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民间借贷是2011年的热点话题之一.从年初银行信贷紧缩开始,民间借贷从传统民间金融较为活跃的浙江沿海地区,发展到迅速崛起的陕西、内蒙古等中西部地区,高息民间借贷正呈现出全国蔓延的趋势.民间借贷火爆局面的背后折射出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这也说明民间借贷行业体制的缺陷.鉴于此,本文以本轮民间借贷危机为契机,重新审视并探究民间借贷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小型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主力军,曾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如今却困难重重,难以突破许多瓶颈,其中头号问题就是企业融资难,从正规金融机构得不到融资,为了生存发展不得不求助于高额的民间借贷,这就导致大量社会问题。因此本文就如何规范我国民间借贷问题进行探讨,建议为民间借贷"正名",赋予其合法地位,同时应加强对民间借贷活动的监管,使其"阳光化",对民间资本给予积极引导,促进民间借贷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4.
5.
6.
7.
新时期随着我国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和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在未来几年内将面临新的契机。随着国家新一轮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出台以及未来沿海中小企业逐步向该省梯度转移,现有资金融通渠道对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能力不足,其作用及影响难以持续性满足未来河南省投融资的总体需求。新时期如何认识这种民间借贷形式,以及如何合理引导它的资金融通功能,进而培育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拓宽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资金融通渠道以满足本地企业与沿海转移企业的协调发展,成为我们需要认真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能源战略的西移,鄂尔多斯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随之而兴起的民间借贷也异常活跃,日益增多。本文针对鄂尔多斯市民间借贷发展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11.
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市场投资行为主要是由私人资本所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使投资行为由国家为主体转变为民营经济和民间资本为主体,这就需要对投资体制进行改革,就要拆除制度政策障碍,确保民营经济和民间资本成为投资的主体,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对私募基金合法化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因此,所谓合法化,是给路标上路牌路灯,配备交警防止事故;而绝不是在路口设置关卡、收费站或一封了之。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现状贷款定价的组织管理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县(区)农村信用联社应制定人民币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设置贷款定价管理委员会对联社利润目标进行分配,并以此为依据审定贷款定价政策和定价授权方案;设置计划信贷部作为贷款定价的管理部门,负责传递利率政策、草拟定价政策和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当前贷款新规条件下商业银行监管及业务经营中存在的机构准入、多头开户、多头贷款、基层银行机构经营目标短期化等现象的分析,指出问题存在的根源及产生的危害,并提出了扎实有效实施贷款新规、加强信贷管理、提高机构准入监管科学性、加强支付结算业务监管、和完善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央银行再贷款政策及转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袁江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21(4):57-63
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是中央银行体制形成以来的重要的货币政策手段,也是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政策工具。基于对央行再贷款政策三次转型历程的分析,针对当前再贷款存在的问题,我国再贷款政策需要进行第四次转型。转型目标是再贷款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调控手段,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作为转型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质,可以理解为将信贷资产的未来收益以证券的形式提前转让给投资者,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道德要法规先行,同时要建立独立的信用机构,在具体操作中特别要加强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7.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而我国因商业银行对其缺乏积极性而进展缓慢。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其运行过程中,面临着风险控制、法律规制和税收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我国现行的信托法律制度,对采取信托模式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提供了法律上的可行性,但也存在着立法上的障碍和空白。只有在“信托财产双重所有权”理论的指导下,制定《信托特别法》以及规范信托受益权证的流通市场,才能真正促进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建工程抵押贷款已成为我国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银行认识到在建工程抵押贷款存在哪些风险以及怎样防范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银行在办理在建工程抵押贷款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剖析,并提出与其相对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浙江省自2008年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以来,通过灵活、高效地发放小额贷款,为缓解小企业融资难和扶持三农经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小额贷款公司也面临着各种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表现为身份定位模糊、资本规模有限、政策扶持不足、监管主体不明确和转型困难,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其后续的发展壮大。本文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深入分析余杭区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解构存在问题,提出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