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2.
3.
4.
本文利用Panel Data的方法分析人民币汇率与上市公司股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汇率风险暴露系数变化的方向和大小,不仪与上市公司的性质(进口型还是出口型)有关,而且与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损益和现金流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李田田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4,(29)
本文采用多元BEKK-GARCH模型,立足于人民币汇率波动与我国股票市场现状,利用“汇改后”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与上证综指的日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汇市与股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并对宏观政策的制定与投资者对风险的规避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汇率与股价:基于上市公司Panel Data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我国上市公司来说,汇率变动对于股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介绍前人已有的研究模型之上,利用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分析人民币汇率与上市公司股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汇率风险暴露系数变化的方向和大小,不仅与上市公司的性质(进口型还是出口型)有关,而且与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损益和现金流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采用双变量EGARCH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汇改后股市与汇市之间价格和波动的溢出效应,同时还以2008年10月为界将样本分为两个子样本来考察溢出效应是否发生结构变化.研究发现:(1)从整个样本看,存在从汇率变化到股指收益的价格溢出效应,在子样本1中存在从股市到汇市的价格溢出效应;(2)在子样本中存在从汇市到股市的波动溢出,在整体样本及两个子样本中都存在从股市到汇市的波动溢出.本文还分析了实证结果背后的原因,并讨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二元VAR-GARCH(1,1)-BEKK模型从均值与波动层面实证分析了汇率变动与CPI变动的关联性。研究表明,从均值层面看,汇率变动是CPI变动的Granger原因,CPI变动不是汇率变动的Granger原因;从波动层面看,汇率波动性对CPI波动性存在显著ARCH效应,说明汇率波动水平会显著影响CPI的波动大小,但是CPI波动水平对汇率变动的ARCH效应不显著。汇率变动与CPI变动之间存在显著的"时变性",通胀环境以及我国进口产品结构的变化是"时变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Masson的多重均衡理论基础上,根据贸易联系传染金融危机的理论假说,以中国为中心,以其在本次次贷危机中受到严重影响的贸易伙伴(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和英国)为外围,选取2007年2月至2010年3月的月度数据,从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两个角度构建冲击变量,利用边限检验方法,检验金融危机通过两种贸易渠道从外围国传染给中心国的途径,基于ARDL模型及VAR系统,探究中国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受传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汇率与股票价格的关系:理论前沿与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与股价关系的理论研究主要从两个方向进行,一是将汇率、股价与其它宏观变量一起纳入到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二是从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的角度,通过考察国际间证券投资与套利行为从而在汇率与股价之间建立联系.对于两者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则主要分为相关性检验与因果关系检验.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证上,对于股价和汇率关系的研究,都远未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2.
"不规则"联动汇率与股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综述2000年以来的对汇率与股价关系研究的代表性文章,认为即便两者之间存在"不规则"性,但还是可以从"不规则"中寻找出相对规律。这就需要模型设定约束条件。不仅要考虑经济体(或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经济的开放度和金融市场的成熟度,而且还考虑汇率波动(风险贴水)与股市涨跌(引起货币需求变化)各自为对方扮演的角色(时间段上)。由于两个市场定价的内生性使得现在的理论模型都处于"过渡性"。未来的希望寄托在汇率的货币主义分析法与跨期国际资产定价模型的融合。在实证分析方面如何突破协整以及向量自回归之类的框框有待新的非线性工具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汇率与股票价格联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与股票价格之间存在着联系。汇率—股票价格之间的传统机制、组合机制、短期套利机制、利率粘性机制和产出机制在中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中国汇率和股票价格之间并不是完全隔绝的。中国的汇率与股票价格联动机制以及其发生作用的方式和程度与成熟市场经济体之间有较大的差异,投机机制已经率先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世界模型的角度,阐述世界均衡的特点,初步建立有关汇率和本国股票市场、外国股票市场的函数形式,从而为研究汇率与股价之间的价格互动机制的奠定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的分析框架,探讨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的影响.采用1985年至2006年的数据,运用协整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以国內物价为因变量,探讨国外物价、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国内货币供应量、国内相对劳动生产率等因素对国内物价的影响方向和程度,检验国内价格与汇率及其他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发现两者之间的短期和长期关系. 相似文献
16.
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建模分析,一直是经济与金融研究的核心领域,是什么导致了股票价格的波动,也一直是投资主体共同关注的话题。有鉴于此,本文选择沪市1991-2010年所有上市公司的数据,建立了LM-ARMAX模型来实证股票价格波动的决定因素,最后根据模型半参数估计的结果,进行了基于半参数估计的非线性检验和基于Wild Bootstrap的Smirnov检验,结果表明:市账率和成交量是股票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而净资产收益率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汇率与货币替代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1997Q4~2007Q1中国的实际数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现有的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于中国1997Q4~2007Q1间的实际数据,对人民币名义汇率水平及其波动性与货币替代率的经济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的波动性与货币替代率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而人民币名义汇率水平与货币替代率则存在一定的协整关系,即中国的货币替代更多的是出于保值需要,不具有投机性。此外,研究还表明,当前中国货币替代率的变化更多地则是受汇率以外的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前提下的人民币汇率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提出人民币汇率改革应明确一个前提: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目标是,使汇率服务于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需要。在具体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与几大宏观经济目标的关系后,接下来阐述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一是在汇率形戍机制上,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逐步加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实现真正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二是在汇率水平上,与我国经济增长相伴随,实现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稳中有升。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阶段性目标。最后,针对当前人民币汇率改革面临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求实现更为合理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而为人民币汇率改革长期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从1994年1季度到2005年2季度的数据,运用一个多方程结构模型,对2005年3季度后的人民币均衡汇率和干预边界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2005年7月以后人民币仍存在一定的升值动力,期间货币当局的干预倾向与以前相比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过于频繁的干预并不利于汇率的长远稳定。从而指出管理浮动汇率制下的汇市干预必须以综合考虑基本经济因素和干预倾向而准确测算现实均衡汇率为基础,动态地把握干预边界,以使市场汇率不过分偏离均衡汇率,应逐渐降低干预频率,增大汇率的基本经济因素弹性,根据市场汇率波动情况灵活地进行双向干预操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