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购供应链价值增值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采购管理的作用日益凸显,采购的价值也被提上了日程。本文在分析比较了传统与现代采购供应链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上的采购价值增值的过程,并以现代采购价值增值的竞争优势为契机,提出了其增值的指导框架,丰富了采购的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2.
1引言企业成本有多种不同的内涵概念 ,但时间成本却鲜为企业家所知。从经济学角度来看 ,时间是唯一不会带来增值的生产要素 ,实际上任何形式的生产活动都要消耗似乎是不计成本的时间 ,它的消耗是在某段时间内 ,资源和信息的闲置而产生的在此时间内向其它能取得更大效益方面 ,投入的机会成本的消耗。据估计 ,在服装业中 ,劳动成本只占10 % ,而时间成本却占30 % ,时间成本被大量地消耗在市场—企业、企业内部、企业—企业、企业—市场的各个环节。在自动供货系统中 ,节约的时间成本达70 %~80 %。可见 ,时间成本不仅存在 ,而且越来越…  相似文献   

3.
重视资金时间价值是集约经营的关键湖北省监利县商业局朱辛华所谓资金时间价值,就是资金在运动中,由于投放和回收的时间不同所带来的增值差额;也就是货币在一定期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差额。由于资金时间价值反映的是资金随着资金运动时间的不断延长而不断增值的特性,其...  相似文献   

4.
结合油气矿区生产经营特点,分析了矿区供应链价值增值路径;在成本动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油气矿区供应链分析模型,将成本发生与价值创造紧密结合,以期为供应链价值提升和流程优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赵振智  齐建民  滕涛 《物流技术》2011,(19):119-122
结合油气矿区生产经营特点,分析了矿区供应链价值增值路径;在成本动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油气矿区供应链分析模型,将成本发生与价值创造紧密结合,以期为供应链价值提升和流程优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企业以往一直把人、财、物和信息作为运营的基本的要素。即强调人为工作效率、财的增值程度,物的流转速度、信息的传递及时性与可靠性。纵观这四种要素的运转过程,都与一项重要的因素密切相关,这就是----时间。时间运营首先要求我们树立时间“增值”的观念,把资本运营思想渗透到时间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将时间作为衡量商品与服务价值的重要标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示:商品价值的量决定于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已充分证明了时间的价值性与可运营性。其次,应树立时间制胜的观念。当前,企业间的竞争已明显呈现出由质量求胜…  相似文献   

7.
一、货币时间价值的内涵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在周转使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价值增值。该价值增值的实质是由于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稀缺性商品,投资者因让渡其使用权而索要的对机会成本的补偿和对承担风险的补偿。  相似文献   

8.
本文兼顾企业和劳动者两个维度,重新修正了人力资本增值的内涵,提出企业人力资本增值的新观念。从人力资本价值"贡献观"出发,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提出应用模糊计量法对企业当期人力资本创造的价值及增值进行测度的思路。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总结出企业人力资本增值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9.
商品的价值是在一系列的作业活动中形成的,包括采购、制造、加工、配送、销售等。企业通过连续的作业活动为消费者创造和提供价值,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增值。同样,贯穿供应链的所有物流作业也形成了一条联系链上所有企业的作业链.并且对该供应链的价值增值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供应链物流管理是以流程为基础的价值增值过程的管理、企业要实现物流作业链的整体最优,就必须站在供应链的角度对物流作业环节进行作业分析和管理。作业成本法为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提供了重要的成本信息,同时也为企业的物流管理引入了作业管理的观念,通过对产品、…  相似文献   

10.
基于消费者剩余的供应链价值最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应链管理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供应链价值最大化.文章基于价值创造的两条基本途径是增加消费者效用和减少资源耗费的基本认识,指出了现有的在供应链价值计量方面存在的缺陷,在考虑消费者剩余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供应链价值最大化模型和单位资源消耗的供应链价值最大化模型,然后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增加供应链价值的有效途径,同时还与传统意义的供应链价值最大化模型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李轶 《价值工程》2014,(13):51-52
时间是项目管理工作最清晰的轴线,通过有效控制可以实现非适宜施工时间和适宜施工时间的转换,从而获得项目管理的时间和空间,以实现项目管理目标。本文概略分析施工时间对不同项目实施效果的作用,论述施工时间管理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2.
物流系统化的根本目的是降低物流成本,因此,要想推进物流系统化,就必须研究物流成本计算的理论和方法。准确地掌握物流活动所耗费的全部费用。正确地划分物流活动七功能所耗费的费用,科学地测定并改进新物流系统与现有物流系统物流成本及系统效果的差别,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把握物流系统化,实现物流合理化。  相似文献   

