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浙江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提出了在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10 1”自由贸易区)的目标,2002年11月,又与东盟签署了一系列经贸合作框架协议。2003年,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正式谈判启动。随着这一合作的进程,我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将更加密切,浙江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省份,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2.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能建成,将成为仅次于欧盟、北美的自由贸易区,并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将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按照《框架协议》相关规定,双边商品的平均关税2007年减至6.6%,2009年减至2.4%,到2010年1月1日,90%商品关税都将降到零。  相似文献   

3.
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确定了在2010年全面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此后在该框架下双方进一步签订了《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为全面建成自贸区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按照2004年双方签署的货物贸易协议,全部贸易产品分为四大类,即一轨产品、二轨产品、一般敏感产品和高度敏感产品,不同类别的产品有不同的降税时间表。2010年1月1日起,中国与东盟六个老成员的一轨产品进口关税要全部降为零,  相似文献   

4.
2007年1月14日,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印度以及东盟十国的领导人聚集于菲律宾第二大城市宿务,出席一系列会议,包括第10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第10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以及第二届东亚峰会。这次盛会上,中国与东盟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这是中国在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与其他国家签署的第一个关于服务贸易的协议。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建设跨过了一个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5.
2002年11月,朱镕基总理代表中国政府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框架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中国参与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6.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东亚地区掀起一股谈判和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热潮.继中国和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区文件后,日本与东盟也签署了<日本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比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在贸易地位、优势及合作模式、面临问题等方面的差异,对中国和日本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任瞳 《经济研究导刊》2009,(18):153-154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东亚地区掀起一股谈判和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热潮。继中国和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区文件后,日本与东盟也签署了《日本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比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在贸易地位、优势及合作模式、面,临问题等方面的差异,对中国和日本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自2001年11月,“10+1”国宣布十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起,双方开始着力建设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4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正式启动,双方承诺逐步实行协议内容,逐步降低关税至预期承诺,至2010年1月1日止,中国对东盟93%的商品关税降为0。  相似文献   

9.
王甲林 《经济论坛》2003,(17):24-25
在世界范围内区域性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已成趋势,中国与东盟十国间建立自由贸易区在我国政府的推动下已正式启动。我们认为我国应以此为契机,尽快制定推进我国与东盟建设自由贸易区的总体战略规划,利用中国与东盟的人力资源及自然资源优势,共同创造条件,使中国和东盟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以中国与东盟为核心,建立东亚经济共同体。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由来目前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主要分为三个经济区: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和东盟。在美国的主导下,北美、中美和南美等34个国家已正式宣布在2005年1月成立西半球自由贸易区。欧盟在2002年…  相似文献   

10.
@@自2001年11月,“10+1”国宣布十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起,双方开始着力建设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4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正式启动,双方承诺逐步实行协议内容,逐步降低关税至预期承诺,至2010年1月1日止,中国对东盟93%的商品关税降为0。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东盟进行贸易合作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春梅 《现代财经》2004,24(4):54-56
介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并分析了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出现良好转机的原因。在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各自优势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在与东盟合作中要采取的相应的战略抉择,以期实现真正“双赢”的区域经济合作,建立起“10 l”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建成,建成后,中国与东盟各国90%产品开始实行零关税。双边货物贸易总量逐年快速增长,从2000年的395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3 568亿美元。迄今为止,中国已经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则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在货物贸易飞速发展的同时,服务贸易作为提升一国国际竞争力的软实力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随着中国—东盟各国《服务贸易协议》的生效,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服务贸易发展也在不断进步。通过分析自由贸易区内东盟十国以及中国的服务贸易现状以及竞争力,由此提出促进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更好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概述了我国与东盟成员国间目前及今后一个阶段需要协调的主要税种的情况,以及中国与东盟税收协调的进展情况,接着分析了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前后一段时间内可能影响自由贸易区税收协调的问题,同时对自贸区成立后中国如何更好的适应自贸区贸易环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和挑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由于积极投入、稳步推进,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计划得以有效实现,距2010年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已相距不远.但是,这个过程会否因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而发生变化,论文拟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目前的机遇和挑战,试作浅析.  相似文献   

15.
2010年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广西与东盟贸易得到进一步的快速发展.文章通过分析广西与东盟在CAFTA框架下的双边贸易情况和存在的相关的问题,探讨双方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制定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总体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以区域贸易协定(RTA)为代表的双边或区域贸易自由化的谈判不仅发展迅速,并且超出了原来的内涵,体现出各经济体对贸易自由化的认可和实现贸易自由化的愿望。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情况从双边角度看,自2001年我国倡议与东盟10国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来,我国已经与20多个经济体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或者正在开展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与东盟10国的FTA,与我国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CEPA,正在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海湾合作委员会(GCC)6国、南部非洲关税同盟(SACU)5国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冰岛…  相似文献   

17.
《时代经贸》2010,(15):32-34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2010年1月1日,在中国和东盟19亿人民的共同期盼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8.
《大陆桥视野》2005,(1):14-15
中国——东盟双方贸易往来发展迅猛,东盟已连续16年为我国第五大贸易伙伴。而随着自由贸易区的进一步搭建,东盟十国向中国企业敞开的商机也越来越多,为此,记者专访了中国东盟商务专家许宁宁,探讨东盟十国现在可以发掘的商机。  相似文献   

19.
CEPA的深入实施,将促使粤港澳区域一体化步伐加快。深港西部通道、广深港高速铁路及港珠澳大桥等几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成,加速形成大珠三角“3小时生活圈”,给珠江西岸各市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与2010年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即将建成也将加快国际资本对我国的转移速度。江门作为珠三角的后发地区,要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合作遵循由贸易一体化到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规律.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开放型、多层次的金融合作体系也将逐步建立起来,共同维护区域内的金融稳定.云南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前沿和门户,有必要也有条件在该自由贸易区的全面经济金融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云南与东盟区域金融合作是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客观要求,是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进程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