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广西经济》2007,(5):1-1
广西是我国最大的产糖省(区)及世界食糖主产区之一,糖业已成为广西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按照国家的要求,广西发展规模制糖的目标是产糖量稳定在60%的市场占有率。“十一五”期间预计全国年食糖需求量提高到1500万吨,要求广西产糖量达到900万吨水平,比“十五”期间平均年产糖量500万吨提高80%。  相似文献   

2.
一、十大煤炭基地工程。主要依赖神华等大型煤炭基地,建成一批高产高效矿井。包括山西动力煤基地等,预计“十一五”期间,中国煤炭年增加产能3亿1000万吨,2010年产量达到20亿7000万吨,煤炭年液化能力达到600万吨。  相似文献   

3.
“十五”期间,我市按照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要求努力奋斗,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一是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得到协调发展。基础教育保持全省领先水平,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从“九五”末的82%上升到94.2%,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接近11万人,比“九五”末增加了8万多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2%。二是文化大市建设步伐加快,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重庆经济》2006,(9):9-14
一、“十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重庆市交通运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货运量及周转量增长迅猛。2005年全社会客运量、客运周转量分别完成63425万人次、308.7亿人公里,“十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9%和2.7%。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完成39198万吨、624.9亿吨公里,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6.9%、11.0%,增长速度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5.
一、“十五”时期滁州农民收入的主要特点 “十五”时期,滁州市农民收入以持续增长为主线,表现为前期低速增长,后期加速增长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在日前举行的2008中国国际煤炭大会上作出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建设13个大型煤炭基地。王显政说,到2010年基地内煤炭产量将达到22.4亿吨,占全国总量的86%。重点建设10个千万吨级的现代化露天煤矿、10个千万吨级的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形成6至8个亿吨级和8至10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据预测,2010年全国煤炭需求量将超过30亿吨。  相似文献   

7.
一、珠江口建设煤炭储运基地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腹地内煤炭需求快速增长的迫切需要。广东省是能源贫乏的省份,也是能源需求的大省,煤炭及制品、石油及制品、天然气等都是紧缺资源。煤炭是广东省主要能源,在全省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为55%以上。广东省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今后长时期内将不会改变。在煤炭消费结构中,发电用煤所占比例最大。2007年,广东省全省消耗煤炭1.2亿吨,其中国内调进1亿吨左右,国外进口超过2000万吨。  相似文献   

8.
张雪夫 《浙江经济》2007,(15):59-59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浙江成品油需求增长迅速。2005年浙江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四大类成品油消费量为1516万吨,“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消费弹性系数为0.85。未来几年,浙江汽油、煤油、柴油消费需求将随经济发展持续增长,到2010年消费总量将达到2000万吨以上,成品油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将长期存在,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浙江石油安全和有效供给。[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煤炭消费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但有关煤炭储量下降与煤炭产生消费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层出不穷。对于提及多年的能源改革重中之重实为关于煤炭的发展规划。一份关于煤炭工业的发展规划千呼万唤始出来。20i2年3月底,激烈讨价还价之后,煤炭总量控制的目标才终见天日。由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十二五”煤炭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煤炭年产量将控制在39亿吨,这是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煤炭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李健生 《广西经济》2006,(8):54-55,49
一、“十五”经济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平果县坚定不移地实施“借铝兴平”、“非公兴平”和“工业强县”发展战略,以国有企业改革为突破口,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依托资源优势,构筑以铝工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努力克服电力供应紧张、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超额完成“十五”计划预期目标,实现了全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十五”时期经济运行呈现如下的态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钟平 《广西经济》2006,(6):34-36
“十五”期间,尤其是2003年自治区提出“三点一面”工业布局发展战略以后.桂林把工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突破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工业发展,不但实现了量的扩张,而且实现了质的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2003—2005年,全市工业产值年平均增加100亿元,2005年达507.2亿元(见图1)。“十五”期间,全市工业增幅始终保持领先GDP的高位运行增长态势,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3.6%,增速快于CDP'2.5个百分点,比“九五”时期高1.5个百分点,特别是2005年同比增幅达2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幅达25.4%;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由“九五”期末的26.3%提高到“十五”期末的33.5%,增加了7.2个百分点;有力地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市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从2000年的32.9:30.9:36.2调整为2005年的24.3:39.3:36.4,第二产业增加8.4个百分点。“十五”期间规模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以年均10.2的幅度屡创新高,2005年达146.81,较“九五”期末提高51.2(见图2)。与“九五”期末比,“十五”期末规模工业总资产贡献率11.4%,提高4.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5.4%,提高了2.3个百分点,2005年实现利润12.8亿元,增加了2.6倍,资金周转2.0次,提高了0.9次,劳动生产率7.67万元/人,提高了1.2倍;规模企业由2002年的448户扩大到2005年的590户,3年增加了100多户。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75.14亿元,同比增长26.0%。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97.52亿元(按与经济普查衔接的方法测算,下同),逼近100亿元,较“九五”时期末翻了一番多。“十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先导作用明显,县域工业呈快速增长之势,非公有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国有企业改革与引资嫁接结合成效显著,产品创新成绩突出,工业结构在发展中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乃至整个“十五”期间,以煤、电、油全面紧张为标志的能源“瓶颈”集中出现,成为镌刻在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记忆。2006年,油价还会涨吗?煤炭依然紧俏吗?电力供应够用吗?  相似文献   

