货币政策传导效力是明显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尚不完善,还应构造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秦红阳 《商》2014,(5):145-146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一大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央行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在金融脱媒等金融结构变化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并非之前那么简单地可以侧重于某一种渠道,诸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利率渠道研究逐渐为国内学者和监管者关注。众所周知,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三大法宝之公开市场操作针对的就是货币市场,而在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中,又存在着诸多准基准利率,各自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基准利率的作用。利率是纲,纲举目张。利率市场化下,选择哪个利率作为一个基准利率,能够具有金融市场权威定价权及担任金融信息的指示器,即作为央行政策利率的“信使”及时将货币政策意图传递给金融市场利率,一直是学术界和央行关注的话题。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曾被我党制定为一项战略性目标。2004年开始了对银行存款利率上浮封顶,贷款利率下浮封底的利差保护,目前利率市场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要使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并最终实现,具有货币政策“二传手”功能的货币市场上基准利率亟需完善。同时金融市场间协调发展,商业银行资金定价、宏观调控方式转变,都倒逼着这一基准利率的地位夯实。〈br〉 因此本文将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选择问题纳入到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框架中去。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研究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中SHIBOR、银行间国债回购利率、短期国债收益率等各个市场利率的属性及优缺点,找到比较适合充当基准利率的(SHIBOR),通过实证考察SHIBOR自身期限结构等的效果及SHIBOR与其他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传导关系是否通畅, SHIBOR是否真的具备了基准利率的潜质进而能够不负众望在金融市场上成为具有绝对话语权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SHIBOR未来有何改进的地方,如何更好的培育完善它,如何提高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SHIBOR渠道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效力,成为本文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邵川 《商场现代化》2007,(13):396-397
本文从利率“双轨”这一现象出发,分别论述了存贷款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在我国的传导机制,推导出由于“双轨”利率的存在,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具有不连续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