13.
物流速度与物流时间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目前中国国内物流的现状,提出耍改善物流行业的整体状况,必然需要加快物流速度,减少物流时间以节省物流成本。文章引入物流速度与物流时间管理的概念,并由此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物流时间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坚  王威  杨建军 《物流技术》2006,(10):91-93
针对运输时间不确定的军械紧急调运问题,将运输时间处理为模糊随机变量,建立在任务时间限制期下的最大可能性路径选择模型以确定调运路径。而后,引入超期风险概念,建立以超期风险最小为首要优化目标的军械紧急调运多层觇划模型,实现了对调运方案的优选。最后,给出一个具体军械调运实例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赵峰  聂磊 《物流技术》2008,27(4):140-142
通过分析货物运输过程中面临的等待时间种类,构建等待时间费用函数。考虑在列车出现晚点的情况下,引入缓冲时间的设置,用于减少等待时间,提高运输效率。缓冲时间的设置依据晚点的分布、货物数量和不同等待时间的权重。通过案例计算,得到最优的缓冲时间设置,并对缓冲时间的设置进行了灵敏度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时间约束的单产品共同配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雪瑞 《物流科技》2008,31(7):114-116
随着物流业的调整发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有着发达物流业的国家,如德国、美国等的实践已经证实,采用共同配送这一先进的配送模式,将能够改善在物流效率、物流成本方面所凸现的问题。在我国,共同配送体系还不完善,加之客户对于配送时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满足客户时间要求的集约化、协同化配送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针对这一问题,将“软时间窗”和“硬时间窗”同时引入到共同配送中,建立模型并通过算例分析对理论研究进行了实证。  相似文献   

17.
订单时间是影响供应成本的主要因素,合理的进行时间资源调度更是供应成本优化的关键所在。现有的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4PL)路径优化研究只关注物流环节的时间和成本因素,没有与物流上一环节的整合。本文提出将4PL服务拓展到客户的生产环节,在供应商的生产时间窗约束下,构建模型得到生产时间与物流时间的最优组合方案使供应商供应成本最低。最后基于一个实例的分析,验证了该模型能有效帮助4PL为客户提供最优供应方案。  相似文献   

18.
何韬  毛保华  杨远舟  朱锦 《物流技术》2011,(11):118-121
换乘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重要结点,乘客在换乘站所花费的时间不仅受车站设计形式影响,也受到换乘等待时间的制约。在乘客换乘走行时间近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前提下,分析了换乘等待时间的影响因素,构建了不同列车到达间隔情况下的换乘等待时间优化模型,并以地铁知春路站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旗  徐德富  石会恩 《价值工程》2010,29(11):15-15
本文对货币时间价值和时间货币价值概念进行了辨析,前者主要体现货币资金在财富积累过程中所起作用,后者主要体现时间作为一种资源在财富积累过程中所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Time series data of interest to social scientists often have the property of random walks in which th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the series including means and variances vary over time. Such non-stationary series are by definition unpredictable. Failure to meet the assumption of stationarity in the process of analyzing time series variables may result in spurious and unreliable statistical inferences.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problems of using non-stationary data in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identifies innovative solutions developed recently in econometrics. Cointegration and error-correction models have recently received positive attention as remedies to the problems of ``spurious regression' arising from non-stationary series. In this paper, we illustrate the relevant statistical concepts concerning these methods by referring to similar concepts used in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An historical example is used to demonstrate how such techniques are applied. It illustrates that ``foreign' immigrants to Canada (1896–1940) experienced elevated levels of social control in areas of high police discretion. ``Foreign' immigration was unrelated to trends in serious crimes but closely related to vagrancy and drunkenness. The merits of cointegration are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approaches to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ime se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