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国际劳工标准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早在1919年国际劳工组织(ILO)成立之前就存在了,但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之下,国际劳工标准日益受到重视,主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多以劳工标准为借口,在双边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实施贸易制裁.正确认识和处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对我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以及贸易自由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所体现出的重要趋势,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劳工标准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劳工标准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的深化决定了对国家贸易体制中的劳工标准问题作出研究能够在推动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本文从我国劳动法制中的自由结社权、集体谈判权、强迫劳动的禁止、童工劳动的禁止、平等就业权几个方面对我国劳动法治的完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西方国家面临高居不下的失业率,使发达国家开始关注由于发展中国家较低的工资水平所引起的"不公平"贸易,认为这是一种"社会倾销".因此,他们提出在贸易协议中制定出统一的国际劳工标准,并对达不到标准国家的贸易进行制裁.国际劳工标准一旦被纳入多边贸易体制当中,将会严重影响到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该问题理论和现实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国际经济形势看,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长期性和严峻性.在中美关系方面,美国新任总统乔·拜登似乎和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立场一致.拜登声称"经济安全就是国家安全",承诺要创造数百万制造业就业机会,减少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相比特朗普的关税等直接手段,拜登政府将会采取更加丰富的手段以限制或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中国企业在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过程中被迫转变方向.从国际经贸规划看,尽管CPTPP在经济规模和战略影响力上弱于TPP,但其在国际贸易规则方面仍然是FTA中的最高标准.目前,CPTPP正处于扩容的新阶段,CPTPP扩容的示范效应将会对许多国家带来影响,并诱使这些国家或组织谋求加入CPTPP.2020年11月15日,15国领导人正式签署RCEP协定,这对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完善与发展,以及推动CPTPP下的贸易全球化价值协同提供了新机遇.  相似文献   

5.
《中外管理》2015,(4):20
3月12日,美国副贸易代表何礼曼透露,习奥已在上次会面时承诺,把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作为双方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TPP谈判的结果,我很乐观,我相信各国将会放弃分歧,求同存异。"并目何礼曼表示:"我们预计今年内(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会达成协议。"邱震海:TPP是美国发起的一个贸易机制,其动机是否在于"围堵"中国?我不倾向于这么认为。但它会改变中国曾经赖以成功的WTO的游戏规则,使中国的全球化之路变得略微动荡和艰难。  相似文献   

6.
北京大学张千帆教授<保护劳工权利可尝试工会改革>一文认为,"中国劳工权利未张,基本权利需要法律保障.问题在于,究竟如何保障劳工权益?如果要让劳动合同法确实成为保护劳工权利的有力武器,决策者有必要利用实施劳动合同法的契机,完善企业工会和共同决策制度,让劳工广泛参与工会选举,让工会真正代表广大劳工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正>一、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法律含义及其在中国的立法现状根据国际劳工组织1976年144号《三方协商促进国际劳工标准公约》规定,三方机制是指政府(通常以劳动行政部门为代表)、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之间,就制订和实施经济与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和活动。即由政府、雇主组织和工会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共同处理所有涉及劳动关系的问题。即是说,三方机制是指政府部门、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按照一定的制度、规则和程序,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前,日趋频繁、尖锐的集体劳资纠纷充分暴露出我国倾斜性劳动立法的弊端。劳工权益无法真正得到保护的根源在于以"劳善、资恶"为理论基础的倾斜性劳动立法过分强调国家干预的重要性,严重忽略了"权利"的存在,重新陷入了"身份-契约-身份"的陷阱,导致劳资矛盾进一步激化。劳工权益保障的理想出路是转变倾斜性的保护思路,实行平等的法律保护机制,构建"个人契约-团体契约"并行的劳动关系理论,将劳资争议纳入到平等协商的轨道中来。  相似文献   

9.
越南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中国家,自1989年经济革新以来,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此带来了劳动关系规制的变化,而加入TPP则是越南劳动关系新的转折点.本文分析了越南劳动关系规制在加入TPP前后的转型过程和特征,发现其治理模式正由政府主导向劳资自治的模式转型,即政府将转变其角色,在市场失灵后调解劳资冲突,但与此同时有可能带来越南企业和劳工之间的冲突增多.本文最后建议中资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实施在越投资战略时,需要考虑劳资冲突风险,并制订好相应的应对预案.  相似文献   

10.
一个机制完善的"协调型"政企关系,可以让政府快速了解企业需求,与企业信息共享2015年,中国"协调型"政企关系将会加快步伐。这是因为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为企业服务将会越来越务实,尤其是在政府和企业的角色中,将进一步突出协作及服务关系。"协调型"政企关系更适合中国一个拥有完善机制的"协调型"关系,好处在于政府可以快速了解企业的需求,政府和企业信息共享,政策能够得到有效贯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