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社会发展中,文化始终是社会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一个民族的兴亡、发展,都无法脱离文化传承的关系。纵观中国历史,每个朝代在文化的发展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特点,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各种力量的推动,家族文化就是一股重要的推动力。魏晋南北朝时期,琅邪王氏家族的文化发展就对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私人藏书,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形成,与纸的发明与普及、文化多元、爱藏书的社会风尚等有关。魏晋南北朝私人藏书的繁荣,推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兴盛。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袍服演变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袍服开始成为便服。同时由于民族的融合,袍服开始出现多种款式,并且大量吸收少数民族服装元素。文章通过对经史文献、壁画、出土绘画、博物馆馆藏绘画等实物进行研究,以袍服形制和功能、色彩装饰和材料为基础进行分析总结,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袍服的演变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文章认为魏晋时期袍服开始发生演变,至北朝时期圆领袍服逐渐在中原地区流行开来,出现窄袖、宽袖、广袖,交领、圆领,袍长过膝、袍长坠地等多种形制并行的现象。此外,文章根据经史古籍中袍的名称和使用材料有关记载,结合当时纺织手工业的社会背景,分析出秦汉时期以材料命名的袍服主要有绛纱袍、碧纱袍、绫袍、罗袍等,从而还原袍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4.
从家训和遗令这个角度对魏晋南北朝的士风进行剖析和分解。魏晋六朝士人在遗令和敕子书中大都以求全、求名、求和的生存原则告诫后人,这里面有深刻的时代原因,更多的则是体现士人与政权的对立,以及对家族利益的关注。另一方面,士人对薄葬的身体力行,让人们感概魏晋南北朝士人的潇洒风姿。然而在这种洒脱的风姿背后,又隐晦的揭示了士人在薄葬这一行为下深深的自卑感。  相似文献   

5.
<唐律疏议>的先进性及其对周边国家和后世的影响为世人所公认.通观唐律的精神原则制度皆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相仿佛,若无该时期对秦汉时期的法制进行整合,唐朝要在短时期内创制出影响后世千载的法典实难想象.魏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对唐律的法律精神及具体制度的形成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理论的成熟期,本文试图在纵向考察中揭示其“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的深层历史渊源,在横向考察中探讨这一时期的文学理论对文学理论对文学的贡献,从而准确地把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整体轮廓。  相似文献   

7.
夏悦 《企业家天地》2011,(4):195-196
湘绣的历史从长沙楚墓发掘的绣品实物开始,至今已有2000多年,不同时期的制作风格和审美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早期刺绣是为了美化生活附着于服饰等日用品上,同时又为宗教信仰服务。宗教信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种图腾就是刺绣图案的主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刺绣除了实用价值外,逐渐注重纯艺术性的观赏价值。今日的湘绣仍以服饰等日用品为主的实用美术和陈列为主的纯艺术构成二大审美价值并存。  相似文献   

8.
萧统主编的《文选》共选录谢灵运、颜延年等十一位诗人的二十三首游览诗。这些诗的主题纷繁复杂,成因多样。文章通过对这些游览诗内容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保己修身、志向怀抱、歌功颂德和孤寂哀伤四大类主题,并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深入探讨了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的诗人江总,在文学史上被认为是宫体诗的代表人物,对他的评价也只停留在"文学创作以艳情为主的御用文人"层面,其实江总的诗歌内容很广泛,而且有自己的特色,应该给江总及其诗歌一个客观而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源自于商周,后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的不懈创新与发展,到宋代已不断地走向了成熟。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文化艺术的昌盛,官僚贵族和文人墨客纷纷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所建之园大都规模空前,且注重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巧妙结合,并使之浑然天成。这个时期的写意山水园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叠石、堆山、理水等。这是我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  相似文献   

11.
先秦两汉诗论的主流是政教功用论,到了魏晋南北朝,这一主流得以转变,在从政教功用到审美娱悦的转变中,钟嵘的《诗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书法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双重性,即相互交融与渗透的实用性与艺术性。而这种相互交融和渗透,是以文字为载体以线条为语汇的书法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当时特殊的政治背景和多样化的思想文化背景下,以及各种书体发展完备,笔法的精熟,书法进入了艺术的自觉期,成为真正独立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丰富的旅游文学作品是庐山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标记了庐山旅游发展变迁的历史信息。庐山旅游文学可划分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和民国5个发展阶段,清代出现的景点数量最为可观,表明庐山的旅游发展已经进入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庐山旅游景点的空间位置表现为2种趋势,一是扩散化趋势,由早期的若干点扩散到民国时期的面,由早期的山麓向山顶扩散;二是集聚化趋势,由魏晋南北时的带状分布发展到民国时期的立体格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在学术上系统地阐述和探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屠城现象,试图从屠城这一残酷的战争乱象来窥探这一时期的乱世景象。透过屠城的窗户,我们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观察肆虐几百年的"玄"风,来感受持续几百年的政治乱象。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其叙事结构非常有特点,作者认为是一种二元同构、两极中和的叙事结构。本文试从叙事内容、叙事时间、叙事空间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大量鬼怪神仙的故事反映了远古鬼神崇拜的心理。原始思维中的情感对志怪小说及作者的审美情感有着双重的渗透作用,具体表现在志怪小说作家的创作激情与原始宗教、巫术情感十分相似;同时,它还表现在原始宗教、巫术等思维左右着志怪小说中的审美情感。这两种渗透使得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具有了某种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背景下,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阐述了该时期旅店的渐进发展历程,揭示了其中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许多少数民族内迁,民族迁徙频繁,使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增多,许多民族在与其他民族交往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产生了文化变迁现象。其中,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拓跋鲜卑的文化变迁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本文着重从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影响等方面来探讨拓跋鲜卑的文化变迁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朝代背景下,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阐述了该时期旅店的渐进发展历程,揭示了其中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0.
<后汉书·光武帝记>: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初王莽乱后,货币杂用布帛金粟.是岁始行五铢钱."东汉五铢"铢"字"金"头较大,略呈等边三角形,"金"旁四短竖,"朱"旁圆折(个别也有方折者),中竖高出"金"旁,一般重3-4克.然而,五铢钱到汉代中期质量开始减重,铸造粗劣,字文笔画粗浅,仅重2.1-2.4克.东汉钱币的减重到桓帝时期更加严重,而这时私铸之风大行,私铸恶钱充斥市面,货币体系濒于崩溃.两晋南北朝时期尽管各朝有自己的铸造五铢或其他货币,但仍以汉代五铢为主要流通货币,其中私铸钱占很大一部分.从目前的出土情况来看,无论是东汉末年还是魏晋南北朝的钱币窑藏,私铸五铢所占比例都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