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信息产业部发布了“接入网技术要求-混合光纤 同轴电缆网(HFC)”、“接入网技术要求-无话音分离器的低速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Lite)”、“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试验方法”、“纤维光学环行器技术条件”、“稳定光源技术条件”、“手持式光功率计技术条件”,“扁平型光纤带室内光缆第1部分:单光纤带光缆”、“接入网远端设备Z接口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个光纤系统都离不开光缆连接器。光纤通信不仅广泛应用于长途通信,而且已大量应用于各种网络。随着光纤网络的增加,光缆连接器也会增加。 “九五”期间,由于光纤将大量应用,所以光缆的平均芯数设定可以提高至8芯;又由于光纤网络应用的增加,所以每公里光纤所需  相似文献   

3.
产业新闻     
烽火通信强势出击接入网市场 ——“九五”最新研发成果IBAS系统“闪亮登场”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在今年强势推出其“九五”攻关研发的最新成果——IBAS综合宽带接入系统。该系统设备已在烽火通信承担的“九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光纤用户接入试验网一期工程”成功应用,并顺利通过验收。 IBAS系统将传输和接入融合在一起,能实现图像、数据和话音的综合接入,弥补了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接入网产品还是以窄带话音业务为主的缺陷。特别是它能够在同一个SDH通道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网通成立后的第一条光缆干线投标于10月28日揭晓,长飞公司被指定为所有的四个标段(南通—崇明岛段5088芯公里、扬州—徐州段44800芯公里、徐州—连云港段24480芯公里、北京—张家口段15192芯公里)光缆所用光纤的供货厂家,提供约九万公里的G652光纤。至此,根据统计显示,长飞公司在2002年为各大运营商建设的光缆一级干线中提供的G652和G655光纤分别超过了工程中使用G652和G655光纤总量的50%。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根据我国邮电发展2000年总体目标及邮电部“九五”规划,我国接入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其发展目标是实现各种业务的综合接入能力,建成数字化、宽带化的接入网。当前,我国的接入网建设刚刚起步,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有关接入网设备的相关标准以及相配合的测试方法均在研究和讨论之中。忙时呼叫处理能力BHCA值是衡量交换设备质量的主要指标。光纤接入  相似文献   

6.
我国光缆干线网的大规模建设是从“八五”开始的。到“八五”末期,共建省际光缆干线26条,总长度达3.9万公里。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些干线系统大多采用PDH的140Mbit/s较低速率传输设备,所有光缆的光纤芯数在24芯左右。 从1995年开始,光缆网的建设又  相似文献   

7.
中国通信学会组织的前三届国际接入网技术高级研讨会我都参加了.每届都有明确的研讨目标,有效地推动了我国接入网的快速健康发展。第一届我们重点讨论了接入网的概念和技术标准,坚决贯彻了原邮电部制定的技术发展政策,大力发展光纤接入网,有效地限制大对数铜缆出局的建设.广泛采用光缆出局.并把光缆尽量铺到路边(FTTc),办公大楼(FTTB)和高密  相似文献   

8.
一、大力发展光纤用户接入网,即FTTC、FTTB技术。 二、推行无线环路。 今年要完成采用2G以上CDMA制式无线环路的实验区,在无线环路上要有所突破,取得进懈。 三、对中继网进行规划,以适应SDH系统的扩展。 对北京光缆网规划要加强研究。年内完成“北京局间光缆发展规划和技术政策的研究”,并对架空光缆及其它铜线复用设备,编写规范书,对光缆的接续方式和手段,要进行实验,并提出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接入网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接入网仍以传统的铜缆用户线为主,少数城市地区采用了光纤接入没备;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区已完成了大本地网的规划建设工作,而在一个本地网中,既包含了城市,也有郊县和乡镇,其接入网的发展状况有所不同。 经过“八五”期间“户线工程”的建设,一些经济较发达城市的铜线用户网已较为完善。京津沪穗、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经济比较发达,电信业务发展较快,宽带业务也开始起步,这些地区接入网的发展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城市地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光通信研究从76年开始至今已20余年了,目前我国已有100多个研究和生产光纤光缆通信设备的单位。在“八五”期间敷设长途光缆干线22条,线路全长约20万公里,光纤长达100万公里。然而,我国所敷设的这些光缆中的光纤95%以上是依赖进口,除光纤绝大部分是从国外进  相似文献   

