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家助学贷款实行以来帮助了很多贫困学生,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如国家助学贷款与“五金”结构失衡;其政策性目标与商业化经营相冲突;财政的有限分担机制使商业银行无法出清风险;贷款制度主要要素的规定不够科学;贷款驱动机制不合理;贷款运行机制不健全等。解决国家助学贷款在现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建立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优化国家助学贷款结构;建立将一般助学贷款与国家助学贷款相结合的体系以及建立政策性银行并使其成为国家助学贷款的供给主体。  相似文献   

2.
陈颖 《发展研究》2006,(8):14-16
1999年,我国开始由金融部门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该政策作为大学贫困生资助项目之一。国家助学贷款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远不尽人意。2003年助学贷款开始进入首批还贷高峰,但数据显示,全国借贷学生平均违约率接近20%!究其原因是银行在经营这一项业务时面临着社会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因此,我们建议政府、银行、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控制和规避这些风险,确保国家助学贷款成为帮助贫困大学生圆大学梦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于1999年起试行,经过不断调整和完善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由于国家助学贷款的政府强制性、各利益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及国家征信系统的不健全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国家助学贷款各利益主体在政策的制定及执行过程中相互间不断进行博弈,寻求各自利益最大化。以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为例,从该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例如:目前河南模式的应用仅局限在河南省内,助学贷款需求远未实现;风险补偿金的发放周期较长,教贷中心和高校前期垫付大笔运作成本,高校资金压力增大,以至于出现高校“惜贷”现象;学生经济独立意识淡薄等。对各利益主体从博弈论的角度进行成本分析,提出优化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对策和建议,进一步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机制的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已经成为资助贫困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本文从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基础入手,分析了该政策的意义及可行性,指出了助学贷款新机制中有别于以前助学贷款机制的几点变化,揭示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胡燕生 《当代经济》2006,(18):72-73
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已经成为资助贫困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本文从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基础入手,分析了该政策的意义及可行性,指出了助学贷款新机制中有别于以前助学贷款机制的几点变化,揭示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吴小钢 《时代经贸》2007,5(9X):174-175
文章在分析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及实际运作效果的基础上,针对教育金融在高等院校助学贷款业务方面的缺失,提出了发展教育金融,开展商业化助学贷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国家助学贷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眸已经过去的2004年,这一年,中国的国家助学贷款遭遇了最严重的生存危机。面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大面积停贷,如果不是国家紧急调整助学贷款政策,真不知中国高校的贫困生们如何生存。在讨论国家助学贷款生存现状的时候,让我们来看看美国的国家助学贷款,美国实施此种贷款比我们早,  相似文献   

8.
尹太环 《经济师》2008,(2):205-205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向家庭经济因难的普遍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由学生在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办理、以借款人使用作担保的助学贷款。该助学贷款在解决贫因生及时入学上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但在开办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生源地助学贷款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完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实施的五年中,弊端日益显现。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国家、银行、学校、借款人等方面着手,通过建立个人金融信用制度,发行助学贷款彩票或教育彩票为其筹集建立担保基金,同时可通过在借款人的生源地开办助学贷款业务,改变担保方式等方法来降低银行风险,从而使国家助学贷款制度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一个集福利、教育和金融的混合政策工具。自1998年我国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以来,对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起到了积极作用。2004年末河南省教育厅和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的合作与创新,比较成功地探索出了一套国家助学贷款的“河南模式”,使河南省2005~20  相似文献   

11.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从1999年开始试点,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行.2004年,国家对助学贷款政策和运行机制进行了重大了改革,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负担;按照风险分担原则,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基金,对开办助学贷款业务的银行给予相应的风险补偿.通过将高校纳入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体系和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国家助学贷款的运行效果虽然有了一定改观,但是还款违约率仍然居高不下.因此,本文从现状和原因出发,结合国外的有关成功经验,多角度分析了风险有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国家助学贷款在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暴露了其政策执行中的一些问题。本文在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助学贷款风险各方承担的担保机制、加大大学生违约的惩处力度和积极拓展生源地助学贷款等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段全英  冯汐  闫慧 《经济视角》2011,(12):102-104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实施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进展,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区域总量不足、贷款覆盖面过窄、区域不平衡等。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国家助学贷款区域性绩效进行分析与评价,找出影响助学贷款发放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实施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进展,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区域总量不足、贷款覆盖面过窄、区域不平衡等.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国家助学贷款区域性绩效进行分析与评价,找出影响助学贷款发放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自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开始初步酝酿,直到1999年政策正式出台以来,历经了酝酿、定型与完善、多元化三个阶段,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一整套有自己特色、相对灵活的助学贷款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就完善助学贷款:改变以政府出资为主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立以助学贷款为主,奖学金、勤工助学等其他方式为辅的多渠道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7.
徐自华 《经济师》2005,(6):107-108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造福社会和贫困学子的公益事业,其意义的重大毋庸置疑。但是,由于我国旧的助学贷款政策对贷款供求方激励不对等、缺乏有序运行的相应制度保障,导致经办银行面临严重的违约风险,助学贷款业务一度陷入困境。2 0 0 4年新出台的助学贷款政策从现实矛盾出发,力图通过增加学生的违约成本、降低银行风险、提升学校在助学贷款中的责任等途径,来解决助学贷款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1999年出台,后经过几次调整和改革,已经发展成为大学生"奖贷减免补"资助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关系到大学生资助体系能否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关系到国家教育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目前普遍实行的由大学生所在高校为主体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已经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而其中有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政策的制度设计上,本文从高校所在地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的弊病分析入手,阐述了大力推广学生生源地贷款的可行性及优势,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和制度设计,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9.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项资助大学生学业的重要业务,然而信用风险巨大已经成为了国家助学贷款面临的重大问题。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国家助学贷款信用评估体系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20.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对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起到了推进作用。但虽走过了十年,目前助学贷款的进展较为缓慢。因此,针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及发展现状,以及目前国家助贷政策落实的瓶颈问题,和提出在国家助贷体系中引入保险机制,就是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助贷款瓶颈问题。最后论述了引入保险机制对国家助学贷款产生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