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维 《活力》2009,(9):120-120
合同签订后,当事人应依法按照双方合同中的约定,全面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如果一方不履行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规定的,就应当依法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只要不具备法律规定的免责条款,违约行为人都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违约金和赔偿金在特征上,均具有补偿性。但是违约金作为一种违约的补救方式,具有损害赔偿金所不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论违约责任     
<正>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约定或法定义务所应承担的损害赔偿、支付违约金、解除合同等民事责任。其主要特征是:1、违约者人的性质是一种民事责任,不是行政责任、刑事责任;2、违约责任是在合同依法成立之后,履行合同过程中的民事责任,而不是签订合同之前和签订合同过程中所产生的缔约过失责任,其为先契约责任,而不是契约的违约责任;3、违约责任的产生基于合同一方或双方不履行合同义务的事实,第三人的行为不构成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违约责任;4、违约责任是  相似文献   

3.
违约责任是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但现行的违约责任无论是在归责原则还是免责事由上都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到受害者自身利益,应当依法承担责任,认真履行并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4.
王仁慧 《民营科技》2013,(4):191-191
违约责任是我国《合同法》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制度,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通过约定在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时应当承担具体的法律责任,从而使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更加明确。违约责任的主要内容是指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时应当承担的财产责任。违约责任的承担以法律保护为后盾,在发生了违约情况后,由当事人根据合同的约定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责任,如果就确定违约责任或者承担违约责任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可请求仲裁机构(有书面约定的情况下)或者法院予以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5.
王立 《企业经济》1991,(3):55-56
<正> 违约责任是指经济合同当事人由于自己的过错造成经济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依照法律和经济合同规定必须承受的法律制裁。继续履行是我国现行经济合同法律制度规定的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之一,按照经济合同法第35条的规定,违约方在支付违约金和赔偿金以后,根据对方要求,在对方指定或双方重新约定的期限内,应继续履行合同中规定的义务。继续履行作为违约责任的一种,其依据是我国经济合同法律制度的重实际履行原则,现在教科书  相似文献   

6.
朱军华 《公司》2000,(6):31-31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些进退两难的情形:一是如若履行合同,将给本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二是如若不履行合同,又担心要承担违约责任。那么,在哪些情况下,企业可以单方解除合同呢? 1999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但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法定的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一方当事人就可以依法解除合同,终止合同的权利和义务,这就是合同的单方解除。《合同法…  相似文献   

7.
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经济领域中合同的履约率仅为30%,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合同存在违约.  相似文献   

8.
目前,随着劳动争议案件的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们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在主张权利时,却往往将违约金和违约赔偿金相混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实际上,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者都是独立的承担违约责任的形式,都具有财产性、赔偿性和相对性,主要区别是: 一、定义不同。违约金是由当事人约定的或法律直接规定的,在违约方不履行合同时偿付给对方的一定数额的货币。分为约定违约金和法定违约金。如果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对违约金的数额和支付条件作出了约定,那么该违约金为约定违约金。法定违约金是由法律直接规定数  相似文献   

9.
陶岩 《活力》2010,(8):174-174
违约金是违约责任中的责任形式之一。是指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时,应当按照事先约定或法律规定向对方给付一定数额金钱。违约金最早起源于罗马法,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担保主债务的履行。受罗马法的影响.将违约金条款视为一种担保从合同的理论至今仍然盛行。法国民法典则直接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法典第1226条规定。违约金条款为契约一方当事人为担保契约的履行,而承诺于不履行契约时支付违约金的条款。  相似文献   

10.
秦敏  王佰超 《民营科技》2011,(11):125-125
根本违约是指当事人一方完全不履行合同义务或不完全履行合阿主要义务或预期违约致使履行不能,其结果严重影响到另一方根据合同有权期待的经济利益的情形。根本违约责任或补救方法主要可采取赔偿损失、解除合同、宣告合同无效等三种。根本违约的免责理由主要是不可抗力,它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人力不可控制的意外事故。在根本违约问题上,我国《合同法》规定的不够具体、明确,现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张原 《活力》2010,(8):237-237
《合同法》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最基本的法律准则,《合同法》上所规定的合同责任主要包括实际违约责任、预期违约责任、加害给付责任、合同无效责任、缔约过失责任、后契约责任。《合同法》第七章对此作了详尽的规定。从广义上讲违约责任制度应当包括实际违约、预期违约和加害给付三种责任形式,但在司法实践中运用的是狭义上的合同责任,仅指实际违约责任.即合同当事人因违反合同义务所应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违约责任论     
一、违约责任的概念和特点 违约责任即违反了合同的民事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3.
1999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称<合同法>第八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据此现解,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就经常遇到了进退两难的情形:一是若履行合同,将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二是若不履行合同,又担心要承担违约的责任.那么,是否合同一旦签订,不论如何都必须予以执行呢?回答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4.
《经营者》2002,(9)
<正> 律师先生: 我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遇到这样一些进退两难的情形:一是如若履行合同,将给本厂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二是如若不履行合同,又担心要承担违约责任。请问:在哪些情况下,我厂可以单方解除合同? 某化纤厂厂长张可张可同志: 1999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但是,在合同履行过程  相似文献   

15.
杨月 《活力》2004,(9):96-96
违约责任具有相对性。违约责任只能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即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关系以外的人不负违约责任。确定违约责任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补救合同权利人因对方的违约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并给予违约方以经济制裁。因此,在法律规定的违约责任的各种形式,如违约金、赔偿损失及采取补救措施等都属于财产责任。  相似文献   

16.
预期违约亦称先期违约,是英美法上的独创制度。它是指在合同依法成立后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向对方明确表示将不履行合同义务或以其自身行为表明将不履行合同的行为。它是为了避免合同履行中的风险、解决合同生效后至履行前发生在合同履行上的危险而建立的一项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一、合同的基本概念及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8.
殷培凤 《活力》2005,(12):135-135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故意或者过失地违反先合同义务,造成对方当事人信赖利益的损失时,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是民事责任制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将通过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的比较分析说明缔约过失责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合同的基本概念及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20.
一、合同的基本概念及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