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中国所有软件企业的偶像都是美 国的比尔·盖茨,却从未留意 过中国是否具备比尔·盖茨 成功的土壤。在我们一味地强调中国的 低成本、高素质的软件人才优势的时 候,却往往回避掉了另外一些同样重要 的问题。 国内市场真的很大吗? 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中 国和印度不同,中国有广大的国内市 场,我们应当首先关注国内市场。"根据 官方的统计,近几年中国软件行业的增  相似文献   

2.
作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如何对待金钱?你也许意想不到,这位世界首富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却坐经济舱,衣着也不讲究什么名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对打折商品感兴趣,甚至不愿为泊车多花几美元……为这点“小钱”如此斤斤计较,他是不是“现代葛朗台”?可另一面的事实显示,比尔·盖茨并不是那种吝啬的守财奴。比如,他舍得给员工发钱,微软员工的收入都相当高;为公益和慈善事业,他一次次捐出大笔善款,还表示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95%的财产捐出去……显然,这位世界首富跟那种“一掷万金、摆谱显阔”的富翁迥然不同。比尔…  相似文献   

3.
在IT产业中,灵感、技术与资金,经常是很难兼得的几个成功要素。 27年前,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白手起家建立了微软公司。微软帝国的崛起,应归功于两位天才青年对计算机软件的兴趣与灵感。如今,这两位排在世界富豪榜最前列的创业搭档,身价都超过百亿美元。但财富的增加,似乎并没有帮助他们继续创造新的神话。 保罗·艾伦离开微软后,对有线电视技术可能产生互联和互动的应用远景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4.
微软公司新来了一位推销员,一个月当中拜访了10个顾客,成交了5个。他自认为很有成绩,于是找到比尔·盖茨说:“老板,我拜访了10个顾客,成交了5个,你是不是应该给我一辆凌志车或发一点奖金?”比尔·盖茨说:“10个顾客跑了5个,你居然还来跟我要奖金!”  相似文献   

5.
打造企业高效执行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执行力?请大家说一下。国外企业认识如是说:比尔·盖茨:在未来的10年内,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大卫·柏恩:执行力是一种纪律。执行力是企业领导人的首要工作,执行力必须成为组织文化的核心成分。保罗·托马斯:企业管理的最大黑洞——没有执行力。执行力是一切的“关键”,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一、选准最好经营决策 ,企业家应是“理才”高手商界经营奇才比尔·盖茨曾说过 :“在我的事业中 ,我不得不说最好的经营决策是必须挑选人才——拥有一个你完全信任的人 ,一个可以委托重任的人 ,一个为你分担忧愁的人 ,一个具备一系列略微不同的技能 ,而且其行为对你有所裨益的人 ,是十分重要的。”这席话 ,披露了一个秘密 :比尔·盖茨作为世界级企业家 ,其最重要的经营诀窍 ,就在于他善于作出最好的经营决策——必须挑选人才也即“理才”。在知识经济的竞争中 ,人才不但是最重要也是最稀缺的宝贵资源 ,而且又是唯一能够获得经营暴利的排它性…  相似文献   

7.
微软迄今还没有凭借自身的研发力量真正打赢过一次战役——DOS、Windows、开发工具、Office、IE等里程碑式的产品,都不是微软自己的原创。但这并不妨碍微软写就了30年来最辉煌的一部企业史。比尔·盖茨最初凭借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和一点点运气,后来依靠微软强大的“市场肌肉”以及再后来的“平台优势”,接近、击败并碾碎了所有这些领域的先行者。 毫无疑问,今天的微软已经独步江湖。如果比尔·盖茨能看懂《笑傲江湖》的话,他应该理解独孤求败的心情。在微软的势力范围内,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借鉴、追赶的对手,微软必须自己找到方向。 从这个意义上讲,微软的研发机构,正代表了微软的未来。微软不缺资金、不缺人才、不缺氛围,更不缺乏具有战略眼光的统帅人物。这样一个几乎十全十美的体系,一定能够确保完美的结果吗?XBOX、手机、手持设备和有线电视,微软在多个战场多头出击,就是试图在建构了这样一个完善的体系之后,证明一点:微软有能力自己打拼一个未来。而从目前的进展看,这个证明的过程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8.
比尔·盖茨:创业和财富的神话 2000年的时候,微软在Windows2000推出前的最后一个版本里取消了手写识别功能,终于让做了一辈子中文手写识别研究的汉王科技总裁刘迎建松了一口气:中文手写识别市场暂时没有了生存之忧。  相似文献   

9.
中庸化倾向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企业家们都是些力排众议、敢于冒险,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出出乎众人意料之外决策的“尖峰”人物。 提到这个话题,人们会想起老福特在1914年1月5日将工人的最低日工资提高到每天5美元,两倍于当时正常的最低日工资;比尔·盖茨在1976年1月,唐吉诃德般地在“家酿俱乐部通讯”  相似文献   

