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垦系统通过实行财务包干、开展农工商综合经营、兴办职工家庭农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经济形势越来越好。1986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81.9亿元,比1980年增长了94%,年平均递增11.6%;全员劳动生产率3582元,比1980年提高119%。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预计可达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相似文献   

2.
“六五”时期是农垦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也是农垦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时期。“六五”期间农垦系统虽然有三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但农垦经济仍然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167亿元,五年平均递增10.8%;全员劳动生产率3,228元,五年平均递增10%;利润9亿元,五年平均递增6.3%。基本上实现了产值、  相似文献   

3.
“六五”期间,湖北省农垦企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均高于金省平均水平,工农业总产值比“五五”期间增长116.3%,年均递增16.7%。其中:工业产值增长162.2%,年均递增21.3%:农业产值增长95.1%,年均递增14.3%。特别是“六五”期间的后两年,增长幅度占整个“六五”期间的72%。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可达12.2亿元,比上年增加2.64亿元。增长  相似文献   

4.
1.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 1.1 1979年至1986年,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中,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出人意料。 1.2 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6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3541亿元,比1978年的493亿元增长6.18倍,平均每年递增27.9%,远远超过同期农业产值年平均递增6.6%和城市工业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各族人民在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成功地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的第一步改革,第二步改革迈出了勇敢的一步,使农村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机,出现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好势头。重灾的1985年,全省农业总产值(按老口径和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62.83亿.元,比1980年增长60.98%,5年平均递增9.99%。农村社会总产值94.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80年增长70.4%,5年平均递增11.25%。农民  相似文献   

6.
1985年全国农垦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84.7亿元,比同口径的1984年增长18.3%,比同口径的1980年增长100.7%,年均递增14.9%。“六五”期间工业产值翻一番。预计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将由1984年的48.1%上升到51.5%,增长3.4%。工业利润完成6.8亿元(缺新疆兵团、青海农垦),与上年同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乡镇企业有了较快发展。1984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709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乡村两级企业产值达1,268亿元,比上年增长36.5%,超出了近几年平均增长速度的1倍多,高出社会总产值增长13%的1.8倍。四川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88.8亿元。其中,乡村两级企业产值71.6亿元,比上半年增长41.1%,高出全省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3.1%的2.1倍。去年四季度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出现了新摊子铺得过多,投资规模过大,速度过高的问题。据上海、天津、山西、四川等13个  相似文献   

8.
一、浙江农垦外向型经济的现状 近年来,浙江农垦的外向型经济得到较快发展。1991年全系统出口商品总金额1.428亿元,比1986年的5492万元,增长近1.6倍,年平均递增21.1%。出口商品总金额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为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农垦系统141个企业1981年总产值达1.28亿元,比1978年的6,104万元增长110%,三年翻一番。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09%,农业产值增长112%,工农业产值分别都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10.
一、农村经济的腾飞 沙洲县属江苏省苏州市,1962年建县。建县初期很穷。当时,工农业总产值只有1.2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349万元,只有纺织、酿酒、印刷3个小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生产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令人可喜的蓬勃景象。 (一)工农业总产值翻了一番。1984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2.2%,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8%。 (二)乡村工业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1984年,乡村工业产值达14.68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65.8%,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比1980年增长1.7倍。  相似文献   

11.
1989年全国农垦社会总产值为491.37亿元(其中,工农业总产值为427.18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为273.63元,比上年增长8.4%),国民生产总值195.87亿元,国民收入183.43亿元。利润总额14.47亿元,比上年下降15.6%,税金14.18亿元,  相似文献   

12.
一、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20年,是中山农村经济迅猛发展,生产力持续提高,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20年。农业生产实现了从自给、半自给到商品、市场经济的转变,农民生活已从温饱步入小康。 (一)农村经济全面持续稳定增长。1997年全市农村工农业总产值380.4亿元,比1978年增长38倍(按可比价,下同),年平均增长21.3%。其中,农业总产值24.7亿元,增长2倍,年平均递增6%。工业比重由1978年的16.7%上升到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甘肃农垦实行了财务包干、经济责任制和经济结构调整,走上了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和建立农工商综合经营体制的道路,经济形势是甘肃农垦自1953年创建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主要的标志和表现是: (一)工农业总产值翻了一番。1985年全省农垦工农业总产值为9,549万元,比1979年增长111.3%,年平均递增13%。  相似文献   

14.
1990年农垦系统生产建设计划宏观控制的主要目标是: 1.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社会总产值达到458亿元,比1989年(下同)增长7.5%;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90.6亿元,增长6.1%;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87亿元,增长6.5%,其中工业产值达到181亿元,增长9%。农业产值达到106亿元,增长1.7%。2.利润16.2亿元,亏损额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35年来,农垦生产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49年只有国营农场26个、耕地面积45万亩、职工4,300人、工农业总产值239万元,1983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国营农场已发展到2,070个、农垦工业企业6,791个、商业网点1万多个、交通运输、建筑安装等企业78个,职工501万人,耕地和胶、果、茶、桑园面积7,360多万亩,工农业总产值130.87亿元。从1952年到1983年,全国农垦系统工农业总产值按1980年的不变价格计,由1.47亿元增长到130.87亿元,增长了88倍,平均每年递增15.6%。其中,农业产值由1.23亿  相似文献   

16.
雷山县成为黔东南州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试验区的县份之一,这标志着雷山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近几年来,雷山县深化对县情的认识,明确本县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解放思想,经济发展连续跨越了几个台阶。1994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630万元,比1991年增长两倍;乡镇企业产值完成2666万元.比1991年增长5倍,平均年递增45%;财政收入完成829万元,比1991年增长两倍,平均年递增20%。山区综  相似文献   

17.
一、1990年农垦系统的形势 据全国农垦计划会议预计,1989年全国农垦工农业总产值为269.6亿元,与1988年相比,增长7.47%,其中农业产值为105.1亿元,增长5.28%;工业产值为164.2亿元,增长8.71%;盈利14.5亿元,减少15.16%;税金15.3亿元:增长28.79%,利税合计比上年略有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一、贵州农垦经济概况分析 贵州农垦企业45个,分布于全省9个地(州)市和14个县。除少数企业在城市经济区的辐射圈内外,多数企业地处“少、边、穷”山区。1985年,全省农垦工农业总产值3.807万元,比1980年增长118.4%,年递增16.3%,高于全国农垦年平均递增10.8%的速度。但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亏损企业还有28个,占全省农垦企业的62.2%,亏损额117.37万元。  相似文献   

19.
《农业技术经济》1985,(7):27-29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从纵向上看,徐州市农村经济发展是比较快的。1984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9.3亿元,比1978年增长1.2倍,年递增14.1%;粮食总产81亿斤,比1978年增长一倍。人均占有1,159斤;乡镇企业产值11.3亿元,比1978年增长7.4倍,年递增42.5%;农村经济商品率为56.4%,比1978年增长近一倍;  相似文献   

20.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央“改革、开放、搞活”总方针的指导下,全国农垦工业以较猛的发展势头占了农垦经济的主导地位,成为农垦经济中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主要表现为: ——产值利润同步大幅度稳定增长。1981年农垦工业年产值仅42亿元,占当年农垦工农业总产值的48.4%。“六五”时期,农垦工业产值以年平均递增14.2%的速度发展,“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