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儿童急性腹痛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涉及到临床各科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急、主诉腹痛、变化快。病因常见于儿科器质性疾病、儿外科急腹症,还有与器质性疾病无关的且与心理因素有关的急性腹痛,本文报告383例急性腹痛患儿的发病原因与心理,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05~2008年本院儿科门诊、急诊就诊的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的383例患儿,其中男207例,女176例;年龄4~14岁。1.2临床特点与处理方法发病急,主诉腹痛,不伴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腹痛的部位主要为上腹部和脐部周围。持续腹痛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h。发病的绝大多数患儿可追问出病前有不良精神刺激和环境压力等诱因。查体时见患儿表情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9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观察并记录患儿护理后皮肤缓解、恢复时间和腹痛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皮肤缓解时间、恢复时间以及腹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从心理、饮食、皮肤、症状等方面给予患儿综合护理和指导,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小儿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患儿应用孟鲁司特纳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后炎症以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铁法煤业集团公司总医院儿科收治的88例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和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纳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每组患儿44例。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炎症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β2-MG、TRF、Alb以及IgG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血尿、便血、紫癜以及腹痛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IL-12、IL-15以及IL-23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孟鲁司特纳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可有效消除炎症,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小儿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种疾病。主要特点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及不同程度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小儿腹泻治疗中应用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小儿腹泻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给予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治疗,对照组42例单独应用蒙脱石散,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腹泻、腹痛、发热、呕吐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治疗小儿腹泻,疗效高,症状消失时间短,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贴与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腹泻患儿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小儿腹泻贴治疗,两组患儿同时根据脱水情况口服补液盐。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和临床症状。结果治疗2 d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d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3%,且两组患儿的水样便、蛋花样便明显减少,腹痛、腹胀明显好转,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儿腹泻贴和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效果均明显,且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金双歧联合双八面体蒙脱石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将72例小儿腹泻患儿分为两组,试验组37例给予金双歧联合双八面体蒙脱石治疗,对照组35例仅给予双八面体蒙脱石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较高,其大便正常、腹痛消失、退热、呕吐消失等时间均比对照组较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总有效率高,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病症的临床观察以及治疗方案。方法对68例高热惊厥患儿的资料(包括年龄、发病原因、家族病史等)以及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小儿高热惊厥时,及时采取措施止惊,并且采取吸氧、退热以及抗感染等处理措施,总有效率可以达到98.5%。结论小儿高热惊厥是常见的急诊病症之一,与患儿年龄、性别、家族病史有比较大的关系。对于小儿高热惊厥致病因素以及治疗方案的总结,有助于医务人员对患儿高热惊厥的及时治疗,可以避免患儿脑部神经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9.
呼吸道疾病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就诊率可达儿科门诊的70%~90%,占住院患儿的40%~70%。门诊中的大部分患儿为上呼吸道疾病,多为侵犯鼻、咽、喉,也有约20%的患儿为下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是我国小儿首位感染性疾病,所以也是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不合理、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疾病种类之一。本文对我院小儿呼吸道疾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了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小儿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纳洛酮治疗小儿急性中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80例小儿急性中枢性呼吸衰竭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纳洛酮治疗小儿急性中枢性呼吸衰竭效果显著,患儿临床症状与血气均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痛方穴位贴敷联合小建中汤辨证治疗小儿腹痛(腹部中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小儿腹痛(腹部中寒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指导以及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口服小建中汤辨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腹痛方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腹痛疼痛评分以及最大淋巴结长径与短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腹部疼痛评分降低,最大淋巴结长径及短径缩短,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中医证候积分、腹部疼痛评分较低,最大淋巴结长径及短径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腹痛方穴位贴敷联合小建中汤辨证治疗小儿腹痛(腹部中寒证)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及体征,减轻疼痛,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有保障。  相似文献   

12.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引起患儿急慢性腹痛的常见原因,利用超声波探查患儿肠系膜淋巴结方便、实用、无创伤。因为患儿肠系膜由于位置较深,血管粗大,血管网络多,分辨率及精确度下降,利用高频彩超不仅能清晰显示患儿淋巴结,还能显示患儿淋巴结的形态,淋巴结内部回声及淋巴结血流情况,对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依据,因此认为高频彩超是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首选检查手段,对临床诊断治疗及病例追踪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提高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对8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胸部放射学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后,多数患儿均得到有效治愈。结论对支原体肺炎的特点进行了解,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对此病进行随访,可有效预防该疾病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内科疾病中的腹痛症状是一种病因复杂多样化的临床症状,根据大多数患者的病例、病状,临床上医生可以推断出腹痛的原因。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妇产科疾病、传染科疾病等都可能会导致腹痛症状的发生,部分疾病如阑尾炎的发生,一般患者到医院就诊才能及时发现,医生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病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特征,选择川崎病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对于2009年6月-2012年6月到融水县人民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46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川崎病发病男多于女,且一般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没有季节性差异;不完全性川崎病的发生率为17.39%,误诊率达到了15.22%;使用阿斯匹林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临床医师要提高对川崎病的认识,降低误诊及漏诊率,进行早期的诊断治疗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率,改善川崎病患儿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冲击疗法治疗小儿川崎病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患儿应用白蛋白进行冲击治疗,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在接受白蛋白治疗后,31例患儿的体温逐渐降低,临床症状减轻。结论使用白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有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腹痛的临床分析及护理方法。方法本组60例患儿均为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腹痛患儿,对其进行护理。结果经过精心护理,本组患儿全部治愈,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在鉴别患儿是属于低危险性腹痛,还是属于高危险性腹痛时,可以根据其腹痛的周期性、呕吐、夜间腹痛的程度、腹痛时的表情来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观察临床中治疗效果。方法将来我院进行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150例患儿进行随机分配,分成A、B、C三组,各50例,A组50例患儿采用干扰素单一治疗;B组50例患儿采用炎琥宁的单一治疗;C组50例患儿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通过对比三组患儿的退烧时间、口腔溃烂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用药后的疗效。结果单独用药的临床效果和临床表现相比较无明显差异;而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的临床效果和临床表现相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迁延期气阴两虚证患儿采用中医二脉养心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迁延期气阴两虚证的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参考组共40例患儿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共40例患儿接受与参考组相同的临床治疗,同时加用二脉养心汤联合治疗。治疗完毕后进行评估,观察两组患儿的心肌酶相关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参考组开展对照分析发现,研究组患儿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各项心肌酶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与参考组(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迁延期气阴两虚证患儿以中药方剂二脉养心汤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心肌缺血状况,治疗方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本组38例患儿均合理祛除诱发因素,如进食无刺激性、低糖食物,纠正饮食习惯,消除心理紧张情绪,对生活时间和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同时,还要采取甲硝唑、胃黏膜保护剂、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治疗疗程6~8周,同时再进行抗休克治疗、补充水电解质,并止血、止痛。结果本组38例消化性溃疡患儿在治疗后,行胃、十二指肠钡餐复查,发现患儿原来的不良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溃疡完全愈合,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由于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因呈多样性,医护人员应及时对患儿进行有效检查,避免由于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