10.
散财之道     
中国的富豪们更应该重视转移的正义,思考如何“散财”。117年前,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发表了“财富的福音”一文,该文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的时代问题在于如何适当地管理财富,俾使富人和穷人仍能在和谐关系之中相处如兄弟。”117年后,今年6月,世界排名前两位的富豪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本着卡耐基“财富的福音”中表达的精神,分别发表了两则声明:盖茨宣布自己将在两年后淡出微软的管理,把主要精力用到卫生以及教育等慈善事业上;巴菲特则计划把所持股票的85%价值300亿美元的资产捐赠给5家基金会,其中盖茨基金会将得到其中的5/6。…  相似文献   

11.
网上银行泥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尔·盖茨对传统商业银行曾经有一个评价——“21世纪的恐龙。”他认为,互联网的发展,也许有一天会令传统银行丧失存在价值。但在中国,网上银行正在面临“虚拟恐龙”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刚刚闭幕的APEC上海峰会,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就是计算机技术将在新世纪的新经济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比尔—盖茨作为世界软件业的巨头,这次来到APEC会议,带来了自己对未来的判断和在中国的投资计划。不仅是IT界,包括许多领域的管理者都十分注意比尔—盖茨在会上的演讲。盖茨的的声音和微软的战略都成为会场上企业家们热切关注的目标,正象有人所说的,对比尔—盖茨,你可以爱他,也可以恨他,却无法漠视他。有人评价,比尔—盖茨这次来参加APEC会议,与以往任何一次来到中国不同,今天他似乎不单单是推销自己的软件来了,而是带来了一些别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在经过6年的漫长努力之后,微软公司最终在有线电视领域取得了第一个重大胜利。 尽管微软公司在软件等科技领域所向披靡,但在进入有线电视领域上还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进进退退。但最终,在经历了6年的漫长努力之后,微软还是获得了胜利。比尔·盖茨一直梦想着  相似文献   

14.
产业动向     
盖茨:软件之间界限日益模糊比尔·盖茨在 Convergence 2006展会上表示,应用软件的架构正在发生变化。Office 类工具和处理企业数据的软件之间的界限在不断模糊。微软的产品将根据客户的需要,跨过与其他软件的界限完成与基于互联网的数据连接。盖茨说,一些客户会选择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运行软件,其他客户会选择订购托管服务。微软将同时满足这二类客户的需求。外界评论,微软正在“教会”微软的软件与其他厂商的软件“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5.
杨云高 《董事会》2005,(12):74-76
2000年1月13日,为了“集中精力思考未来的技术问题”,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宣布,将其CEO一职交给哈佛校友史蒂夫·鲍尔默,并自封了一个新头衔“首席软件设计师”。这些举动,被来自中国的校友夏建统看在眼里。夏当时正攻读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  相似文献   

16.
比尔·盖茨曾经预言 :如果传统商业银行不对电子化作出迅速反应 ,它将成为 2 1世纪即将灭绝的恐龙。上个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互联网的应用扩大了商业银行的自助业务 ,使服务更加贴近客户 ,同时节省了大量开支。美国目前已有大约3 0多家没有门面的网络银行。到 2 0 0 3年 ,预计将有 86%的美国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提供网上金融服务。中资银行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近年来 ,网上银行在我国获得了迅速发展。 1 996年 ,我国还只有一家银行通过国际互联网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 ,到 2 0 0 1年年底 ,在互联网上设立网站的中资银行达 5 0多家 ,占中国…  相似文献   

17.
2006年6月25日,“股神”巴菲特做出一项惊人决定,他要向5个慈善基金会捐出其财富的85%,合计375亿美元。巴菲特将这笔款项中的300亿美元,捐给比尔·盖茨和妻子建立的基金会。这是美国和世界历史上最大一笔慈善捐款。几乎在同时,巴菲特宣布将其余价值67亿美元的股票分别捐赠给其他4个基金会。  相似文献   

18.
作为企业家,您是否想过当企业步入知识经济道路的同时,必然伴随着信息管理?CIO(首席信息主管)正是信息管理的执行者。对于一个真正的现代企业而言,CIO无疑是企业的灵魂所在,CIO工作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掘企业核心能力所涉及的战略知识信息,优化这些知识,使之成为企业的关键资产。如果说CEO(首席行政主管)、CFO(首席财务主管)给我们更多是冷冰冰的企业执法者的印象,CIO则颇有些感性的成分:有高超的工作技巧,同时又具有相当的人格魅力,是IQ(智商)和EQ(情商)的双优者。或许,CIO正是21世纪企业家的代表。 比尔·盖茨在其著作《未来时速》中提出:一个组织必须使用数字化信息流,才能快速地思考和运作。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维  相似文献   

19.
吴孟坚 《中国纺织》1999,(10):29-30
在当今世界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之间的竞争、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为什么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会如此兴盛繁荣,就是因为它拥有世界一流的人才;战后的日本能迅速崛起成为仅次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根本上讲得益于他们致力于发展科技。  相似文献   

20.
编辑关注     
《IT经理世界》2000,(6):43-44
近日索尼公司的Play Station 2(PS2)上市,惹得很多游戏迷彻夜排队购买,更有欧美的发烧友不惜长途奔袭10余个小时,只是为了早几日拥有。然而PS2铺天盖地的热潮,竟然不敌比尔·盖茨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一一微软要推出名为“X—BOX”的新型游戏机。盖茨在目前这个游戏机倍受关注的时刻透露这样的计划,实在用意颇深,至少省去了很多广告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