13.
《首都经济》2007,(2):70-70
延庆是北京市的西部生态屏障。具有充足的特色资源。多年来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新能源开发利用。建成了一批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项目。“十五”末新能源利用率达到5%。居于全市领先水平。“十一五”期间。延庆继续转变能源结构.重点建设可再生能源示范县。到2010年,使全县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15%。在北京市率先依靠可再生能源使煤炭消费趋于零增长。  相似文献   

14.
“十五”广西经济发展回顾及“十一五”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爱斌 《广西经济》2005,(12):12-14
“十五”时期,广西经济发展相继实现了两个重要目标。2004年实现了以GDP突破3000亿元为主要标志的经济发展“三突破”目标;2005年将实现以人均GDP突破10130美元为主要标志的“双过千”目标,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将进入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这表明“十五”是广西经济发展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时期。回顾“十五”发展,展望“十一五”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十五"以来,青海油田累计生产原油1085万吨,生产天然气73.28亿立方米,油气产量(当量)达到了1817.8万吨,占油田有史50年来油气总产量4233.5万吨的42.9%,相当于前45年产量产量总和2415.7万吨的75.2%;油气年平均增长幅度达17.6%;人均年油气产量已由"九五"末的375吨增加到目前的809吨,每人每年平均增产油气86.8吨.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期间青海省电解铝铝业发展难点及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以来,青海省电解铝工业发展速度较快,电解铝产量迅速增长,2003年产量为44万吨,占全国实际产量的8%,电解铝产量及产能在全国各省均排第三位,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电解铝生产基地之一,可以说青海省是一个铝工业大省。  相似文献   

17.
《宁波通讯》2011,(21):11-12
宁波是能源消费大市,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2003年至2010年,宁波GDP总值从1786亿元增加到5124亿元,增加了1.9倍;而能源消费总量从1463万吨标准煤增加到3536万吨,增加了1.4倍。能源消费与GDP总值基本处于同步增长趋势,这些显然满足不了碳排放指标的目标约束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上思县地处广西西南部,坐落在十万大山北麓,不沿边、不沿海,交通也不便利,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少数民族山区县。全县面积28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15万亩.总人口22万,其中少数民族人13占90.8%。“十五”期间,全县累计实现生产总值63.67亿元(不变价),年均增长8.3%;  相似文献   

19.
上海是一个以加工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基地,原材料消耗量大。长期来,原材料主要依靠国家分配。随着计划体制的改革,国家分配给上海的物资在数量和品种上逐年减少,供应日趋紧张,制约着上海经济的发展.缓解原材料供需矛盾,其中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横向联合与协作,以补偿贸易、物资串换,建立基地等形式开发筹措原材料,补充计划的不足。十年来,上海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收到了一定效果。从1980年至1990年底,累计提供资金”.亿元,联合开发原材料项目780项,按合同规定可返回紧缺原材料105个品种,总值272.6亿元,已累计返回物资价值55.6亿元。据不完全统计,“七五”期间的前四年,开发、筹措了有色金属15万吨,铸造生铁30万吨,煤炭625万吨,水泥400万吨,分别弥补缺口的30%、25%.75%、50%;年协进物资价值约占全市总耗用值的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柳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8.8亿元,增长16.5%,增幅为12年来最高;工业总产值1389.1亿元,增长24.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以上,支柱产业发展取得“三个突破”;全市汽车产量突破60万辆,钢材产量突破600万吨,工程机械产量突破3万台。2008年2月21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面对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柳州提出了实现“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二次创业”,做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建设工业名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