11.
“八五”计划建设的光缆通信网,将于1995年全部建成,均采用准同步数字系列(PDH)传输系统。“九五”拟建的光缆网,将采用同步数字系列(SDH)传输系统。两个光缆网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成为大容量信息传输的跨世纪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2.
光通信网是建设现代信息社会的物质基础。这些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和亚太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光纤通信基础设施已相当普及,光纤的使用量也达到了十分可观的水平。但是,随着IP技术的兴起、接入网的发展,使各国对光纤光缆和与光  相似文献   

13.
在音频、视频及数据业务需求猛增的驱使下,近几年中国光通信的发展也更加快了步子。其主要表现如下: 1、光纤光缆用量急增 据报道,过去几年国内光纤市场的年增长率存30%以上。到1997年底,我国已敷设光缆超过82万公里,其中15万公里的光缆线路属于国家干线和省干线。到1997年底,我国敷设光纤量达1060万公里。未来几年内,预计每年还将增加400多万公里光纤的用量,其中大部分光纤将靠从海外进口。1997年底,中国省间和省内长途光缆线路己达15万公里,本地网光缆达到35万公里,到1998年底,中国的光骨干网将达到20万公里光缆线路。到2000年,  相似文献   

14.
光纤通信技术和产业正在由市话中继、长途干线的传输,走向用户接入网,奔向光纤通信的黄金时代——光纤到家庭。在未来的25年即在2020年光纤通信将覆盖全球的各个领域。1995年世界光电子产业的市场已达500亿美元。据预测,到2013年将达到4500亿美元。 一、光纤、光缆 1.光纤 目前世界上有OVD、VAD、MCVD、PCVD四种光纤制造技术。截止到1995年全世界已铺设的光纤达8000万km。其中康宁公司及其4个合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中的北京电信接入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北京电信1998年新建100个用户光缆环的情况,分析了北京电信发展光纤接入网的思路,并简述了铜缆接入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由邮电部北京设计院承担工程设计任务的京九广和石津光缆通信干线工程施工图设计测量工作已于5月30日胜利结束。 京九广光缆通信干线工程是邮电部“九五”计划的重要项目,也是我国“八纵八横”长途光缆传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京九广光缆通信干线工程,是国内继京汉广、京济宁沪穗光缆通信干线后,又一条纵贯南北的通信大动脉,整  相似文献   

17.
虽然ADSL已成为当前的主流宽带接入技术,但如果要提供高清晰度或交互式视频业务,ADSL将无能为力。而光纤接人的带宽潜力是其它接入方式无法媲拟的,在接人网环境中用光纤取代铜缆可带来一系列的好处:消除电信网的瓶颈、降低维护费用、易于实现业务融合和提供新业务、提高信息传输质量和通信可靠性、方便系统未来扩容、节省建设投资等等。各大运营商都非常重视光纤接入网的建设,如北京网通(原北京电信)早在90年代末期就在北京地区新建了100多个用户光缆环,这100多个光缆环覆盖了北京大部分地区,在北京地区基本实现了光纤到大楼或小区(FTTB/FTTC)。虽然光纤到户(FTTH)是宽带接人的根本解决手段,但现阶段大规模实现FTTH还不经济可行,现阶段主要是实现FTTB/FTTC。对于FTTB/FTTC,可采用的传送技术手段目前以有源光纤接人(包括PDH、ATM、sDH、GE/FE等)为主,但无源光纤接入(PON)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开始得到应用。而对于FTTH,PON则是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 随着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电信网上的基础设施也不断进行着更新换代。自90年代以来,电信网络的光纤化逐渐由主干层渗透到接入层,光纤接入网设备以其灵活性、经济性、开放性的特点,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已经由研发试验阶段,发展到了规模应用阶段,大大推进了本地网优化的进程,实现了接入段的数字化和光纤化,使得通向用户的“最后一公里”在最低的成本投入情况下体现出了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世界光纤市场(光纤光缆及相关元器件的市场)发展之快,常常超出人们的预测。光纤市场下一阶段的走势,自然成了通信界的热门话题。本文根据国外最新报道,谈谈当前世界光纤市场的新特点。 一、光纤光缆的供求形势 KMI公司的高级分析家Tom.Soja估计,全世界1995年已成缆和敷设的光纤约为2280万km,其中美国占33%以上,日本和中国分别占17%和6%。今后6年,世界光纤敷设量将以年均18.6%的速度增长,到2001年可达到6320万光纤  相似文献   

20.
日前,在有13个厂家参与竞标的北京电信管理局用户光缆环工程中,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生产的288芯带状光缆所有技术指标完全满足用户要求,一举中标。 带状光缆以其芯数多、直径小、重量轻、焊接速度快、易于分支等显著优点,成为用户网络系统的理想传输媒介。武汉邮科院从1995年开始进行带状光缆的研究开发,凭借多年从事光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