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2002~2005年我国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品质的企业在投资者与企业以及企业与监管机构的双重委托代理契约中不同程度的道德风险,以及我国的市场化程度对企业履约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政府控制与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几率和程度显著负相关;民营控制与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几率和程度正相关;央企比地企有更少的动机和更低的程度变更募集资金投向;无政治关系的民企比有政治关系的民企有更强的动机变更募集资金投向,但有更低的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程度;市场化程度越高,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几率和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2.
滥用IPO募集资金是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运作不规范的主要表现之一。文章以安徽省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IPO募集资金投向管理存在随意变更计划募集资金投向和超募资金的随意使用问题,并对规范计划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和超募资金使用分别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再融资募集资金投向变更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再融资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这一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不可避免地使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侵害。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募集资金投向,应加强募集资金使用过程及变更情况的披露和监督,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扩大机构投资者的比例,完善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规范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行为是证券市场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滥用募集资金是我国上市公司运作不规范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的最大隐患:文章在阐述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探讨了规范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行为的具体措施,即:强化募集资金使用过程的信息披露、改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募集资金投向的内部管理、强化对公开募集资金的法律约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募集资金投向发生改变的情况,国家政策针对这一现象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对募资投向发生的动因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籍莉  刘志龙  陈鹏 《大众商务》2010,(2):100-100,103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募集资金投向发生改变的情况,国家政策针对这一现象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对募资投向发生的动因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A股上市公司IPO募资投向变更的动因与后果研究》一书是王立元博士所著,系统研究中国A股上市公司IPO募资投向变更行为的专著,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 该书以1990-2009年在中国股票市场进行IPO且发生募资投向变更的公司为研究对象,详述了考察期间中国上市公司IPO募资投向变更的具体情况,从募资投向变更的动因入手,系统地阐述了导致这一行为的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并对募资投向变更行为的动因及其对市场及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相应的研究成果和结论.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非理性增发新股的行为金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证券市场增发新股的总体容量一再攀升,而另一方面增发新股所筹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并存在大量变更资金使用用途的行为。本文通过行为金融学的市场时机理论等来分析这一矛盾,认为上市公司非理性增发行为的深层次原因是:由公司治理结构和股市发展程度决定的公司 经理和投资者行为的非理性。因此建议在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注意对公司经理的监督并健全激励机制,最终使公司经理行为理性化。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发布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公告为研究对象,以2007—2012年为研究期间,从股权质押资金投向视角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结果显示:当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资金投向自身或第三方时,质押比率高于投向股权被质押上市公司,即控股股东更倾向于为自身或第三方融资提供质押担保;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资金投向自身或第三方时,公司绩效显著低于投向股权被质押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频频对项目投资延期决策和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行为一直备受质疑,本文则从实物期权理论及其思想的角度,对项目投资延期决策进行了分析,认为一些项目的投资如果延期能产生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