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探讨"生态立省"战略并研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不仅为弥补这一研究存在的理论空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深化并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更重要的是此研究成果对我们多民族地区创建"平安、和谐"社会将产生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西方生态运动与社会主义理论逐渐结合,形成生态社会主义。它属于一种西方社会思潮,其主要研究对象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社会主义是基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对生态危机的产生原因进行了研究,最终提出人与自然共存发展的理论构想。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可以借鉴生态社会主义的理念,即贯穿人与自然共存发展的理念,把"以人为中心"和"以自然为中心"的理念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日照作为发展起步较晚的新兴沿海开放城市,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选择,确立了"生态建市"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初步走出了一条新兴城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子,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日照模式"。日照生态建市的实践,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做好统筹管理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
日照作为发展起步较晚的新兴沿海开放城市,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选择,确立了"生态建市"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初步走出了一条新兴城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子,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日照模式"。日照生态建市的实践,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做好统筹管理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
阿里地处藏北高原,地势高亢,植被稀少、空气稀薄、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生态条件恶劣,生态系统极为脆弱,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生态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和自动恢复的能力都很弱,因此,要建设生态阿里,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阿里的生态环境遭遇严重破坏,环境不断恶化,土地风化、沙化、荒漠化现象比较严重.基于阿里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环境保护任务的紧迫性,就对阿里地区生态现状以及保护对策做了系统的研究分析,皆在为进一步做好建设"生态阿里"和实现阿里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蓝定香 《特区经济》2014,(9):165-168
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代,设立西藏"生态特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西藏"生态特区"试验探索的重点是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要完善政府补偿、强化社会补偿、争取国际合作补偿、实施生态移民补偿。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杨树之乡——泗阳,是苏北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县区。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有效投入力度,全面推进"美丽泗阳"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健康发展。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生态建设模范县、  相似文献   

8.
以"生态城市——宜居、宜业、宜游"为主题的生态城市论坛日前在贵阳举行,长沙市委书记张剑飞与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就生态环境保护话题在论坛上展开激情对话,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不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的观点,引起布莱尔的浓厚兴趣。(据8月23日新华网)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课  相似文献   

9.
邹军 《老区建设》2011,(13):33-36
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环境保护,是党和国家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全县人民永远享有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生态、一流的环境目标,将"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作为发展的战略定位,积极探索县域保护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路子,着力提高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导群众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为兴国跨越赶超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10.
《特区经济》2007,224(9):I0012-I0014
<正>2003年,石岩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镇"以来,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我街道十分爱护和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荣誉。近年来,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保持"全国环境优美镇"的荣誉为新起点,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全国环境优美镇"创建成果为新的动力,竖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在"和谐、生态、绿色"石岩上做文章,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以环境保护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以环境保护促进和谐社会构建。近年来,我街道在经济不断发展、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外来人口急剧增加、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形势下,大力推进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全街道环境质量维持在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应做好以下几点:政府要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发展市场经济;使用科技手段;转变旧意识;转变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两山论"是习近平总书记为破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两难"悖论提出的一种绿色发展模式,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新理念和新方法."两山论"的实质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两山论"具有思维方式的生态化、表达方式的通俗化、人民立场的民生情怀和矛盾分析的辩证思维等特征.以"两山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立和完善"两山论"的法律法规和协同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高度涵盖了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的任务和行动方向.保护好草原是传承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和构建稳定边疆的根本;健康的草原森林等天然生态系统是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的基本组分;发挥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权衡其生产、生态和文化价值、是生态富民,振兴牧区经济的重要途径;加强污染防治、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是振兴牧区社会的需要.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脱贫攻坚、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的基础,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是依靠制度和法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生态补偿理论基础新探——劳动价值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遗传资源惠益共享机制"和"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这是边缘地分享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利益和效应的有效机制或途径。从劳动价值论的视角来看,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首先是劳动价值和价格理论,正是经过人类劳动——对资源的培植、修复、保护等在资源及其产品中凝结了价值,在这个价值决定的价格基础上,加入由资源所有权垄断而决定的那部分价格,构成了资源价格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5.
生态城市建设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三者和谐相处与发展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如何调控城市这个复合的生态经济系统,探索一条能正确处理城市发展、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有效路径,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优化甘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融合共建;增强节约意识,形成绿色消费新风尚;构建低碳产业发展新体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7.
秦岭北麓在秦岭生态格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结合本地区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的特点,以西安市域为例,分析秦岭北麓地带生态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与休闲农业,建立若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发展生态工业,建立产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和产品管理评价体系,通过实行清洁生产增加生态经济效率;发展生态旅游业,把秦岭北麓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宗教寺庙、神话传说等与旅游相结合共同开发。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损害影响的深远性、不可逆转性及克服传统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缺陷等原因,在环境保护法中构建生态损害预防机制十分必要。我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构建了生态损害预防机制的基本框架,但还存在一些需完善之处。从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发展来看,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应从明确界定生态损害概念与范围、强化政府生态损害预防责任、优化公众参与预防机制及完善环境公益诉讼等方面进一步推进生态损害预防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一发展的根基,是民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构成.加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有利于推动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是对全人类生存一发展的巨大贡献.不断提升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效益,与多重因素相关,其中财政投入是基础性要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机制建设,应当逐步扩大国家财政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规模;重视生态税系建立健全,为加大财政对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提供足够的资金;加大农业生态建设和科技品的投入;建立绿色基金制度;实施企业"合格资产"加速折旧的财政激励政策等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分析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指出生态文明是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前提条件;物质文明建设,必然要求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包含着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